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蚌(bàng)壳 薄(báo)弱 山冈(gāng) 都督(dū)
B.绰(chāo)起 迸(bèng)出 燕(yān)园 顽劣(liè)
C.腰胯(kuà) 倚(yǐ)着 擒(qíng)拿 晃(huǎng)眼睛
D.拟定(nǐ) 血泊(bō) 翘(qiào)起 龇(zī)牙咧嘴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者都在文中描写了儿童时期的生活。
B.《祖父的园子》表达了“我”对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的回忆。
C.作者在《月是故乡明》中写其他地方的大月亮和奇景的用意是突出对故乡的小月亮的喜爱。
D.《梅花魂》一文作者主要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外祖父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3、划出下列搭配不当的词,并改正。3%
意志顽固( ) 参观演出( ) 待人勤恳( )
宽敞的马路( ) 寒冷的气候( ) 繁荣的街道( )
4、看拼音,写词语
ǎi xiǎo guī ju zhāo dài qiú fàn fù zé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5、探求故事的脉络,能帮助我们理解故事。《草船借箭》中,周瑜以________为借口,让诸葛亮三天赶造十万支箭,实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阳冈》是按照喝酒、上冈、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6、按要求填表。
要查的字 | 音序 | 音节 | 部首 | 余几笔 | 选字义(画“√”表示) |
调兵遣将 |
|
|
|
| ①派 ②消除发泄 |
不计其数 |
|
|
|
| ①计算 ②主意策略 |
率领 |
|
|
|
| ①带领 ②不加思考 |
7、我会辨字组词。
毯(________) 亏(________) 涯(________) 吟(________)寞(________)
毡(________) 号(________) 崖(________) 怜(________)漠(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ɡē yáo jì mò
( ) ( )
páo xiào huānɡ shān yě lǐnɡ
( ) ( )
mào mì yōnɡ bào
( ) ( )
luǒ lù zhī fán yè mào
( ) ( )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②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③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第①段中有一句话可以帮我们把握本段内容要点。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①段的内容梳理信息,填写表格。
阅读书目 |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 好书的标准 |
《西游记》 | ____ | ___ |
《封神榜》 | ____ | |
《水浒传》 | ____ | ____ |
《荡寇志》 | ____ | |
现代文艺作品 | ____ | ____ |
【3】作者在第②段中用俗语简单、明晰地写出了读书时“________”的重要性。
【4】第④段是冰心对少年儿童寄予的期望,包含了三层意思,选一选。
读书好______ 多读书______ 读好书______
A.博览群书 B.择善而读 C.开卷有益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流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
“做完了?”“唔!”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
【1】“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赞美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老师的哪几件事?简要地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用“_____”标出其中一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类文阅读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我大笑了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有了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出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调,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过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富裕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看来,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满健全的人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读一读。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
【3】读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在阐述“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的手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这种现象的不同态度。
【4】请用波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5】读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1)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________________。”
(2)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_______,忘了写内容。”
12、阅读叙事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屋顶上的月光
①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而惟一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的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四百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当时交通不便,经济又拮据,于是哥哥劝他说:“在家里学吧,我来教你。”少年摇摇头,坚定地说:“就是走,我也要走到汉堡。”
②他历尽千辛万苦走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而囊中羞涩的他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和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③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④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几套练习曲,渴望得到更多、更精深的曲谱来练习,他只有向哥哥提出了(请求 哀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几十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练习吧!何况,那么(昂贵 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中任意翱翔。
⑤又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支优美而哀怨的曲子,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旋转,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音乐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深为其悲,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足以有天分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⑥少年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终于如愿以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⑦曾经有人问他,是什么支持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说:“是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了。
【1】用“/”画去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2分)
【2】文中第⑤段空缺的横线上,应填句子的排比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2分)
(1)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2)有对身世坎坷的感叹
(3)有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4)有对遭遇挫折的哀伤
【3】短文写的是近代奏鸣曲奠基者巴赫的故事。照样子,从短文中选择词语概括他学习音乐的主要事例。(3分)
第①段:生活艰苦,热爱音乐。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不愿就此放弃,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四处拜师,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少年走过艰苦的岁月,说说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到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东奔西走 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 美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档,买了清洁剂、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啤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请给文章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章开头的横线上。
【2】请用“√”在第五自然段的括号中标出最恰当的词。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哪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简单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成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破烂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
①那年,曹操占领了荆州,又派兵追赶刘备。考虑到自己兵马少, 抵挡不住曹操,刘备决定先撤退。
②在撤退过程中,当地很多百姓追随而来。大家扶老携幼,推车挑担,慢慢腾腾地赶路。见此情景,不少将领劝说刘备:“干脆把百姓留下吧!曹军追上来,可就完啦!”“想想后面的曹军,可都是轻骑,一天一夜能跑三百多里呀!”“不”!刘备回过头望着连哭带喊的百姓们,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怎么忍心丢下这老老小小不管呢?走,一起走!”刘备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就这样,军队中夹杂着许多百姓, 一天才走十几里地。结果,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了。
③一场恶战开始了。曹军的兵力强盛,把刘备的人马打得七零八落。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被冲散,不见了踪影。
④忽然,有人来报告他说:“赵云将军不见了!”
