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中描写的人物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贾宝玉)
B.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
C.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武松)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B.他那崇高的革命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C.想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努力。
D.听了张海迪的报告,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
3、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下面事件顺序正确的是:
A. 送行——问候——发射——梦圆
B. 问候——送行——发射——梦圆
C.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4、课文知识回顾
(1)《从军行》中描写将士们戍边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凉州词》中描写边境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都写出了戍边环境的孤独、凄苦,有异曲同工之妙。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作者“喜欲狂”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句中的“忠骨“是指__________,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课文《__________》中的人物,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5、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绩”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再查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绩”字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②功业,成果。在“昼夜耘田夜绩麻”中应选_____种解释;在“成绩”一词中应选______种解释。
6、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中“杂兴”的意思是________,没有固定的题材。题目告诉我们,这些诗写的是诗人在_____居住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所见所感。
2.“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写出了仲夏生机勃勃景象的词语是_____;“陂”的意思是____。
3.“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指______,“玻璃”不是现在的玻璃,指的是_______,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
4.这三首诗都写了儿童的活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童孙”____,《稚子弄冰》中的“稚子”____,《村晚》中横卧牛背、____的“牧童”,都给人以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感觉。
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成尼斯的小艇》中威尼斯是一座_______,_______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
(2)《牧场之国》指的是_______,作者在介绍草原的时候,分别介绍了绵羊、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动物和草原的_______之情。
(3)《金字塔》中第一节以_____(散文 叙事)的方式介绍了金字塔的______;第二节运用了大量的_______等说明方法让人们对金字塔有了实质性的了解。
(4)《乡村四月》一诗中写初夏时特有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充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
(3)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片段)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这段文字中王熙凤的肖像描写的作用是( )
A.表现王熙凤的姿容俏丽。
B.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C.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D.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
【2】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放诞无礼、先声夺人的出场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也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圆滑之至。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体现出凤姐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凤姐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3】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变化是:(________)。
【4】文中贾母以“凤辣子”介绍王熙凤,流露出贾母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节选)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_______地想,_______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_______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按原文填空我________地想,________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________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城南旧事》是一部________小说,主人公是________。作者是著名作家________。
(3)这两段内容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请把表达作者这种感情的句子用写出来________。
(4)作者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又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你是怎样理解这看似前后矛盾的话的?
11、课内阅读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 竟有点口吃地说 你 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面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 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给短文第三段加上标点。
【2】阅读全文,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刘伯承将军的军神形象?请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别了,我爱的中国(节选)
船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教好几只灰色和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却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1】用“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朗读画“ ”的语句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愤慨
B.激动
C.憎恨
【3】短文中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大时代不能为祖国工作,还被迫离开祖国内心对祖国充满了愧疚之情。
B.作者不是一个罪人,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突出了他爱国之心。
C.祖国危难之际,选择离开就是历史的罪人。
13、课外阅读。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 ,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睛一看,咦?这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地“啊,啊……”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 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 情和动作,我
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呢?”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 ,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 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 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到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人山人海 拾金不昧 五颜六色 四下环顾
【3】在文中画线句子中找出描写聋哑人动作的词语画上“△”。
【4】“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____的心情。
【5】想一想,假如“我”后来又碰到了那位聋哑人,“我”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加油站
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炎夏,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叶片蒸腾,可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我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我们攀缘在沿街围墙、房屋墙面上的枝叶,像绿色的屏障,不仅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而且能够吸附飞扬的尘土。
1.“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这句话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仔细阅读这段话,想想“我”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
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15、阅读与理解。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疼。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溫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形成,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租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老家屋前“黄花总也开不败”中的“黄花”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有独钟的是________。文章细致地描写了“我”充满期待地等待着葵花的开花、______、收获、______、______的过程。表达了“我”对记忆中葵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2】下列对“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瓜子是每朵花经历日月风光结出来的,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
B.“!”的作用是感叹一朵花只能结出一颗瓜子。
C.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瓜子说成花的魂。
【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梵高的《向日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如向日葵曾鼓舞失意彷徨的梵高一样,葵花不仅让“我”获得物质享受,还给线“我”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B.祖母知道“我”喜欢梵高的《向日葵》,于是为“我”种了大片的葵花。
C.祖母深沉的爱像那葵花一样,发出“爱的最强光”。
【4】文章画“ ”的句子中的“香香地”改为“很香地”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15分)
我站在骆驼在面前,看它们咀嚼时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1)给多音字加拼音,再组词。( 4分)
(2)第一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写出了骆驼的 和 。
这段话生动形象地写出骆驼 ,说明作者 。(5分)
(3)你也是一个小作家,也来写一写某种动物某个时刻的样子吧。(6分)
17、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月是故乡明(节选)
季羡林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 )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标题是“月是故乡明”,作者却花大量的笔墨写他乡的月亮,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线句子,完成下列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用所填的关联词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喜欢小月亮,不喜欢大月亮。
B.家乡的月亮虽小,但与作者的童年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他与家乡的情感纽带。
C.“大月亮”因为视觉差异等原因,因而显得更大。
18、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 kuà kuā )一掀。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sù shù) 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圈出文中括号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中连用几个“闪”,写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写出了老虎的什么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奇妙的书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作“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文中最能体现书的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式变换。
(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2)我不怕什么。(改为反问句)
(3)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我不能离开指挥台。
改为反问句:
(4)花儿开了,微风吹过,花儿摇摆着。(改为拟人句)
(5)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改为转述句)
(6)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上他!” (改为转述句)
(7)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转述句)
(8)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改为第一人称的句子)
(9)赵王告诉蔺相如,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去。(改为直接叙述)
(10)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缩句)
(11)这歌声清澈圣洁。(改为比喻句)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对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难道我们能容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难道不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难道不是因为他马虎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我们常常欣赏别人的优点,欣赏事物的美丽,欣赏书画的精彩……只有懂得欣赏,生活才会幸福和快乐,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可自拟题目,如:我最欣赏的精神、学会欣赏、我欣赏真正的美、令人欣赏的竹(春天)、自我欣赏、我欣赏的一种艺术(画)……围绕话题可写人、景、物。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