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文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乐——(    )      光明——(    )

    精致——(    )      美丽——(    )

    冷淡——(    )      柔弱——(    )

     

  • 2、填空。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_______》,说明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_______》诗经在内容上分为《______》、《_______》、《 ______》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的表现手法

  • 3、《汤姆·索亚历险记》记叙了主人公________和小伙伴们镜像有趣的生活,表现出他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 4、补全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 )( )   ( )( )  

    ( )( )   ( )( )

    ( )( )   色味( )( )     

    日夜( )( )   ( )( )

    (1)上面的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是___________

    (2)新年到,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新鞋,显出一派___________的气象。(选词填空)

  • 5、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3._________________,不应该随意虚掷。

    4.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

    玉盘:___________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泊”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诗中哪个字运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诗歌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2】体会诗歌情感,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如诗中“_______________”一词,就展现了游人高涨的游玩兴致。

    【3】诗歌后两句接连反问,请分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4年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时的体重已超过正常人的体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进行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在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经筋疲力尽,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一片羽毛都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着性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只有出的气了。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力气,不如说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了。他知道此时只有在精神上压倒对方,才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保留着体力。

    这时,阿里的教练邓迪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递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阿里的手臂,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拳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形,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有删改)

    【1】给短文拟个题目:《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英雄层出不穷。_________

    (2)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_________

    (3)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

    ____________________

    (2)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这句话中的“此”指的是什么?想一想,走出赛场的弗雷泽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里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阿里身上学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母亲买莱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 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

    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选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2】母亲______回来后开始翻箱倒柜,又接着______,我们从中体会到母亲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位母亲?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认真阅读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1999年,一位名叫季强的中国科学家震惊了世界。

    1996年10月  他在  中国地质  上发出震耳强音  恐龙没有灭绝  现代鸟类就是会飞的  长羽毛的恐龙  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

    1.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2.读了第一自然段,你会提一个什么问题?

    3.这是课文的开头部分,采用的是   的方式:先告诉读者事情的   。因为这一结果轰动了科学界,因此把结果先写出来,更能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1分)

    (一)红叶与白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到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按短文中拼音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汉字。(1分)

    2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遮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还可以换成什么词?(1分) (   )

    4“——”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在生活中,请把自己受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篇?请把印象深刻的一句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鱼竿和鱼篓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鱼竿和鱼篓的故亊广为人知。

    两个年轻人外出旅行,因为迷路而越走越远,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眼看所带的食物没有了,正在绝望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钓鱼的老人。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钓鱼竿,鱼篓里还有一些鱼。他们立即向老人求救。老人说:从这里出去走到有人烟的地方,至少有十天的路程。我手里的两样东西分别送给你们,请你们自己想办法渡过难关吧。

    年龄大些的要了     ,他说:我没有力气去钓鱼了,我吃着这些鱼回去。他想,有鱼果腹,还愁饿肚?年轻一些的拿了钓鱼竿想:鱼竿在手,何患无鱼?他们高兴地和老人告别,然后分道扬镳了。

    拿了鱼的那个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鱼汤也被他喝了个精光。他饿了就吃鱼,走了一半多路,就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而拿了钓鱼竿的人呢?他提着钓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能够钓鱼的地方走去。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碧蓝的湖面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很多年以后,又有两个年轻人同样因为迷路到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样,在他们山穷水尽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拿着钓鱼竿和装有一些鱼的鱼篓的老人。他们向老人求救,老人依然分别送给他们每人一样东西以后就走了。

    两个年轻人商量:我们不能分开,两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肯定比一个人大,我们共同吃着这些鱼去寻找钓鱼的地方,边钓鱼边向有人烟的地方靠近就有救了。

    他们俩同甘共苦,精打细算,每顿只煮一条鱼。果然,在鱼篓里的鱼将要吃尽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钓鱼的地方。而后,他们把钓到的鱼晒成鱼干,继续往前走。不久又发现了钓鱼的地方……十几天以后,他们成功地从死亡之地突围,回到了出发之地。

