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肆(sì) 推荐(jiàn) 计策(chè)
B.拳头(quán) 帽子(mào) 龇着牙(zhǐ)
C.桅杆(wěi) 吾家(wú) 扭动(niǔ)
D.撕坏(sī) 荣誉(yù) 海鸥(ōu)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五湖四海 甘败下风 B.再接再厉 穿流不息
C.悲欢离和 黄粱美梦 D.声名鹊起 好高骛远
3、下列与“养尊处优”中的“处”读音不同的是( )
A.长处 B.惩处 C.设身处地 D.处理
4、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这首诗的谐音。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俗语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其中古稀是指人______。
(2)女子十三四岁可用词语“______”来表示,男子二十岁左右可用“______”来表示,“______”则是指六十岁。
(3)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______”的楚人,善于变通、富有智慧的______,______的船长。
6、按原文填空。
1.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7、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眼睛 ( )的东西 ( )的孩子
( )的心情 ( )的主意 ( )的小姑娘
( )的桌子 ( )的儿女 ( )的光
一( )蜡烛 一( )妇女 一( )主意
一( )油灯 一( )眼睛 一( )楼梯
8、按原文内容填空,并用“/ ”画出这篇短文的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
9、阅读《一只巴掌也能拍响》回答问题。
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文/玉树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平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当医生教她做一点运动,说这可能对她恢复健康有益时,她就像没有听到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老人的话一下子点醒了她,使她内心逐渐明朗起来。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她扔开支架,努力站起来,右脚刚一落地,却摔了一跤,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汗水湿透了衣裳,身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但她还是咬牙坚持着。父亲很心疼,三番五次地对她说:“别再练了,你的腿已经多处淤青了。”她目光坚定,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
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
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选自《读写》(A版)2019年12期)
【1】文中“她从小就‘与众不同’”中的“她”指的是( )
A.父亲 B.医生 C.威尔玛·鲁道夫 D.一只胳膊的老人
【2】文中“她吃惊地看着老人”中“吃惊”的原因正确的是( )
A.孩子们的歌声动听 B.老人推她去幼儿园
C.老人说为他们鼓掌 D.老人拍胸的举动
【3】“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句中“这股暖流”指的是( )
A.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B.用手掌拍胸膛很温暖
C.春天到了天气已转暖 D.幼儿园孩子动听歌声
【4】下列表明威尔玛·鲁道夫的心理变化的词语,依次正确的是( )
A.乐观—悲观—自信 B.悲观—自信—明朗
C.悲观—胆怯—自信 D.悲观—明朗—自信
【5】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态描写,具体地写出她训练时的狼狈。
B.动作描写,具体地写出她是无法站立的。
C.心理描写,写出她内心的痛苦,急于求成。
D.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她练习站立时的艰难。
【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以《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为题,你认为好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四自然段结尾处“她要行走,她要奔跑……”,请发挥想象,此时她是怎么想的?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这段话主要是对毛主席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以________的身份希望________;然后以________身份决定___________。
【2】毛主席作出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体现了他( )
A.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B.丧子之后的极度悲伤
C.世人都有的伟大父爱
11、阅读理解。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__________)
(2)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之一。
B.我国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的方言,在文字使用上却是基本统一的
C.文中所举“日”“月”是汉字“六书”中的象形字,“休”是会意字,“盲”是形声字。
D.科学地学习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学。
【3】“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这一句中提炼一个短语填在横线上。完成2013年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标语:“书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的未雨绸缪。”
【4】选文第二自然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根据你的想象和联想把下列几个字分类。
鸟 固 虎 采 转 看
象形字:_______________会意字:______________
形声字: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题。
太阳终于挣脱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跃上天际。顷刻间,浩瀚的云海被太阳光一照,色彩斑斓。远近的山峰在云海的淹没下,只露出了小小的山尖,就像那大海中的小珊瑚礁……
【1】上面文字中加点的两个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hēng mò
B.zhēng méi
C.zhèng mò
D.zhèng méi
【2】上面文字中的“顷”字,第二笔正确的一项是( )
A.一
B.
C.〡
D.