⑤刘备大吃一惊,心想:赵云是自己得力的战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好哇!这时候,有人说看见赵云往北跑了,还断定:“赵云一定投降曹操去了!”
⑥“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
⑦正说着,又有人高声喊:“赵将军回来了!”刘备高兴地迎上前去,只见赵云抱着他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刚才断定赵云去投降曹操的人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⑧所以,刘备虽然兵力弱,但还是有很多能人愿意投奔他,并助他成就了大事业。
【1】根据上下文,试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划分段落(用“△”标出),再把下面的段落大意补充完整。
(1)由于刘备坚持带百姓一起撤退,在长坂坡_______
(2)曹军大败刘军,赵云_______
(3)很多能人投奔刘备,_______
【3】读第 5~7 自然段,从中摘录描写刘备心情变化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语句,想一想,它们各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动作描写 ②外貌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活动描写
(1)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______)
(2)“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______)
【5】读了故事,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选段中有两个问句,请用波浪线依次画出来。第一句是________句式,第二句是________句式
【3】从文中选择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段,请你来评价一下廉颇和蔺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班级开展了有关“古文字”的综合性研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让古文字“活”起来
曹怡晴
①“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不久前,一名研究学习甲骨文的95后女生,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自己的专业引发关注。视频中,她以风趣的独白,向观众科普甲骨文的源头、学习甲骨文的用途。很多网友在线催更,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②甲骨文是迄(qì)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③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4000余个,取得学界共识的破译字约占1/3。经过一代代学者的研究,已被释读的甲骨文内容十分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④学习研究甲骨文虽是冷门专业,但也有办法引起公众兴趣。让看似远离生活的“冷门”变为引发共鸣的“热门”,需要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前沿的学科热点大众化。科普视频通俗展现商王武丁写给妇好的“甲骨文情书”,让普通网友感受数千年前流淌于文字间的丰沛(pèi)情感,也更直观地理解象形字“斗(門)”的文字演变史;计算机专家则在利用技术手段,破译那些还没有被认出来的甲骨文……得益于知识分享与数字技术的化学反应,研究者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汉字知识,为甲骨文的活化利用打开了广阔空间,也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⑤但也要看到,甲骨文乃至古文字学研究,都不是简单轻松地“讲故事”。每一个甲骨文被破译的背后,都是研究人员“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勤勉与付出。通过技术赋能,加强顶层规划,重视文理结合,构建中国古文字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时代的呼唤。注重包括甲骨文与甲骨学在内的古文字学专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一批科普园地,才能把公众对古文字的关注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热”。
(文章有删减)
材料二:
①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设计者让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和使用者要表达的意思相融合,不仅可爱有趣,还充满内涵。使用甲骨文表情包,“萌得有文化”变成一种新型的潮流趋势。
②不仅“甲骨文表情包”,印章、项链、贺卡……各种文创产品中也都能看到甲骨文的身影。从国宝盲盒,到《经典咏流传》中将古典诗词重新传唱为歌曲,再到国家典籍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互动解谜游戏“故纸修复师·碎丹青”……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使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带来了附加值。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内容概括)阅读两则材料,说说甲骨文是如何走进大众视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提取)请你根据上面两则材料补全研究报告。
(1)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问题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重要吗?它的研究现状是怎么样的呢?后续又是怎么发展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甲骨文研究的现状和后续发展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2.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甲骨文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后续发展要依靠多方面领域的支持。
|
17、阅读理解。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1】填空。
(1)“愣住”说明了__________,这是对沃克医生的___描写,再一次从侧面烘托了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_。
(2)“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的“一刀刀”是为突出___________。
【2】对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颤抖”一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第三自然段中沃克医生的语言,应该采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________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也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形容兴头很足,情绪很高的样子。”根据解释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把齐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连起来。
齐威王 田忌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下等马
【3】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当中,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___________
第二层是___________
第三层是___________
【4】你都知道哪些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呢?请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双重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改为“把”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把一件令你最感动的事写下来。
要求:1、感情要真实,催人泪下。
2、语句通顺,语言流畅。
3、中心突出。
4、字数不低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