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照样子填一填。
例:洁白如 玉 笑脸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
热情_________ 纤细_________
毛茸茸 香___________ 娇___________
明___________ 急___________
2、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1)“老牛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跟着喊:“那——我就第二名吧。”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表现了老牛____________的心理。
(2)“猫信以为真,蒙头酣睡起来。醒来后又美美地吃了一顿,才慢悠悠地走出家门。”这一句体现了猫____________的性格。
(3)“好一个刁钻的尖嘴东西,受你骗了!”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____________代指____________,更好地体现出猫当时的____________和对老鼠的____________之情。
3、看拼音,写词语。
hán hu jiān ruì kǒng bù mó guǐ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kǔ xíng fěi tú jū liú shū jí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4、用“沉”字组词,再选词填空。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 )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 )无声地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
5、 按原诗填空。
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6、阅读理解。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朝)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直”意思是:( )
A. 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B. 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C. 挺直,使笔直
D. 直爽,直截
【2】生紫烟的“紫”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 )部,余下的部分是(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字母是( )。
【3】“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选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四时”指_______,从画“ ”的诗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_____季。
【2】此诗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多选)
A. 对偶 B. 比喻 C. 拟人 D. 夸张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映日/荷花/别样红 B. 映日/荷花/别/样红
8、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解释词语:
锋棱:_______ 堪:_______
【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_______,后四句写马的______。
A.精神 B.形态
【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在这两句中,________是静态描写,________是动态描写。
【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
A.比喻的手法 B.托物言志 C.以景写情
9、阅读《父亲的菜园》片段,完成练习
春天到了,父亲在他的新菜园里,种上了豌豆。望着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我似信非信地点点头。没过多久,种子发芽、出苗,菜园里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
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1】给多音字组词
种 zhǒng________ zhòng________
似 sì________ shì________
难 nán________ nàn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①信心十足:________。
②疑惑不解:________。
【3】我为什么疑惑不解?父亲的话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出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铅笔的发明
①铅笔,顾名思义应当是铅做成的笔。很早以前,人们的确是用铅写字、记账。然而我们现在所用的铅笔笔芯的主要原料却是石墨而不是铅。
②1564年,一场猛烈的飓风袭击了英国坎伯雷平原。风暴停息后,一位牧羊人在被拔出的大树的树坑里发现了一大片黑黝黝的石头。他跳到坑里,用手去摸“黑石”,手马上被沾黑了;用指甲一划,“黑石”上便出现了一道痕迹。看着自己的一双黑手,聪明的牧羊人忽然想到:用它在绵羊身上画记号,自家的羊群就不会被认错了。他连忙采了不少“黑石”带走。由于这种“黑石”像铅一样,会使接触到它的东西变黑,因此牧羊人称它为“黑铅”。
③后来,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黑铅”,认定这里面有钱赚。当时英国的贸易发达,商人们做买卖时需在货物包装袋上标号码、写字,可大家一直苦于没有理想的书写工具。那位商人__________。其实,这种“黑铅”就是石墨。与真正的铅笔相比,它画出的笔迹粗黑醒目,效果好得多。因此,这桩“打印石”买卖生意兴隆,整船整船的“打印石”渡过英吉利海峡,被运至欧洲大陆,几乎成为各国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商品。
④如何克服“打印石”颜色太深,容易弄脏手、容易折断的缺陷呢?18世纪,德国化学家法贝尔尝试将石墨研成粉末,掺进一定量的硫黄锑和松香,再加热凝固,这样得到的石墨硬度合适,书写流畅,字迹清晰,也不容易弄脏手。法贝尔还用纸条裹绕铅芯防止折断。于是,一种新式的铅笔诞生了。
⑤1789年,有一位名叫康蒂的法国画家在石墨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黏土,或在烧制时采用不同的温度,制造出了不同性能的铅笔芯。于是,铅笔有了各种不同的用途。
⑥不过,不管是谁发明的铅笔,书写时稍不注意还是比较容易折断。1812年,美国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匠—威廉·门罗给铅笔“穿上”了木头外衣。门罗别出心裁地造出了有保护物的铅笔,即在两条小木条上分别开一个凹槽,然后在一个凹槽上放上铅笔芯,抹上胶水,再将另一木条的凹槽对准铅笔芯扣起来就形成了现代的铅笔。为此,门罗还研制出了一种专门给铅笔芯“穿外衣”的机器。
⑦此后,人们根据各种需要,研制出了更实用的不同的铅笔。