13、请关爱动物
读《动物解放》有感
最近,我读了英国作家彼得•辛格的著作《动物解放》,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动物解放》写了人类是怎样给动物制造痛苦的,人类应当怎样对待动物。书中揭露了当今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残酷地剥夺动物的生存权的暴行,其中工业化养殖和动物实验,是造成大量动物痛苦的主要方式。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动物和人一样拥有自由生存的权利,可是人类对动物实在太残忍了!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我经常在一些饭店的菜单上看见这个菜名——“美人腿”。当我得知“美人腿”就是青蛙腿的时候,心里不由得一惊。青蛙是庄稼的守护神,一盘“美人腿”不知要残害多少只青蛙呀!庄稼没有了青蛙的守护,就会被害虫侵害,粮食产量自然就会下降!人们终会自食其果呀!
但在我身边也有一些关爱动物的人。王大伯经常收留一些流浪动物。去年冬天的一天,有一只流浪猫蜷缩在路边,身子被冻得瑟瑟发抖。王大伯看见了,连忙把它抱回了家。在王大伯的细心照料下,那只猫长得胖嘟嘟的,还生下了四只可爱的小猫咪呢!现在,王大伯家已经收养了十几只流浪动物,他细心地给它们喂食、洗澡、看病,无微不至。人们都亲切地喊王大伯“爱心大使”。
生命不分贵贱,关爱动物,人人有责!解放动物,就是解放人类自己!我衷心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关爱动物的“爱心大使”。
【1】第一自然段起( )的作用。
A.开门见山 B.承上启下
【2】这篇读后感中,第______自然段引述了《动物解放》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本文作者通过举什么例子来表明人类对动物的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点明主旨 B.承上启下
14、(二)说明文阅读(10分)
雷电
①古往今来,人们对雷电都心存敬畏。中国成语中的“五雷轰顶”意思就是做了伤天害理的坏事,会遭天打五雷轰。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雷公和电母这对神仙老是一起出任务,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雷与闪电是密不可分的。
②现代科学研究已知,雷与闪电是在云层放电时同时产生的。但为什么我们听到的雷声和看到的闪电不同步呢?这是因为雷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比不上光的速度。
③虽然闪电还挺好看的,但是平时关于雷电的新闻报道基本上没啥好事,尽是些吓人的负面新闻。2012年7月10日,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松树沟夏牧场出现雷雨天气,一牧民家的羊群在这次雷雨天气中遭到雷击,经现场确认,这次雷雨天气中共有173只羊被雷电击中死亡,牧民经济损失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由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达到1000多人,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亿元。
④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地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北极和南极地区雷电就很少,陆地的平均雷电活动密度是海洋的10倍,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电灾害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全国平均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电灾害,虽然这个概率不高,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以相提并论,但雷电的突发性和致命性常让人畏惧,所以我们不能对雷电大意。
⑤虽然被雷电击中也不一定会死,但是被雷击中后,幸存者往往身受重伤。首先是伤害神经和心脏,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挛、心搏停止,严重时心脏会停止跳动,雷电电流伤害大脑神经中枢时,也会使受害者停止呼吸。另外受害者往往还会受到严重烧伤,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强大的电流通过肌体时会造成电灼伤、肌肉闪电性麻痹甚至烧焦,除此之外,有些受害者还会遭到内伤,表面看着没什么事,但其实已经有颅骨骨折和内脏损伤。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雷声产生声波,闪电是火花放电现象,光的速度快于声波。(______)
(2)不同的地区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不同。(______)
(3)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雷电概率很低,所以我们不用太在意。 (______)
(4)雷电击后,有时表面看着没什么事,实际上已经严重受伤了。 (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这一句中,能否将“瞬间”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 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稚嫩:_____________________ 眷恋: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夏木阴阴最可亲
游黄河
