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一书中,一只狐狸被人们叫做“疤脸”,是因为他脸上有一道在追逐 时,撞在装着倒刺的护栏上留下的疤痕( )
A.松鸡
B.土拨鼠
C.猫头鹰
D.兔子
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渺小(miǎo) 篝火(gōu) 矜持(jìn)
B.踉跄(làng) 华侨(qiáo) 澄清(chén)
C.偷袭(xí) 开窍(qiào) 弓弩(nǔ)
D.镌刻(juān) 咆哮(jiào) 萌芽(méng)
3、下列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饮而尽筋疲力尽
B.陷子之盾设下陷阱
C.造诣高深诣其父
D.极目远眺登峰造极
4、课文《猴王出世》中有许多句子是对仗的,仿照例句,对出下面的对联。 例: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芝麻开花节节高,甘蔗出土________
②风吹水面层层浪,________
5、用符号修改下列病句。(4分)
(1)当我国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时,全国人民无比感动。
(2)红旗渐渐地慢慢地升上天空。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村晚》中表现童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的作者是( ),鲁迅这样评价《史记》( )。
8、按要求写词语。(6分)
写近义词:
清晰---( ) 幽静---( ) 震撼---( )
写反义词:
肮脏---( ) 微弱---( ) 安全---(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孙悟空大闹天宫(节选)
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七衣仙女直至园门首,只见蟠桃园土地、力士同齐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yì)旨,到此摘桃设宴。”土地道:“仙娥且住。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仙女道:“大圣何在?”土地道:“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上睡哩。”仙女道:“既如此,寻他去来,不可迟误。”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使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
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个个曌(zhào)曌睁睁,白着眼,都站在桃树之下。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
【1】七衣仙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用于引文的省略
B.省略同类词句
C.用于重复的词句的省略
【3】请结合文段描写,简要写出大圣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用本自然段的一句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③段,回答问题。
“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摘;②开采;③搜集;④精神,神色。根据本段阐述特点,我认为“采”的本义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依照下面示例,从“尘、畎、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2分)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之一。
B.我国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的方言,在文字使用上却是基本统一的。
C.科学地学习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学。
D.文中所举“日”、“月”、是汉字“六书”中的象形体,“休”是会意字,“盲”是形声字。
12、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___________
第二层是___________
第三层是___________
【4】你都知道哪些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呢?请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西游记(片段)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个词语不理解,你是怎样猜到它的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文中画出一处语言描写的句子。
【3】请运用对联知识将此回目补充完整。
八卦炉中逃____,____定心猿。
【4】简要概括上述片段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朱总司令让马
朱总司令对战士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就拿行军来说吧,当通过崎岖狭小的山路时,他总是命令饲养员把马停在路旁让部队先过,像慈祥的父亲叮咛(nínɡ)再叮咛:“同志们,当心一点,别滑下山崖了。”到了宿营地,他就又不顾自己的疲倦,东走走西瞧瞧,检查部队住下了没有,帐篷搭得牢不牢,会不会被风吹跑,脚洗了没有……他常常教导我们说:“我们红军部队是革命的大家庭,同志间要发扬阶级友爱、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长征的每一个同志都是将来的干部,多带出一个同志,就给革命增添一份力量。”他自己正是这样以身作则的好榜样!长征途中,他的马常常是让给走不动的伤病员骑的。
那时候,我们是骑兵警卫班。途中,班长胡光隋同志的马在一次战斗中被打死了,从此他只好步行。有一次行军,他的脚碰伤了,走路一瘸(qué)一拐的,眼看就要掉队了。后来,这事被朱总司令发现了,他亲切地问:“小胡,脚怎么了?骑上我的马吧!”
没等胡班长答话,他已跳下马来,并吩咐饲养员扶胡班长上马。胡班长为难了半天,不骑吧,眼看就要掉队了;骑吧,朱总司令这么大年纪给自己让马,心里实在不忍……他正犹豫不决,一抬头,见朱总司令早跑着赶队伍去了,饲养员同志说:“你就骑上吧!”
胡班长无可奈何,这才流着眼泪爬上马背。到了宿营地,胡班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我们,大家听了,都非常感动,胡班长更是感激,他以后悔的心情像做结论似的说:“在朱总司令面前,有病要撑着,千万别让他看见,要不他就非让马给你骑……他这么大年纪了,我们骑马让他走路,心里怎么过意得去啊!”说着眼圈又湿润了。
从此,我们警卫班有马的同志也很少骑马了,路上见了伤病员,都争先恐后地让马。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无微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激: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第三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胡班长心理活动的句子。
【3】用“∥”给短文分层。
【4】结尾写道:“我们警卫班有马的同志也很少骑马了,路上见了伤病员,都争先恐后地让马。”大家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选择最恰当的中心思想,在后面的括号内画“√”。
(1)歌颂朱总司令对战士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处处以身作则的高贵品质。( )
(2)赞扬朱总司令在工作上以身作则。 ( )
(3)赞扬警卫班的战士争先恐后地让马。 ( )
(4)朱总司令让马使胡光隋感激不尽,使战士们深受教育。( )
15、阅读理解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 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不 永远不会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 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 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 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 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 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 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我们怎么能忘怀?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文章用它比喻什么?