【1】文中“黑石”“黑铅”“打印石”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一处破折号,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别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名思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错乱的句子均应放在第③段的横线处,其中顺序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将它切成条形状 ②贴上商标 ③用布包起来 ④挖掘出“黑铅”
⑤卖给做生意的人 ⑥命名为“打印石”
A.④⑥①②⑤③
B.④①③⑥②⑤
C.④①②③⑥⑤
【4】阅读短文,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铅笔是因现代铅笔的笔芯原料是铅而得名的
B.铅笔是一个牧羊人偶然发明的
C.铅笔的发明和改良是无数人不断思考和实践的结果
【5】铅笔的发明使我们对科学发现和发明有了新的思考,请你根据提示写出感悟。
(1)牧羊人在树坑里发现了石墨并用于给自己的羊做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与铅笔发明与改良的人有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与铅笔发明和改造的有商人、化学家、画家、木匠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可以用在文末揭示道理的句子是( )
A.科学必须严肃认真,来不得半点儿浮夸和马虎。
B.发明创造总是在不断克服缺陷中进行,并且是一代一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
C.科学需要团队合作,集合众人智慧就能解决科学难题。
D.科学不是刻意地寻求,而是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的。
12、课外阅读
光明
赵丽宏
他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使锃亮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旧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你( )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惜他,他( )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1】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或是 就 由于
B.不管……还是 便 因为
C.尽管……尽管 便 因为
D.即使……即使 就 由于
【2】请用四个词语概括“光阴”的特点。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专做老红木家具生意的古董商,无意中在僻静的穷山村里,发现了一个非常珍贵的老式红木旧柜子,惊喜过后,古董商开始动了心思。
他先是与柜子的主人闲扯聊天,好不容易地扯到了柜子上,随后开价600元人民币表示准备购买。
山里人哪见过这么多的钱?瞪大了眼睛,左右打量了半天,把他看得心里直发毛,最后山里人终于同意了,古董商“怦、怦”跳的一颗心才算稳稳地放回到了原处。
可他马上又后悔得不行,原来当看到山里人这么爽快地答应下来,他觉得自己吃亏了:根本不应该出600块,也许400就足够了。但是又不能反悔,生怕对方看出破绽,于是不死心地围着房前屋后,细细琢磨。
真巧,居然又让他找到了一把脏兮兮的红木椅子,他对主人说:“这个柜子实在太破了,拿回去也修不好,只能当柴火烧。”山里人喃喃道:“要不,你就别要了?”
古董商“大度”地一挥手:“说出的话,哪能随便咽回去?这样吧,你干脆把那把椅子也送给我得了!”山里人听他这样说,当然感激地连忙点头。
古董商笑道:“我明天早上来取这些柴火。”
第二天,当古董商带着车来装柜手和椅子时,看到门前有一堆柴火,山里人走出来:“你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我已替你把柴火劈好了。”
“后来呢?”我问古董商。古董商平静地从书架上取出一根木头。
我立刻明白了,笑问:“你还是拉回来了?600决钱一堆烂木头?”
古董商摇摇头:“不止600,是1000元,我另外加了400元劈柴劳务费。”
半晌,他又说:“其实这400元应该算是学费,因为从此我知道了过分贪婪将意味着什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咽回去(____) 半晌(____) 过分(____)
【2】第1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3】山里人最后同意古董商的600元人民币的开价后,“古董商“怦、怦”跳的一颗心才算稳稳地放回到了原处”。想一想,古董商的心为什么“怦怦”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山里人这么爽快地答应下来,古董商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董商平静地从书架上取出一根木头。这里的“木头”指什么?从“平静”二字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董商当天临走时说:“我明天早上来取这些柴火。古董商想要表达的是____________,山里人却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
【7】“其实这400元应该算是学费,因为从此我知道了过分贪婪将意味着什么。”古董商的这番话反映了( )
A.他为自己得不偿失的举动后悔不已,十分伤心。
B.他觉得对不起山里人,所以对自己进行了惩罚。
C.过分的贪婪往往会一无所获,他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
D.山里人将贵重的红木柜子和椅子当柴火劈了,这让他十分恼火。
【8】用下面的句子作为开头写一段话。不少于200字。
我走进了校园,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__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_________
(3)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写道:“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请你估算一下,已经有_________日子从自己的手中溜去。
【4】“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填序号)
A.表达了作者对已逝日子的惋惜及对无法挽回流逝时光的无奈。
B.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迷茫与困惑。
15、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甘愿落后呢?
(2)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中国的历史难道还不够悠久吗?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18、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来我家住几天。”(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真情习作
上文中导师接过青年作业的那一刻,他惊呆了。生活中我们常常经历“那一刻”,“那一刻”或许是让人欢欣鼓舞的,“那一刻”或许是让人深深懊恼的,“那一刻”或许是惊心动魄的。请回忆你亲身经历的独属于你的“那一刻”,写一篇习作,要求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能写出自己的真实心理感受。不少于400字。如能用上一些学过的如“首尾呼应”等写作方法,将会加分哦。
题目:那一刻: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