①记得村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槐树,父亲从田地里回来,就先在树底下坐上一阵,拿下头上的草帽,边扇着,边朝树缝里望望太阳,然后对母亲说,这样的天气太好了,可以把田早早地耕出来,让太阳晒两天泥土,长出的庄稼收成更好。
②在浓浓的树阴下,牛被牵过来了,鸡和鸭子自己过来了。人坐在树下,鸡就在你的脚边双翅张开,紧紧地趴在地上。这时候的牛就更有意思了,你能看到它的舌头一卷,一大把草就进了口里。喜鹊、乌鸦、黄莺都在树枝上,一会儿从这根枝条上跳到另外一根枝条上,然后就飞到顶端,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又猛地飞了下来。最是麻雀,在地上跳来跳去,一会儿又飞到牛的身上,一会儿又跳到鸡的旁边,趁鸡不注意,吃着鸡扒出来的活物。
③老屋后面有一架葡萄,一到夏天,葡萄爬上木架子,满地都是阴凉。夏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下,大人说着家常话,小孩子围着木柱子玩着游戏,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远处的蛙声还有远处黝黑的树影,让人感觉夏天的晚上最让人富有遐想。
④夏天的雨说来就来了,农人从四面八方跑到树下,半路上跑不过雨的被雨狠狠地砸着,双手抱着头,跑到树下,猛地坐到草地上,然后躺下来,看天看云,也看密密的树叶。
⑤在田里地里劳作,阳光火辣辣地晒着,望望远处,对面纵横的山脉,一山的绿阴,忽然一朵两朵绿阴浮起来了,飘过来了,飘在你的头上,我的头上。
⑥北宋诗人秦观在《三月晦日偶题》中写道: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在村子里,最多的就是树木,谁家里的屋前屋后,都栽了树,走在池塘边、菜园边,两排高大的树,竟然是一个长长的绿阴走廊,南风正可劲的时候,高大的白杨树,呼呼的响声,就好像手风琴的演奏曲。
⑦老屋靠正墙的西边有一棵高大的白杨,午后南风起,一团树阴映照在天井里,晃荡着如同戏班子在演着大戏,我有时候,躺在堂屋的竹床上,看着那晃动的树阴,外面风起云涌,而屋子里却是安静如水,偶尔几片绿叶飞来,好像告诉我,它们是夏天的信使呢。
⑧站在树阴下,看看儿童抓着飞舞的花啊叶子啊,夏天里的暑气竟然一点都没有了。
(文章有删减)
【1】(内容概括)文章第②—⑤段描绘了四个不同的场景,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第②段:树阴下人与动物共处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考法·做批注(句子赏析)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给下面的句子做批注。
喜鹊、乌鸦、黄莺都在树枝上,一会儿从这根枝条上跳到另外一根枝条上,然后就飞到顶端,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又猛地飞了下来。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夏木”主要指村里的槐树、葡萄架、白杨树等。
B.第⑥段中引用诗人秦观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不舍。[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C.第⑥段中运用比喻,将风吹白杨的响声比作手风琴演奏曲。
D.文章主要回忆了作者在乡村度过的夏日美好时光。
【4】链接材料(主旨情感)根据选文最后一段,奇奇联想到了下面这两句诗,请你帮他分析这句诗与本文所表达的共同情感。[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 【诗句大意】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地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 共同情感: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
高尔基
我对大人们巧妙地给布料染色的技术非常感兴趣,黄布遇到黑水就成了宝石蓝;灰布遇到黄褐色的水就成了樱桃红。太奇妙了,我怎么也弄不明白。我很想自己动手试一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雅可夫家的萨沙。
萨沙是个乖孩子,他总是围着大人转,跟谁都挺好的,谁叫他干点什么,他都会听命服从。几乎所有的人都夸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好孩子,只有姥爷不以为然,斜着眼瞟一下萨沙说:“就会卖乖取巧!”萨沙又黑又瘦,双目前凸,讲起话来上气不接下气,常被自己给咽住。他总是东张西望地,好像在窥伺什么时机。我挺讨厌他的。
相反,我挺喜欢米哈伊尔家的萨沙,他总是不大爱动的样子,悄没声的,从不引人注目。他眼睛里的忧郁很像他母来,性格也温和。他的牙长得很有特点,嘴皮子兜不住它们,都靠在了外面他常常用手敲打自己的牙取乐,如果别人想敲一下也可以。他总是孤零零的,坐在昏暗的角落里,或是在傍晚的时候坐在窗前。和他一起坐着很有趣,常常是一言不发地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我们肩并肩坐在窗户前,眺望西天的晚霞,看黑色的乌鸦在乌斯可尼耶教堂的金顶上盘旋。乌鸦们飞来飞去,一会儿遮住了暗红的天光,一会儿又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剩下一片空旷的天空。看着这一切,一句话也不想说,一种愉快,一种甜滋滋的惆怅充满了我陶醉的内心。
雅可夫家的萨沙讲什么都是头头是道的。他知道我想染布以后,就让我用柜子里过节时才用的白桌布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染成蓝色的。他说:“我知道,白的最好染!”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桌布拉到了院子里,刚刚把桌布的一角按入放蓝靛的桶里,茨冈就不知道从哪儿跑来了。他一把把布夺过去使劲儿地拧着,向一边盯着我工作的萨沙喊道:“去,把你奶奶叫来!”他知道事情不妙,对我说:“完了,你得挨揍了!”
