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1)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传习录》
(2)__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3)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_________________。——(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4)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___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
(6)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材。
(7)黄四娘家花满蹊,_______________。诗句中的“蹊”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
(8)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句中的“及”是___________的意思。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
(2)甘瓜苦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______: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比一比组词语。
厨(_____) 绣(_____)
橱(_____) 锈(_____)
绢(_____) 诫(_____)
捐(_____) 械(_____)
衔(_____) 撇(_____)
街(_____) 憋(_____)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____)首挺(____) (____)涛(____)浪
郁郁(____)(____) 对答(____)(____)
(____)(____)动听 前仰(____)(____)
(____)(____)而谈 迫不(____)(____)
(____)(____)而逃 (____)喜若(____)
(____)山(____)岭 大(____)(____)望
描写动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心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语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大河 一_______椅子 一_______楼房
一_______汽车 一_______老师 一_______电脑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_。
【3】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__
②缘:________
③不识: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他从“__”想象出“__”,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发,心情由___转为___。
【2】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正确理解是( )
A.也许是园主可怜他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屐把它踩坏。
B.也许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3】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下面也能反映此哲理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阅读理解。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 huánɡ hé
( ) ( )
ɡāo shān dà hǎi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人( ) 尽( ) 衣( ) 欢( )
入( ) 近( ) 依( ) 欲(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楼 一( )河 一( )红日 一( )绿叶
一( )山 一( )人 一( )诗人 一( )老虎
【4】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解释。
白日依山尽 ( )
A. 依靠 B. 同意 C. 按照
【5】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解释。
黄河入海流 ( )
A. 进来或出去 B. 收入
【6】选择带横线字的正确解释。
欲穷千里目 ( )
A. 需要 B. 将要 C. 想要
【7】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课外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京剧
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① ,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② 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③ ,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④ 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为文中四个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A.轻歌曼舞 B.歌舞升平 C.眼花缭乱 D.目瞪口呆
E.瞠目结舌 F.情不自禁 G.不由自主 H.应接不暇
① _________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表现剧场内观众很多的词句。
【3】本文是如何描绘这场演出的?请按原文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乐曲声:_____________ 武打:____________
舞蹈:______________ 唱腔:_________
【4】“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怎样描写观众观看京剧表演时的表现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 )了一个身,就( )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 )又一( ),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 扯 拉 转
【2】从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________。
【3】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能力。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除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时节令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趋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shǔ)”。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名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zhuàn)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根据第③④自然段内容,查找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填表。
节日饮食风俗 | 寄托的希望和情怀 |
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 | (1)______ |
(2) ______
| 团团圆圆、吉祥美好 |
【2】第②到⑦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
【3】请从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______
(2)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______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避邪祈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5】第⑦自然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
12、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 进来, 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臭美!扮啥酷呀!”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
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不变,我们惟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做进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里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1】给加点字注音
流淌(________) 踱步(________) 小憩(________) 吹皱(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晃动——(_________) 放弃——(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给美丽做道加法》中“美丽”一词相呼应的两个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划横线句是对老师感觉的描写,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这里“灵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意,选出对下列两句话理解正确的选项。
(1)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不变,我们惟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______)
A.雨雪风霜的是比喻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生坎坷也在一点点地减少。
B.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磨砺,青春的美将逐渐减退。
(2)给美丽做道加法。(______)
A.丰富文化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奉献真挚的爱……都是在不断完善自我,增添美丽。
B.不断地精心修饰,可以使人变得更加美丽。
【7】在倒数第三段省略号处填写一个句子,使它与前面的词语意思连贯,句式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
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是通过食物链,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他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陈同斌研究员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日前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居然上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陈同斌研究员前后用了3年的时间对北京全市的土壤和蔬菜进行了大规模的取样分析研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并且已经影响到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1】土壤污染跟其他污染物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污染物有多种,下面列举了两种,请你从文中找出其他几种,仿照示例表述。
示例:(1)播散在农作物上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粪便。
(2)残留在土壤中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中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土壤污染问题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欣赏。
《山谷中的谜底》节选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ēn zī)__________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 jī)___________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在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
【2】按要求写词。(至少各写2个)
(1)和“依旧”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和“立即”意思相近的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谷中的“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补充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回答问题。
(1)用文中的句子最简洁而又完整地叙述东坡大雪和雪松的较量: ____________。
(2)两个旅行者这样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揭开了谜底:因为柘、柏、女贞这类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类树在东坡都绝迹了。因为西坡雪小,所以柘、柏、女贞这类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雪松的枝丫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___________________ ; 所以不管东坡____________,雪松都_______________,所以东坡就__________________ 。
15、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小守门员敏捷地把球挡回去了。(改为“被”字句)
【2】杨靖宇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她现在听课认真。她现在精神焕发,信心十足。(用关联词连接)
【4】讨论时,同学们发言特别激烈。(修改病句)
【5】这堂课,王老师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修改病句)
18、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被母亲拉进她的怀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匆匆》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的重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20、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21、习作。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日子,而你,也一定在这一天做过不寻常的事,请以“在不寻常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语句通顺的记叙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