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填空。
1.坚强毅力,_______,血汗辛勤,_______。
2.他不是将军,_______;他不是文豪,_______;他如此_______,如此_______。
3.冰心,原名_______,_______人,代表作有_______
4.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____,惟有蜻蜓蛱蝶飞。
2、根据所给的解释写词语。
1.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_____)
2.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_____)
3.一切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_____)
4.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_____)
3、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颤动 (________) 憋气 (________) 陀螺 (________)
露出 (________) 匙羹 (________)
4、课文内容精彩回顾。
《匆匆》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 。文章紧紧围绕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感到________和_________,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但又____________的复杂心情。
5、我会变。
(1)加一笔。
日——(______) 人——(______) 米——(______)
白——(______) 土——(______) 木——(______)
(2)减一笔。
鸟——(______) 王——(______) 中——(______)
玉——(______) 目——(______) 日——(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之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3】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
【4】“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宿新市徐公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__________风光。 ( )
A.动静结合 早春 B.动静结合 晚春
7、古诗理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用“/”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
【2】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这首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一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后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
【3】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妙?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对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三访雁荡山
记得我第一次去大龙湫,是盛夏时节。溜雨初过,溪水暴涨,过马鞍岭,沿锦溪向北走,才到剪刀峰前,就听见山谷内轰雷似的水吼声。转过剪刀峰,劈面就是一阵狂风暴雨,一抬头,只见一条粗数十围的大瀑布,像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直捣漳心,水声轰轰,激荡起阵阵狂风,喷迸出如雹的急雨,封锁了整个山谷,使你没法再往里走。那巨大、强悍、粗犷的气势,真是震天撼地!
我第二次去大龙湫,是晴朗的冬日。从雁荡山的最高峰-百岗尖下来,走到大龙湫的顶上,从龙湫背俯瞰龙湫。龙漱背形势险恶,有一个黑咕隆咚的深潭,潭水从缺口溢出去,泻下万丈峭壁,便是龙湫飞瀑。那一阵,天晴久了,潭水不太满,泻下去的瀑布倒像一斛碎珠,散散落落,望不到底。连云嶂左右舒展,一帆峰遥遥挺立,衬着蓝天白云,山谷显得开朗而宁静。那一次,大龙湫给我的印象是潇洒、素淡,像一幅着墨不多的山水画。银龙蛰伏在龙潭里,正养神呢!
我第三次去大龙湫,是不久以前。江南三月,春风涤荡,春雨如油。一路上,田里的大小麦长得碧绿碧绿,油菜叶子又肥又嫩,加上两旁悬崖峭壁上,处处点燃着火红的杜鹃花,越显得春意盎然。走着走着,不觉来到剪刀峰前。转过山谷一瞧,呀!这回既没有狂怒的白龙,也没有散碎的珠帘。却见大龙湫不肥不瘦,从连云嶂顶飘泻下来,悠悠忽忽,晃晃荡荡,不一会儿,就化为烟云,如轻纱,似薄雾,那么轻盈,那么柔和,那么娇媚而婀娜,果然另是一番姿态。它飘飘摇摇往下坠,时而像乳白色的纱绉①,时而又变为淡青色的烟雾。而从这乳白色的纱绉与淡青色的烟雾里,时时飘落块块雪白的棉团,棉团又迅速向下拉长,化为许多玉色的小矛头,蛇一样往下奔窜,却又立即飘散开来,也变成乳白色的纱绉和淡青色的烟雾……它简直完全失去了水的质感,倒像是袅袅的青烟颠倒了过来,千变万化,不可捉摸,可又是一气呵成,柔媚中带有刚劲。
真没想到,三访大龙湫,大龙湫竟以三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出现。它有雄伟粗犷的一面,有潇洒素淡的一面,也有娇媚多姿的一面。难怪江湜会有“欲写龙湫难下笔”的慨叹了。
[注释]①纱绉:带皱纹的丝织品。
【1】阳春三月的大龙湫有怎样的姿态?( )
A.娇媚多姿
B.雄伟粗犷
C.潇洒素淡
D.春风涤荡
【2】“银龙蛰伏在龙潭里,正养神呢!”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银龙”指的是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__________
【3】用“ ”画出一个直接描写大龙湫美丽景色的句子,用“﹏﹏﹏”画出一个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10、现代文阅读
哦,香雪
①台儿沟这座掩藏在大山深深皱褶里的小村,住着女孩香雪、她的女伴们以及十几户乡亲。
②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香雪和女伴们抓紧时间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火车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喜欢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旅客们爱买香雪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晴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骗人或受骗。有时香雪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③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里的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她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她不明白她们的用意,每次都认真地回答:“两顿。”然后又友好地瞧着她们反问道:“你们呢?”“三顿!”她们每次都理直气壮地回答。“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又问。“那不是吗?”香雪指指桌角。
④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动合上,是因为铅笔盒里包藏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吸铁石。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对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值肯定非同寻常。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
⑤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香雪在车站卖东西的时候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冲动之中,香雪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这时,车身忽然悸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
⑥伴着香雪和女伴们焦急的呼喊声,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香雪在西山口下了车,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了。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却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
⑦现在,香雪一个人站在西山口,目送列车远去。眼前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害怕地缩起身子坐了下来。在皎洁的月光下,她仔细端详着手中的铅笔盒: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现在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⑧她站了起来,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她想:来台儿沟的姑娘不用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一定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⑨走着走着,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台儿沟的姐妹们。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果了,它们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⑩哦,香雪!香雪!