姥爷在一边摆弄些在水里浸湿了的树条儿,时不时地舞起一条来,嗖嗖地响。姥姥站在稍远的地方,吸着鼻烟,念念叨叨地说:“唉,还在装模作样呢,捣蛋鬼!”雅可夫家的萨沙坐在厨房当中的一个小凳上,不断地擦着眼睛,说话声都变了,像个老叫花子:“行行好,行行好,饶了……”旁边站着米哈伊尔舅舅的两个孩子,是我的表哥和表姐,他们也呆若木鸡,吓傻了。姥爷说话了。“好,饶了你,不过,要先揍你一顿!”“快点快点,脱掉裤子!”说着抽出一根树条子来。
屋子里静得可怕,尽管有姥爷的说话声,有萨沙的屁股在凳子上挪动的声音,有姥姥的脚在地板上的磨擦声,可是,什么声音也消除不了这昏暗的厨房里让人永远也忘不掉的寂静。
萨沙站了起来,慢慢地脱了裤子,两个手提着,摇摇晃晃地趴到了长凳上。看着他一系列的动作,我的腿禁不住也颤抖了起来。
萨沙的嚎叫声陡起。“装蒜,让你叫唤,再尝尝这一下!”每一下都是一条红红的肿线,表哥杀猪似的叫声震耳欲聋。姥爷毫不为所动:“哎,知道了吧,这一下是为了顶针儿!”
我的心随着姥爷的手一上一下。
表哥开始咬我了“哎呀,我再也不敢了,我告发了染桌布的事啊!”姥爷不急不慌地说:“告密,哈,这下就是为了你的告密!”
姥姥一下子扑过来,抱住了我:“不行,魔鬼,我不让你打阿列克塞!”她用脚踢着门,喊我的母亲:“瓦尔瓦拉!”姥爷一个箭步冲上来,推倒了姥姥,把我抢了过去……
我拼命地挣扎着,扯着他的红胡子,咬着他的胳膊。
【1】“我”常常和米哈伊尔家的萨沙_______(干什么),“我”喜欢他的原因是________。
【2】第7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能不能换成“快点,快点,脱掉裤子!”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
【3】第8自然段主要是_______描写,作者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方法,让人体会到了当时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气氛。
【4】短文的第6-14自然段,主要抓住姥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了直接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5】后来,姥爷给“我”道歉了吗?“我”的命运会怎么样呢?下面的预测,哪一种更合理( )
A.姥爷没有给“我”道歉。后来,“我”和母亲离开了姥爷家,过上了相依为命的凄苦生活。
B.姥爷给“我”道歉了,还给“我”讲了他年轻时候艰难的创业经历,“我”对他产生了敬意。
C.姥爷没有给“我”道歉。姥爷想靠近“我”,可是,打那儿以后,“我”总是躲着他。
18、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zhuă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这段话采用_____的结构方式,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了__________这个中心。
【3】“挤”在“拥挤”中的意思是(_____),在“挤过去”中的意思是(_____)。
A.用压力使排出 B.在拥挤的环境中推、拥 C.许多人、物很紧地挨着
【4】有人说画线的句子和本段的中心意思无关,放在结尾有些画蛇添足。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下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舔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往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以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是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施耐庵。
【2】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况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武松打虎 | 李逵杀虎 |
在景阳冈打虎 | 在沂岭杀虎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4】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缩写下面的句子。
(1)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检起地上的碎纸。
(2) 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笑声。
21、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
大王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这里的风景这么美,真叫人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请选择一个人,把他的特点写具体。提示:①自拟题目。②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写出他(她)的与众不同。③恰当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字数4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