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黄南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熟练、清醒、眷恋”的近义词分别是(       

    A.陌生   明白   依恋

    B.娴熟   明白   依恋

    C.娴熟   糊涂   依恋

    D.陌生   糊涂   依恋

  • 2、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进了(ménɡ měnɡ)古包,(hào hǎo)客的主人端进来手抓羊肉。(ɡān ɡàn)部向我们敬酒, è)温克姑(niɑnɡ nánɡ)们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hánɡ  xínɡ)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shì sì)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 3、从小时候起,我就听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     ),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

    A.传奇

    B.传说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同音字组词。

    [yuè] ____________读 喜____________

    [zhōng] ____________表 最______ ______

    [jì] ____________术 边____________

    [líng] __________________毛 年______

  • 5、把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流   _____)(_____不及  绞尽_____)(_____

    运转_____)(_____    _____)(_____及待  __________

  •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环绕_______ 驰骋_______

    展现_______ 艳丽_______

    反义词:

    美丽_______ 安祥_______

    幸福_______ 宁静_______

  • 7、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颇负______________ 碧波______________ 良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山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四射

    (1)一轮红日______________,正徐徐地从东方升起。

    (2)我的祖父在星岛文坛______________

    (3)夏夜,我们站在大山的山顶,只见_____________,一时心旷神怡。

    (4)不管他们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_____________,不肯低头折节。

  • 8、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______

    2、高而险峻的山岭。              ______

    3、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______

    4、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______

    5、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______

    6、漫无边际地想象。              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京的色彩

    章武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在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中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我带着南方人一种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柏,高高的白杨树,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

    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你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拔地而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我常常把脸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和大海的蔚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北京城里无数个有色彩的音符,都能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人们问:北京的色彩如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的城墙 ________的草原

    _________的沙漠 ________的大海

    2分别用“ ”和“﹏﹏﹏”画出短文中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各一处,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什么。

     

    3从短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两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两句话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园。

    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

    【2】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第4、5句与6到12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更爱荷叶。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枝枝光杆的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

         看啊,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久旱出雨,对于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会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色的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用荷叶煮成粥,碧绿清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奉献着。

        荷叶是美丽的,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心灵美。我爱荷花,我更爱荷叶。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文中的这些荷叶,黑绿、浑圆、厚重。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_______特点。

    3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第四自然段末尾的“……”表示(  

    A. 表示引文中的省略 B. 表示列举的省略

    C. 表示词语的重复 D. 表示话语未完

    5下面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A. 比喻  夸张 B. 夸张   拟人 C. 排比  拟人

    6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出文中第二段内容叶与花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荷叶的_______________精神。

    8文章开头和结尾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 12、知识巩固。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 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寂静的反义词________

    2晚上的时候是什么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描写了什么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ー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撒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句子。

    【2】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文中画“﹏﹏﹏”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段

    B.承上启下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从大拇指的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说明大拇指形状算不上美。

    B.给人搔痒,表明大拇指很能吃苦。

    C.拉胡琴时,大拇指相帮扶住琴身,表明大拇指很会讨好生活。

  • 14、课内阅读。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10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11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12太阳也不知道。

    (1)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怎样的?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2)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3)这段话中第④⑤两句与第⑥~12句之间的关系是

     

  • 15、连续性文本阅读。

    抗疫情——中国力量

    文本一:漫画《最严防守》

    文本二:

    疫情袭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指挥下立即展开了与时间的“拔河”比赛——

    1月24日,除夕,上百台挖土机抵达现场,开始土地平整。

    ……

    2月2日,大年初九,火神山医院工程交付。

    从进场施工到交付使用,这家医院的建设工期仅有10天。10天之内,建成一座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来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高峰期,4000余名建设者在现场,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24小时不间断施工,再度展现了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汉市又紧急决定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建造期间,现场有1000余名管理人员、近8000名作业人员日夜奋战,1400余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3000余套箱式板房、3300套机电安装物资运抵施工。

    经过10个昼夜连续奋战,一个总体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的大型工程顺利竣工。

    文本三   中国智能机器人

    钛米机器人在为病房消毒时会根据房间温度、湿度等情况,使用相应的消毒方案。例如,如果房间内有人,消毒机器人会使用“次气酸+等离子”方案消毒;如果没有人,就可以使用“紫外+过氧化氢”方案消毒。相比传统的人工消毒或者固定式消毒设备,消毒机器人能够边移动边消毒,消毒液容量大,工作时间长,可单次连续工作3小时以上。一个40平方米的病房,传统的人工推车消毒约需要6个小时,而机器人的高水平消毒只需要2个小时左右。

    【1】阅读文本一,我能想到以下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阅读文本二,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其内容。(20个字以内,不含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本三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个文本,判断以下对“中国力量”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中国力量,就是举国上下一条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其他国家做不到或者难以想象的事情。( )

    ②中国力量,就是有着强大的动员力,能够一呼百应,用举国之力完成任务。( )

    ③中国力量,是指中国人很有智慧,能够借助科学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

    ④中国力量,是指中国人口多,而且每一个人的力气都很大。( )

  • 16、阅读回答问题。

    梅花

    邻居陈老师家来了两位从外国回来的亲人——陈老师的儿子和孙女梅花。

    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子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旁……//就这样,邻居都说我和她是“双胞胎”了。

    和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我很多美国的事情。我奇怪,梅花出生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梅花兴奋地回答:“我是中国人,①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生活在美国吗?你怎么是中国人呢?”梅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了呢?”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第二天,听陈老师说,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梅花的哭诉:“②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平时对我说过要留在中国读书,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这时,我立刻激动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题目《梅花》。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孙是多么热爱您!

    【1】按要求填空。

    ①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②第2自然段中第一层与第二层是________关系。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3】从文中画线句①可体会到梅花________;从画线句②可体会到梅花________。这些语言描写都表现了梅花________之情。

    【4】读完文章,文中的梅花也一定深深打动了你,你觉得梅花为什么哭闹着不愿意回到美国去?

    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文章说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好。

    ①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②我希望她能留下。

    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1)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铸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出现的部分下列几句诗句的后半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打白骨精(节选)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唐僧一见,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后,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白骨夫人为了吃到唐僧肉,先后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每一次都被孙悟空识破诡计。

    【2】唐僧多次责怪孙悟空打死妖怪,说明他是怎样的人(       

    A.自说自话

    B.胆小怕事

    C.不明是非

    D.唯我独尊

    【3】节选部分开头先写“山势险峻,峰岩重叠”,对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孙悟空摘桃作铺垫。

    B.为妖怪出场渲染气氛。

    C.说明只有险恶的环境才会出妖怪。

    D.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

    【4】文中画“ ”句子中的“夺过”换成“接过”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悟空第三次除妖,与前两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

    西游记(片段)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撇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雷富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二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嘿!”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吴承恩《西游记》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个词语不理解,你是怎样猜到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文中画出一处语言描写的句子。

    【3】请运用对联知识将此回目补充完整。

    八卦炉中逃__________定心猿。

    【4】简要概括上述片段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游戏,我很快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又软又烂的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成陈述句)

    2诺贝尔把自己巨大的财富献给了在科学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缩写句子)

    3在这棵高大的松树林上,有几只蜘蛛在爬来爬去.(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这时你是怎样劝说他的,请把话写下来。(3%)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