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人物的描写,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的一项是( )
A.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
B.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C.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D.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2、读字谜,选出谜底依次正确的一项,应该是( )
(1)八九不离十。
(2)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
(3)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4)遇水则清,遇日则晴,心挂情牵,有言邀请。
A.木 尖 明 青 B.木 出 明 青
C.杂 出 明 青 D.杂 尖 明 青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肥沃(wò) 憎恨(zèng) 难堪(kān) 淤积(yū)
B.金钗(chāi) 涟漪(yī) 绞痛(jiǎo) 琴弦(xián)
C.企业(qǐ) 遐想(xiá) 颧骨(quán) 匪徒(fěi)
D.天赋(fù) 胚胎(pēi) 毛毡(zhān) 顽劣(liè)
4、课外拓展。我会比成语
有些成语的样子看起来差不多,可仔细分析一番却大不一样。例如:“一丝不苟”不是“一丝不挂”,咱们可要看清楚啊!下面这些成语,你来填填看。
1.一(_______)十(_______)——比喻阅读快速。
一(_______) 十(_______)——比喻做事情没有恒心。
2.朝(________)暮 (_______)——形容时时刻刻都想着。
朝(________)暮 (_______)——比喻反复无常。
3.不(_______)而(_______)——表示没有辛劳付出却有收获。
不(_______)而(_______)——比喻东西无缘无故地消失。
不(_______)而(_______)——形容非常恐惧。
4.一(_______)千金——比喻出手大方,任意挥霍。
一(_______)千金——形容做人极讲信用,说话算数。
一(_______)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5、日积月累,按所学内容填空。
1.王昌龄在《从军行》中立下誓言“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感伤“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杜甫则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感慨“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___________。”
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
4.古诗中充满童真童趣,如“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再如“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古诗中描写了劳动的辛苦,如“__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再如“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古诗中还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情谊,孟郊在《游子吟》中感叹
“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说“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
5.《论语》中的“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和“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教育我们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朱子语类》也说“人有耻,________。”
6、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词语。
________ ________人口 曲高________ ________ 美不________ ________
惊心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而至 ________ ________正茂
写两个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________ 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赔( ) 培( )
寨( ) 塞( )
狞( ) 泞( )
瞪( ) 澄( )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神机____________ ②______不自______ ③半______半______ ④____________成竹
⑤______然起______ ⑥出______划______ ⑦____________不得 ⑧______忙______乱
1.落汤的螃蟹—______ 诸葛亮的锦囊—______
2.已满头银发,仍奋战前线的钟南山爷爷,让人______。
3.祖父看见我把狗尾巴草错当成谷子,______地大笑起来。
4.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句说一说。(用上第⑦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
苹 果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说:“孩子,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苹果又大又圆,肯定很甜很好吃!”小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母亲首肯:“你的想法不错。可是,你知道面对一个苹果,不同的人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吗?”小女孩好奇地看着母亲。
母亲说:“我看到这个苹果,首先想到的是你姥姥。姥姥总是把苹果切成小块分给孩子们吃,自己从来舍不得,乞。姥姥的爱就浓缩在这个苹果上。”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母亲接着说:“果农看到苹果,就会想到栽种的艰辛,还会想到丰收的喜悦;一位诗人看到苹果,可能会把它描绘成火红的太阳,比喻成小姑娘的脸蛋;而一位医生则会拿着苹果向人们解说它有多么丰富的营养……”
母亲再问小女孩:“你说,谁的想法是对的?”小女孩若有所思地说:“妈妈,他们的想法好像都没有错,都有道理!”