【1】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出台儿沟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了一个乡村女孩香雪的故事。结合④~⑧的内容,在横线上概括故事情节,并在括号里用一个词写出香雪相应的心理变化。
故事情节: →香雪发现自动铅笔盒→
香雪心理:盼望→ →
【3】从文中看:香雪具有怎样的性格?你如何看待香雪的思想感情?(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心爱的哨所
我们的哨所,在高高的山崖上。
黑色的山崖啊,那么高,那么陡,像是一根钢柱,直插向深蓝的天顶。
上哨所去的路,是崎岖又艰险的。它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从天上垂下来,随着海风在空中摇摆。
心爱的哨所啊,我们爱你的高,因为只有高才能望远;我们爱你的险,因为只有险才能显示战士的英勇和豪迈。
心爱的哨所啊,你是无比坚固的。暴雨冲不垮,狂风刮不动,巨雷劈不倒。你的根基,牢牢地扎在祖国钢铁般的山崖上。
我们在这里守卫,守卫祖国瑰丽的黎明、喧腾的黄昏、安静的夜晚……
心爱的哨所啊,战士的好伙伴!
【1】“暴雨冲不垮,狂风刮不动,巨雷劈不倒。”这是一个________句,写出了________。
【2】这篇短文的第几自然段采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明了边防战士们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
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轨铁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小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铁轨边上,丝毫无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1】在正面认识扳道工父子之前,“卧倒”镜头能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你认为“它具有哪些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为什么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卧倒”故事的情节可分为四部分,请概括写出。
开端: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8)段说“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认为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观点和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莫言的“软弱”
莫言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京,都想到女儿家去看看。
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他明明应该到她那边去,他却不去,而是回到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他怕出租车司机会嫌路途短不高兴,排了半天队拉这么一个挣不了多少钱的短活儿,会甩脸色给他看。他这一路就会很痛苦。所以,有两次必须去女儿家的时候,他就预先准备好一盒中华烟,上车以后就把中华烟先给司机,说:“先给你一盒烟抽,我保证绝对不是假的。”然后再跟他说去哪里。司机当然很高兴,他一算,一盒“中华烟”60元钱,他没赔,所以一路跟莫言有说有笑。
所有和莫言有过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无论对谁都低调、谦恭、谨慎,甚至显得有点“软弱”。然而,莫言的这种软弱,恰恰展现了一种人性的美好——对每一个人都心怀体恤和敬重,哪怕他只是一个出租车司机。
【1】请把划线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语段阅读。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
【1】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滋润(zī zhī) 印记(rèn yìn)
鲜活(xiān xiǎn) 置换(zhǐ zhì)
【2】根据意思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 )
(2)比喻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
(3)赠送(礼品)。( )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4】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B. 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C. 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缩句)
2.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改写成反问句)
3.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仿写,用上画线的词)
4.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仿写,写出柳枝随风摆动。)
16、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要学会使用语文这个工具。
六年级(1) 班要举行一个“告别母校”的座谈会,时间定在明天(6月25日)下午4时。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邀请黎明校长来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