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信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腊八粥》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读拼音,写词语。

    yùn lǜ(   ) xiàng zi(   ) hé xié(   )

    huī huáng(   )    zhuānɡ shì(   )    lǎ ba(   )

    mèi lì(   )    xī xì(   )    cǎo méi(   )

  • 3、照样子,写词语。

    (1)心如刀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摇摇晃晃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跃跃欲试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东探西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名著阅读。

    主要人物

    情节

    选自作品

    对人物的评价

    __

    建房定居

    《鲁滨逊漂流记》

    ____

    __

    被牛教训

    《骑鹅旅行记》

    ___

    __

    讲历险经过

    《汤姆·索亚历险记》

    ___

    2.《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也是一篇_______文。文章主要的中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

  • 5、辨字组词。

    ________  揣________  抢________  谅________  翠________ 

    ________  喘________  枪________  京________  碎________ 

    ________  侵________  奋________  博________  嫌________ 

    ________  寝________  愤________  搏________  谦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______;“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_______

    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____。“千帐灯”点明了军帐______,此行队伍_____。“故园无此声”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__________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 7、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锤万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

    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 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 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 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 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_____   茂密——_____   摆弄——______

    2“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这里“抖”和“推脱” 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 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C.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因此为题。

    D.合欢树身上喻含了作者对母亲爱美爱生活的情怀态度的肯定和赞美,托物言情。

    4第2自然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______

    5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___________

    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báo  bō)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biǎn piā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____里选择恰当的注音划“√”。

    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   ”的句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________

    4划“~~~”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   )为我们平添光亮,( )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

    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此起彼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拗不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两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短文第一自然段中写道:天窗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试用 在文中画出3借由天窗所感受到的美妙。

    4文中多处写景,蝉鸣蛙声此起彼伏的夏夜、充满诗情画意的夜色、天籁一般的雨声,同时围绕天窗,写了多件体现母爱的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下列句子,结合加点词句,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1)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       ,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按原文填空。

    读画横线的句子,缩句。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什么?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什么?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什么?

     

    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什么?

     

     

  • 13、课外阅读。

    稻草人(梗概)

    稻草人在看守着田地,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有一点儿风,就沙沙地响。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他想,今年的收成一定可以使他的主人——一位可怜的老太太——笑一笑了。她以前哪里笑过呢?八九年前,她的丈夫死了。她想起来就哭,眼睛到现在还红着;而且成了毛病,动不动就流泪。她只有一个儿子,娘俩费苦力种这块田,足足有三年,才勉强把她丈夫的丧葬费还清。没想到儿子紧接着得了白喉,也死了。她当时昏过去了。只剩她一个人了,老了,没有气力,还得用力耕种,又挨了三年,总算把儿子的丧葬费也还清了。可是接着两年闹水,稻子都淹了,不是烂了就是发了芽。她的眼泪流得更多了,眼睛受了伤,看东西模糊,稍微远一点儿就看不见。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可是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所以稻草人替她高兴。这时候,突然一个小蛾飞来,是灰褐色的小蛾。稻草人立刻认出那小蛾是稻子的仇敌,也就是主人的仇敌。稻草人想赶跑小蛾,但他动不了,不能将蛾子赶跑,只能眼看着蛾子把稻子一点点地破坏掉。这时一个渔妇在捕鱼,她的孩子不停地咳嗽,但她不能管得上孩子,稻草人是多么想帮助孩子呀,但他是个稻草人不能动。这时渔妇的鱼桶里多出了一条鲫鱼,鲫鱼想向稻草人寻求帮助,但稻草人不能帮到鲫鱼。然后又发生了事情,有个女子想自杀,稻草人不能阻止。整个夜晚,稻草人都沉浸在悲伤的气氛里。第二天早晨,农人从河岸经过,发现河里有死尸,消息立刻传出去。邻近的男男女女都跑来看。嘈杂的人声惊醒了酣睡的渔妇,她看那木桶里的鲫鱼,已经僵僵地死了。

    1用“___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uì huì)     睡(gān hān

    2稻草人在夜间遇到了几件惨痛的事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过短文,你认为稻草人的品质特征是(  )

    A.追求自由,向往大自然。

    B.嫉恶如仇,见义勇为。

    C.忠诚、尽职、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

    D.历经苦难,饱经风霜。

    4“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稻草人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与理解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对我说:那是我的铅笔,请还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我用了整整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沈石溪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联,使之与上联组成对偶句。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容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通信员回答说:“你从城市来,爱干净讲卫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没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抱怨地说:“太阳先生,你要怎么做,随你的便,我们早已决定不再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作业本说:“我今晚要批改这些作业。你送来的试卷,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雄的故事,我们怎能不为之肃然起敬?(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作业后,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种风俗活动的经历。在习作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的实际体验,同时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