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北京的春节》是按_______顺序写的,作者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详细写了腊八、________、正月初一、________这四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唐东杰布是__________的开山鼻祖。
3.对联“_____________,启后孙谋读与耕”体现了客家人的文化特征。
2、解释下列词语。
病: 槁: 芒芒然:
予: 闵: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担心——( ) 增添——( ) 雄壮——( ) 神秘——( )
浓烈——( ) 愠怒——( ) 关闭—— ( ) 美丽—— ( )
4、区别字组词。
狡( ) 猾( ) 讴( ) 纠( )
较( ) 滑( ) 呕( ) 叫( )
5、根据意思写含有“言”和“语”的成语。
1.很少的几句话。( )言( )语
2.说了很多的话。( )言( )语
3.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言( )语
4.豪迈雄壮的话。( )言( )语
5.像蜜糖似的话。( )言( )语
6、诗词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七八个/星天/外 B. 两三点雨/山前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 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 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7、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 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鉴赏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杜牧。
【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能感受到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B.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江南特有的美景。
C.“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中,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D.“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陈,宋、齐、梁四个政权。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琴声一开始________,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________,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________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________,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1】按原文填空。
琴声一开始________,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________,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________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________,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2】这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阿肯的琴声婉转地讲述了________,又表达了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想想国王为什么要重赏阿肯。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正体现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_______(详写 略写)。(选词填空)
11、融会贯通,读读想想。
①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②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宏愿的意思是:________。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不仅无钱,还________。
【2】“58座”说明________,“开山鼻祖”说明________。
12、课内精彩阅读。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选文中加点的部分,看似是写光线,表示天色渐晚,实际上是写________,烘托出“我”________的内心感受。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展示了“我”________的心理状态。
【3】你是如何看待选文中的这位母亲的?尝试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雨花
由于某种特殊的缘故,我非常喜欢雨花。每当看到那玲珑小巧、清新俏丽的雨花时,我甚至会 chī qíng( )地把手伸向雨里,想在无边的花丛里摘一朵来仔细端详。
几天前,一个秋雨淅沥、天色朦胧的傍晚,我在一条路面很滑的巷子里走着,不远处,有一位老人蹒跚而行。忽然,路面一个小黑影很快地靠上去,高举着伞,挽着老人的膀子。看得出来,那孩子是踮着脚走路的。我猜想,这一定是老人的孙子。老人有这样的孙子真是太幸福了!隐约地我看见那个孩子斜举着伞,半个身子露在雨中。老人的手臂抬起来,好像在搂着孩子的小肩膀。借着路灯的灯光,我还看见伞上跳动、闪烁着小小的雨花。雨越下越大,孩子的手大概累得发酸了,伞渐渐低垂片刻,又 gāo áng( )起来,原来孩子换了只手拿伞。雨起劲地下。这时,老人和孩子闪进了一幢宿舍楼。一会儿,那孩子又飞跑出来,后面还跟着老人的话音;“孩子,你是哪家人?”我愣住了,难道……我顾不上抹去脸上的雨水,目送着那孩子在雨中飞跑的身影。暮色和雨帘使他的背影逐渐模糊,最后,像雨花融在水中一样消失了。那伞上跳跃着的雨花,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结合短文解释词语。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 )。
A.描绘了雨花玲珑小巧、清新俏丽的优美形态。
B.表现了老人遇到困难有人帮助的幸福。
C.赞美了小孩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14、课外短文《桥》
村的东头有一座小桥,已无人知道它是何时建起的。它和普普通通的桥一样:一条小河的两边架起一块石板,就成了现在的桥。
小桥每天都在工作着。它夜以继日地担负着人们的匆匆来,匆匆过。当一列列客车,一辆辆卡车到来时,小桥总是弯着自己的脊梁让它们通过。而自己却一天天老了,一座新的大桥不知何时已建了起来。
小河上的桥如此,生活中的桥也是这样。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把自己变成一座座桥,让人们通过。老一辈革命家就像桥,架在两个时代中间,使人们通过他们从贫穷落后的旧社会,走上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辛勤的老师像桥一样,架在愚昧与文明之间,默默无闻地走向新生活,建设更加美好的新中国。抗洪救灾的战士们就像桥一样,一脚跨在地狱的大门,一脚跨向美好的生活,使灾区的人们通过自己,脱离危险,去建设新生活。一本本写满亲情的书籍,就如一座座小桥,架在两代人之间,使出现的“代沟”慢慢愈合……
在生活中,无时无刻,无处不有地存在各种各样的桥。正是生活中有了这样的桥,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的一生,会踏过无数的桥。我愿做生活中的一座小桥。
【1】照样子写词语。
普普通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无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愈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第三自然段找出三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5】短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生活中的哪些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愿意做一些小桥吗?你愿意做一座什么样的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16、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
例:工人提起来汽灯。
工人把汽灯提起来。
课间,马小朋擦干净了黑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一个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一颗星星落下来。(2)小女孩说:“有一个人快要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肯定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的心里藏着哪些心愿呢?请以“我的心愿”为题把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请根据要写的内容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或者写日记、创作诗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