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给予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给予,只能给那些(_________),给那些(_________)给那些(_________)。
2、按查字典的方法完成填空。
“熬”属于( )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这个字共有( )画。“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1、把东西放在容器里用文火久煮;2、忍耐,勉强支持着。“熬夜”应选解释( )。
3、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①仗义____言 ②惹____生非 ③再接再____ ④____芳百世
以上词语中,________含有否定批评的情感;遗臭万年的反义词是________。
4、请根据习主席的讲话,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此外,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5、填上适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山峰 (________)的寒流 (________)的衣服
慢慢地(________) 坚决地(________) 深情地(________)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_。
【3】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__
②缘:________
③不识: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7、
完成下列各小题。
【1】这首诗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上元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2】该诗以写景起,前两句中照应题目“望月”的词语是( )
A.中庭
B.地白
C.冷露
D.桂花
【3】“尽”在诗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
A.完毕
B.达到极限
C.都,全部
【4】下列古诗朗读断音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5】下列不是抒发诗人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句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作者王建在元宵佳节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B.“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C.“落”体现出动态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
D.该诗描绘了一幅凄冷幽静的月夜图,借景抒发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8、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①“去的”指的是_______的时光;“来的”指的是______的时光。
②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______的强烈感叹。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选段中与这句话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哪一个分句?请用“______”画出来。
②“茫茫然”写出了( )。
A.大干世界的广阔无边
B.阳光的耀眼充足
C.眼前光景的模糊不清
D.内心的迷茫
【3】选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作者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抓住了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写出了时间在生活的____________间匆匆流逝。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 )去了_____有( )的时候____( )枯了____有( )的时候____( )谢了____有( )的时候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按原文填空,并在第一自然段的 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惋惜
B.作者提出这个问题,并对此作出解答,因此,这个句子是疑问句
C.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此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
D.作者借这样的问句,看似发问,实则已有答案,问句更能唤起读者对时间的思考
【3】对画线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B.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无声无息,消逝得那么快,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是因为__________。
11、下面是不同译者笔下《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一段译文,读一读完成练习。
【文段一】 | 【文段二】 | 【文段三】 |
小鳄鱼, 尼罗河上晒尾巴。 片片金光鳞, 撒点清水吧。 笑眯眯, 爪子摆的开又开。 一口温和气, 欢迎小鱼儿来。 | 小鳄鱼怎样 保养它闪亮的尾巴? 它用尼罗河水冲洗 每片金色的鳞甲! 它咧开嘴巴欢乐开心, 它伸开手指多么优雅, 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 迎接小鱼游进嘴巴。 | 小鳄鱼,尾巴亮, 怎样使它亮又亮, 尼罗河水哗哗响, 冲得鳞甲闪金光。 咧开嘴,笑得欢, 伸开爪,多灵巧, 张开两颚眯眯笑, 欢迎小鱼往里跳。 |
赵元任 译文 | 贾文浩 贾文渊 译文 | 陈复庵 译文 |
【1】【提取信息】(1)读完三段译文,给这一部分内容选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______
A.小鳄鱼 B.尼罗河故事 C.小鳄鱼怎样……
(2)从三段译文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小鳄鱼?______
A.狡猾 B.凶恶 C.可爱 D.贪吃
【2】【品读语言】品读三段译文,下面的评价说的是哪一种译文,请你连线。
【文段一】 朗朗上口,欢快有趣,有儿歌的韵味。
【文段二】 句式长短错落,简洁明快,表现出小鳄鱼的有趣形象。
【文段三】 较为直接的翻译,句子稍长,欠缺了一点情趣。
【3】【思考交流】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的版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高明的大自然
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别以为这没有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有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黏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黏合下,软体动物的自身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由此可见,大自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1】本文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差不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软体动物的外壳和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神奇高明之处?
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和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第5段,回顾全文。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最后一段和课文第一段_____。
【2】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如此感人?_____
【3】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吗?_____
14、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xīng xìng),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lí)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shěng xǐng)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le liǎo )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chà chā)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1】用“√”选出文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2】请你再写出一句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介绍顾炎武“自督读书”措施的句子,并谈谈你从他的措施中学到了什么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人物和他们勤学的故事连起来。
牛角挂书 催光
韦编三绝 匡衡
圆木警枕 李密
凿壁借光 司马光
昼拼夜诵 孔子
【5】你能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吗?也可以借助自己搜集的资料,为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体会哪种句子语气更强。
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老师带病工作,我很受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请你选择一件经历过的事情,把它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及从中得到的感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