【3】仔细阅读画线的句子,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 “我们”指的是 。
(2) “唯一的亲人”指 。
(3) “情谊”的意思是 。
(4)在“情谊”前面加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说明了 。
【4】这段话写了大娘的哪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神奇的一步
⑴时间 ① 这一刻度:2008年9月27日下午4时41分00秒。
⑵空间 ② 这一位置: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
⑶历史 ③ 这一画面:中国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了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五星红旗,挥舞在了迄今为止的最高点。“太阳沐浴在一种闪烁的金黄色的光线中,就像来自梦境。”这是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在迈出人类太空第一步时,从心灵流出的感叹。“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这是茫茫太空中,中国人首次发出的雄浑而沉稳的声音。
⑸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信步太空的国家;中国航天事业,又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⑹这是真正具有时空意义的经典画面。天地转换,神舟七号像一叶扁舟,浮现在深邃无垠的真空中;地球悬挂于天幕之上,发出蔚蓝色光辉。翟志刚身着中国自行研制的舱外航天服,飘飘“行走”,淋漓尽致地抒发着中华民族浪漫的飞天梦想。
⑺这是神奇的一步。在发射载人飞船之前,前苏联进行了5次不载人的飞船升空试验,美国进行了8次不载人的飞船发射试验。而中国仅进行了4次飞行试验,就成功地把航天员送上了太空,并在短短5年里,实现了从载人上天到出舱活动的跃进,为建造空间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⑻这一步,是名副其实的飞越。从有形的距离看,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从无形的距离看,亘古梦圆,一步越千年。
⑼ 这一步,让中国完全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不仅自信地面对地球,而且自信地面对充满不可知的宇宙;这一步,让13亿中国人注目天外,身未动,心已远。
⑽太空一小步, 。这历史性的一步,显示出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实力,展示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风貌,昭示出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雄心壮志。
(11)这一刻,国人骄傲。这一刻,历史永记。
(摘自9月28日《楚天都市报》)
【1】(1)至(3)段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已经给出,请你选择:
A.定格 B.指向 C.定位
① ② ③
【2】中国人太空第一步“神奇”具体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⑽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注意与前句字数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⑺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语段阅读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遍,居然连-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刷子李干活的规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材料一:
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
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过了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餐起来。
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的筷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
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材料二:
【热点背景】
江苏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
【热点聚焦】
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布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
疲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
材料三:
【1】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 )
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
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
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的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
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推行人们使用公筷公勺。
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 )
(2)从调查的结果中看,有6.4万人觉得使用公公筷太麻烦。( )
(3)材料三的宣传图片中,“公筷进餐,守护健康”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
【4】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父爱如山
父亲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我仍常常梦见他满头的白发,白硬的胡子,稍躬的身影,慈祥的笑容……
7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6个儿女的养育重担全部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怕继母对我们不好,父亲没有再娶。有一次在饭桌上我夹时,因筷子夹错方向,父亲用筷子用力敲打了一下我的手背,以示警告。正当我想问“为什么打我”时,父亲一边做夹菜示范,一边轻声细语地说:“装菜的碗与饭桌上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正对方向,夹菜只能夹正对着自己方向那一边的菜,夹朝别人方向的菜是不礼貌的。”在父亲(严格 严厉严肃)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养成了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
1992年,父亲刚满60岁,也是我在部队提干的那一年,因牙痛没有钱治疗,为摆脱牙疼的痛苦,父亲用手将剩余的3颗牙全都拔光了。没有牙无法嚼碎,食物很难消化,这样对父亲的身体不好。我领到工资第一个月后,就请探亲假回家做父亲镶牙的工作。我一提镶牙的事情,他就打断我的话:“你刚拿工资,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等你娶媳妇后再说吧。”1996年我结婚安家在湖南衡阳,当年10月,带着动员父亲镶牙的任务,我和爱人一起回家休假。父亲吃饭很吃力,稍微硬一点的食物他都吞咽(yān yàn yè)不下去。看到父亲嚼食物的情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费尽了口舌,父亲笑呵呵地说:“你们刚结婚,生活还比较困难,等你们有了孩子再说吧”1997年我的孩子出生后,父亲因长期吃嚼不碎的食物而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患胃溃疡住进了医院。我和爱人带着孩子到医院看望父亲,再一次央求他镶牙。父亲对儿女的执着孝心感到很欣慰,但为了不让我花钱,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他作出了“永不镶牙”的最终决定,其理由是:60多岁了,假牙每天要清洗,太麻烦,没有牙还省事。从那时起,我深深地知道,我是永远做不通父亲镶牙的工作的,因为他拒绝镶牙的理由中有谁也动摇不了的父爱情怀。
山高水长的父爱,温暖了我的少年,教诲了我的青年,成就了我的事业。父亲走了,在思念中我感受到父亲无言的爱仍然是那么浓烈、那么温暖。
【1】用“√”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言传身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高水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你的理解。
(1)“温暖了我的少年”与文中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相对应。
(2)“成就了我的事业”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相对应。
【4】文中有一句话,真切地反映出“我”对父亲的发自内心的强烈的爱,请将其摘录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在朗读时应分别读出怎样的情感?
首段应读出“我”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之情;尾段应读出“我”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之情。
【6】这篇短文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的心,请把你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跟其他人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
21、改成反问句: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请你把你亲身经历的好玩的事、有趣的活动。请你按书信的格式,在信里,把你童年一、两件有趣的事情写下来,让你的亲人、朋友分享你的快乐吧!多用你平日积累的好词佳句,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