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节选自《水浒传》,武松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人称“行者武松”。
B.课文主要记叙了好汉武松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C.故事的内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概括为:上冈→喝酒→打虎→下冈。
D.课文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祷告 允诺 放延无礼 敛声屏气
B.隆重 松弛 抓耳挠腮 一声不吭
C.寂寞 驼戎 绞尽脑汁 废寝忘食
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裤裆(dāng)
B.彼此(bǐ)
C.威吓(xià)
4、写出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4分)
程门立雪( )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 )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
三顾茅庐( )卧薪尝胆( )
5、巧辨亲兄弟。(比一比,再组词。)
拱(________) 袍(________)
供(________) 饱(________)
烘(________) 泡(________)
哄(________) 抱(________)
洪(________) 苞(________)
6、词语充值卡(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词造句)
昂首挺( ) 富丽堂( )
神采飞( ) 震耳欲( )
足智多( ) 旷野荒(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汉字
qià hǎo chōu tì jì huì huì qì
( ) ( ) ( ) ( )
8、给形近字组词
幔________ 寨 ________ 把________ 箭________ 胶________
慢________ 赛________ 耙________ 剪________ 绞________
9、课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江保卫战(节选)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得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立刻( ) 强烈( ) 激战( ) 干脆( )
【2】根据意思,选填文中的词语。
(1)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什么也顾及不到。 (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最能体现战士们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句子。
10、课外阅读。
风 筝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真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却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1)在第3自然段前三句话中,用“△”标出描写“我们”放风筝时动作的词语。
(2)短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3)这只被称为“幸福鸟”的风筝,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qià_______好把两只前爪(zhǎo zhuǎ)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jié_______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zhèng zhēng)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了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chuí_______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了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看拼音写汉字
【2】用“√”画出加点字的读音。
【3】读这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武松就势把大虫揪住,这里的“势”是指________
【4】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它的作者是施耐庵。你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哪些人物?(举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元宵观灯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来到了,我和爸爸来到杭州的西湖,也加入了欢闹元宵的人流中。
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那一盏盏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鲤鱼”……你看那雪白的“玉兔”,拿着红红的萝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呢。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金黄色的巨龙,啊,真漂亮,真神气呀!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只见那只巨龙张着血盆似的大口,鼻子翘得老高,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金黄色的龙身上披满了片片金甲,像一位身披盔甲的将军。一位外国人对着巨龙,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好!”那金光闪闪的“金鱼”仿佛真的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它蠕动着身子,摆动着美丽的大尾巴,眼睛像滚动的球似的,不停地转,真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不一会儿,龙灯耍起来了。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手里拿着彩球逗引巨龙,巨龙在十几个小伙子的舞动下,追逐着彩球,嬉戏着……围观的人们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
我们继续往前走,感到观灯的人越来越多。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在孙女的搀扶下指着口吐泡泡的“鲤鱼”不禁赞叹:“现在的灯真有趣。”孙女说:“这不算什么,还有的灯比这更有趣呢!”我们看着这五光十色的灯笼,感觉如同进入了仙境。
好一个热闹的元宵佳节。
【1】补充词语。
红彤彤的( ) 千姿百态的( )
昂首挺胸的( )活泼可爱的(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有滋味,有趣味。(________)
(2)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作者写了哪些花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想象一下还有哪些花灯吗?请你形象地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大雾漫天”描写的是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_________,预测准确。
【2】根据文段内容,填写恰当的成语或俗语。
(1)“诸葛亮笑着说”,这是诸葛亮自信的笑,笑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笑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填成语)
(2)“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了如指掌。这正是____________。(填俗语)
【3】分析句子,写出诸葛亮的用意。
(1)“擂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又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既便于_______________,又可_____________。
【4】曹操知道上当后,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乡下一间(简朴、简陋、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倾听、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他正想着,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落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上瞧,又滴了一滴水,正好滴在他眼睛里。他跳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啦!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看滴下来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
“峨,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即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上楼去了,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津津有味)地弹着。旁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苦闷、思索、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 当他下楼时 不禁暗暗感叹道 真努力啊 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词,并在上面打“√”。
【2】给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3】用“ ”来出描写优美琴声的句子。
【4】楼上滴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 )者 边缘( ) yán( )续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 ) 粗壮——( )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特点(至少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月亮出来了,安(详 祥)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班 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陷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 渡)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画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这字。
【2】这一段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______和______两处景色,作者笔下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____________。
【3】按要求摘抄语句
(1)月亮的“静态美”: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的“动态美”: 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的“朦胧美”: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赔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短文写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和齐国,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晏子的说法,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
B.如果他们让晏子从洞进去,就等于承认了楚国是“狗国”。
C.因为晏子的身材矮小,所以只好这样回答。
【3】文中多处写了人物的“笑”,请你选一选。
A.得意地笑 B.嘲笑 C.轻蔑地笑 D.无可奈何地笑 E.不怀好意地笑
(1)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____)
(2)楚王只好赔着笑。(____)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____)
(4)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____)
(5)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小河
①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②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小河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獜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中飘扬的七彩绸。
③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④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自己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⑤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倒映在水中的两岸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⑥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她照镜子。这时,寒风肆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xī)窸窣窣(sū)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挣、更清。
⑦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给文中词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轻掩 ①遮盖;②关;③乘人不备。_____
凝固 ①结实,牢固;②坚硬;③坚决地;④本来。_____
【2】短文第③—⑥段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第②段,用“ ”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部分;用“﹏﹏﹏”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部分。这样动静结合的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中多处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选文中画“ ”的句子,可以让我们想到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等
【2】“说时迟,那时快”是形容_______,此处说明武松___________。
【3】选文描写武松的动作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读这段文字,可以体会到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3)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作文指导》和《小学生学习报》等报纸。
(4)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5)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带鱼、有黄鱼、有鳗鱼、还有鲸鱼。
(6)这个深深美好的想法印在我的脑海里。
(7)爸爸触景生情,想起许多过去的陈年往事。
(8)他怀着甜蜜的盼望进入了梦乡。
21、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游戏,我很快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_____________
(2)我们在山顶上插上了标志着胜利的队旗。
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
23、写作。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汉字的出现、你还了解哪些汉字文化的知识呢?写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