母亲摸了摸小女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就像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苹果有不同的想法一样,生活中,你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面对同一种事物,你要学会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小女孩点了点头,母亲欣慰地笑了,她好像看见眼前的女儿正在成长起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首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两个与“思考”有关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
A. 表示列举的省略 B.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 表示语意未尽
【4】仔细体会母亲的话,母亲表面上是在和女儿探讨________,实际上是在告诉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结尾写“母亲欣慰地笑了”,母亲为什么欣慰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
【2】“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画出来。
【4】文中说,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却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为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11、 梦圆飞天(节选)
①深秋的戈壁大漠,寒风凛(冽、例) 。从大清早开始,人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此刻,载(zàì zǎi) 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 专家来了 手举花的少先队员来了 嘹(liào liáo)亮的 歌唱祖国 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神舟”5号飞船送行,为航员杨利伟送行。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 毫) 。
②烈焰(生 升)腾,大漠震颤。宛(wǎn wán)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1】把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汉字画去。
【2】把第①自然段中所缺的标点符号补上。
【3】用“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这句句子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所选的第①段话写的是 的场面;
第②段话写的是 的场面。
(2)从第①段话可以看出人们 的心情,
可以用 、 等成语来形容。
(3)读了第②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了 ,听到
了 ,更感受到了 。
12、课内阅读。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招呼_______ 嫉妒______ 处罚______ 商量______
【2】将“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_____________。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huàn洗) 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bì)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yǎn)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近义词:
细腻:______憧憬:_____
【2】我们对陨石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请从文中选出能体现这种变化的四个词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作者写丑石“无用”的语句,这些句子作者运用了 ( )的方法突出了丑石的无用。
【4】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具体含义的是哪一项?( )
A.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对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5】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又有什么感受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一读,完成练习。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2】大拇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了表达这种观点,在文中列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发挥想象,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北京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小的只有__________,有的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
【5】运用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五官中“口”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牌TZL30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使用说明
一、用途
本呼吸器是宾馆、办公楼、商场、银行、邮电、电力、轮船、电信、地铁、炼油、化工、公共娱乐场所和住宅等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时,必备的个人防火呼吸保护装置。
二、主要技术特征
符合国家标准GB21976. 7——2012规定。
①防护时间:30分钟
②防护类型及特点: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密封性好,适用各种面形。
③防护对象:一氧化碳(CO)、毒烟、毒物。
④油雾透过系数<5%
⑤吸气阻力<800Pa,呼气阻力<300Pa
三、生产日期
2015年9月30日 有效期3年
四、使用方法
①取出真空包装袋。
②撕开真空包装袋,拔掉前后两个灌塞。
③戴上头罩,拉紧头带。
④选择路径,果断逃生。
五、注意事项
①本产品仅供一次性使用,不能用于工作保护,只供个人逃生自救。
②产品备用状态时,环境温度应为0℃——40℃,周边无热源、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③本呼吸器为存放型,一旦固定存放后,不能随意搬动、敲击、拆装,以免引起意外失效。
④本呼吸器不能在氧气浓度低于17%的环境中使用。
⑤老人及小孩应在成年人协助下使用。
⑥撕破真空包装袋,视为呼吸器已失效不能再使用。
【1】下列信息与使用说明所述不相符的是( )
A.本产品防护时间为30分钟
B.本产品可以随意搬动、敲击、拆装
C.本产品可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
D.本产品存放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2】关于本产品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产品适用各种面形
B.本产品仅供大人使用
C.本产品可供多次性使用
D.本产品可用于工作保护
【3】家里炒菜油烟大,奶奶想把该呼吸器拆开使用,你会怎劝说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年10月3日,爸爸整理家里的东西,准备把该呼吸器清理掉,爷爷连忙阻止:“这么贵的东西,拆都没拆过,不能扔,还能用!”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扑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惊失色—(______) 出错—(______)
【2】先用“ ”画出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词语或句子,再说说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3】你能想一个救孩子的方法吗?和船长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谁的方法好?你觉得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纳塔莉点了点头,跟他一起来到过道,高个子命令道:“立刻把它打开!”
纳塔莉背对着那个高个子,手里攥着胶卷,在陶瓷虎右眼眶鼓起的地方按了一下。老虎的嘴慢慢张开,纳塔莉一松手,赶忙把胶卷放进老虎口中。说时迟,那时快,高个子歹徒猛地把她推向一边,一把抢过胶卷,说:“好了,大功告成!”
【1】从文中可以知道威廉叔叔说的价值连城的宝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娜塔莉是怎样把胶卷放到陶瓷虎口里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歹徒真的大功告成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评价一下小娜塔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庠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文中的“搞特殊”指________。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内心的_________。
【2】毛主席非常希望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因为_____________,但最后他却没有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忠骨”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是否要把遗骨运回家乡安葬,就无须再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骨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19、阅读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沉思良久:________
欣喜之余: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词句,联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用一个词写出来。
①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 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________
②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地说:“去吧,你要的伞!”________
③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 , 眼里涌出了泪水。________
【3】作者看见伞,“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的原因是________。
【4】“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 , 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
【5】课文已用“‖”分好段落,请写出第二、三段的段意。
第二段: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
【6】假如你就是文章中的作者,收到母亲的“伞”,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的意志无比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句子练习。
(1)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
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母亲偶然捉了一条小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喧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张大力是一位俗世奇人,在生活中,你一定也碰到过奇人吧。或许他就在我们校园里,或许他就在菜场里,或许他就在你的家里……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写他(她)的故事。要求:写好细节,写出人物特点,叙事要具体,条理要清晰。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