    澳大利亚人把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告诉自己的子孙,无论做什么亊情,都要精诚合作,而不要自私狭隘。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广( )  分裂(   )  满意( )  并肩前进(

    2根据上下文意思,填在文中横线上的句子应该是( )。

    A. 那鱼篓里一条鲜活硕大的鱼   B. 那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C. 那鱼篓里鲜活硕大的鱼   D. 那装着鲜活硕大的鱼的鱼篓

    3用最后一段中的词语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两个年轻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功地从死亡之地突围,回到了出发之地。

    (2)他们原来跟一个师傅学艺,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便分道扬镳了。

    4解释下面的两句话。

    (1)有鱼果腹,还愁饿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竿在手,何患无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答问题。

    (1)在文中用   画出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2)试分析前两个人单独行动的不利因素,后两个人合作行动的有利因索。

     

    (3)从以上两个同样经历、不同结果的事例中,你能体会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吗?请分别从成功和教训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4)从以上事例,你真正明白了 “1+1>2”的道理了吗?举例说明。

     

  • 14、热心的海葵

    ①海葵勇于充当弱小动物的保护神,它柔弱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火热的心。

    ②生活在海中的海葵属于无脊椎动物的庞大家族,它利用水流的循环,来支持柔软的囊状身体。海葵身躯的上端是圆盘状的口,周围长满柔软的触手。触手有奇异的色彩,犹如海底绽放的菊花。

    ③海葵的体壁和触手上长满了有毒的倒刺,暗藏杀机的倒刺一旦受到刺激,便迅速刺中对方并分泌毒液,致其麻痹。海葵就是以这种办法自卫或摄食。

    ④然而,海葵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收留和保护双锯鱼。双锯鱼因形态酷似马戏团中的小丑,又名小丑鱼。小丑鱼体态娇小,柔弱温顺,缺乏有力的御敌本领,是大海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于是,海葵就利用自身的毒刺充当保护伞,为小丑鱼提供安全保障。

    ⑤小丑鱼之所以不怕海葵触手的毒,是因为海葵的无私帮助。海葵成百上千的触手一起随波逐流,难免彼此触碰。为避免毒刺误伤友军,海葵的身体表面便分泌一种黏液给刺细胞传达指令:凡遇有这种黏液的都是自己人,不要“开火”。当小丑鱼还是幼鱼时,就凭借嗅觉和视觉找到海葵,海葵则任由小丑鱼吸收自己触手分泌的黏液。小丑鱼等到自己全身都涂满了保护物质黏液时,就可以在海葵的保护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了。

    ⑥春潮水暖,暗礁上迎来了生育的季节。海葵和小丑鱼父母一起迎来了新一批宝宝,海葵保护着小丑鱼妈妈产下的成千上万的卵,这样无欲无求,一代又一代地辛勤工作着。承担保护刚孵化出来的小丑鱼的责任。

    ⑦当然,小丑鱼也是知恩图报的客人。当海葵依附在岩礁上时,小丑鱼会在海葵漂亮的触手丛中游动,这自然会引诱其他海洋小生物上钩,为房东带来食物。平时,小丑鱼会捡食海葵吃剩的饵料,担负起清洁打扫的工作,为海葵除去泥土、杂物和寄生虫。当海葵遭遇克星蝶鱼侵犯时,小丑鱼就会挺身而出,对蝶鱼展开猛烈的攻击。虽然二者个头悬殊,但凭着勇敢顽强,小丑鱼往往将蝶鱼打得落荒而逃。

    ⑧生物学家们把海葵和小丑鱼的这种关系称为“共生现象”。相对于这个冷冰冰的词汇,我们更愿意把这种现象看做是动物之间一种帮助和感恩的关系,或者是一种互惠的关系。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海葵具有哪些主要特征(至少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海葵的热心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⑦段,用四字短语填空。

    小丑鱼报恩的方式是替海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维吾尔姑娘很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上学路上发现快要迟到了,赶火车时半路遇上堵车,要等的人迟迟不来……遇上这样的事,真是让人着急。你可能还遇到过其他让人着急的事,请你以令人着急的一件事为主要内容,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写时注意联系当时的环境,还要写出自己的心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