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漳州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果壳网拥有“谣言粉碎机”等15个主题站,通过粉碎社会上流传的谣言,让科学和大众需求产生联系,目前日均浏览量已超过375万。

    B.丛书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他们以言简意深之笔,勾画出这些搏击风云的新闻名家的人生历程,使那些一生为他人作传的明星光彩照人,读后深受启迪。

    C.新时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时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

    D.神舟十一号飞船主要承担航天员运送和空间站技术验证,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飞行30天,而这也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

  • 2、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面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

    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少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帮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C.③众人展开书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的特点。

    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挑   /   延/顺摸瓜

    B. /   怨/   /满目

    C. 萃/市   立/抽   冕/沐猴而

    D. /   形/   /大放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李华去拜访老师,向老师请教如何才能写好作文,老师开门请她进来,李华说:“我不能久坐,我们就站在这儿聊聊吧!”

    B.他还是个孩子,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不和他一般见识,要是连这都不能海涵,就说不过去了!

    C.简报在描述事故现场时写:大客车翻下公路边的大沟时,如坠万丈深渊,车内鬼哭狼嚎,乱作一团。

    D.先生大名,学生久仰了,特奉上拙著一本,我学识浅陋,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谬误,敬请斧正。

  • 5、(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湖南娄底新化县青山乡最近掀起了“挖宝”热潮,据说当地山上的球形石头是有科研价值的“化石蛋”。对此,相关责任人表示,“化石蛋”一说为不经之谈

    B. 近日,两会重点讨论了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问题。政协委员厉以宁认为,在经济建设步履维艰的情况下,我们既不能丧失信心,更不能掉以轻心。

    C. 因符合现代低碳生活的理念,又能极大地方便市民生活,共享单车自投入使用以来广受好评,但也有部分别有用心之人散播谣言,说共享单车是博人眼球的面子工程。

    D. 辛弃疾的词大多激昂跌宕,抒情言志的气势翻云覆雨,在南宋词坛极为耀眼。

    E. 写文章讲究行云流水,讲究思路清晰且情感充沛,若是一味为显示才学而编字造词玩弄文法,就难免让读者心生厌恶,不忍卒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论语》记载,孔子很少言及“利”的问题,偶或有之,也常常与“义”对举。例如为人们所熟知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在他的影响下,后世儒家将义利之辨看作一个重要问题,重义轻利成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倾向。

    与前人相比,孔子及其门人在使用“义”这一概念时,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强调“义”对于个人道德行为的重要性。这里的个人,主要是君子,一般指士及士以上阶层中的个体。如“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能够“行礼”的,当然是贵族。第二,在君臣关系层面,突出臣下这一方面的“义”。这并不是说,孔子把君臣关系看作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的、绝对的服从。因为孔子明确讲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如果将君主看作贵族阶层的一个成员,则君主也要讲“义”,所谓“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使臣以礼”为君主之“义”,“事君以忠”为臣下之“义”。

    第三,从现代哲学的角度看,作为抽象的价值标准,《论语》中的“义”虽然也具有“公正”等含义,但在多数情况下,却只有形式意义而无内在规定性。例如,“君子义以为上”,就是君子应该让自己的行为具有正当性,否则其他的好品质都将失去依据。但什么是“正当性”,在不同语境、不同条件下,具体答案和标准又是不一样的。

    尽管在孔子之前,义利关系问题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到了孔子那里,义利才真正对举而言,并且具有了对立的意味。最著名的莫过于《论语·里仁》篇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轻利是孔子价值观的基本取向。但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义”与“利”对立的背后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涉及“义”的问题时,君子和小人多指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君子“知书达理”,因而可以“喻于义”;小人见识短浅,自然只能“喻于利”。后世儒家虽然明知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有称德和称位两种方式,但常常本能地择取其中的道德含义。第二,孔子的义利之辨,主要从个人的道德行为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指的是私利。而在政治层面,孔子并不反对“利”。《论语·尧日》记载,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其中,“五美”的第一条就是“惠而不费”,也就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很显然,孔子在此处所说的“利”,主要指公利。

    由于在《论语》中,孔子并没有明确区分公利与私利,因而给后人的直观印象就是孔子反对言利。这导致许多孔门后学在政治思想层面将“义”与“利”严格地对立起来。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周礼,而实现的途径则在于希望君子通过修身律己而获得政治感召力,进而引导社会建立良好的秩序。因此,孔子的义利之辨首先着眼于君子对私利的克服。这种主张具有高度的理想性。然而,后世理学家由此发展出一种普遍性的认识,即把大多数政治和社会问题归结为人心问题,似乎人心端正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显然是严重脱离实际的。由此可见,我们在弘扬儒家重义轻利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并克服其与现买脱节的负面因素,进而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摘编自王超《孔子义利观探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强调“义”对于个人道德行为的重要性,这里的个人属于社会的中上阶层。

    B.在君臣关系层面上,孔子认为君主“使臣以礼”为“义”,臣下“事君以忠”为“义”。

    C.孔子的“义”大多没有内在规定性,只要认为自己的行为具有正当性就是“义”。

    D.孔门后学将“义”和“利”对立起来,是由孔子没有明确区分公利和私利造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引用孔子的名言引出了本文作者讨论的话题——孔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B.文章善于条分缕析地分析问题,如第二段和第三段,这样便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C.文章并没有孤立地讨论孔子的义利观,而是将其与前人比较并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D.文章讨论话题时一分为二,指出儒家的重义轻利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不但将义利对举,还使二者有了对立的意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最具代表性的句子,能反映孔子的义利观。

    B.孔子时代,君子和小人是就社会地位和身份而言,但后世儒家常常选取其中的道德含义,即以道德高下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C.孔子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是私利;孔子同时主张“惠而不费”,在政治层面不反对公利。

    D.后代理学家把大多数政治和社会问题归结为人心问题,认为人心端正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有些音乐的感染力之强,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另一力证。

    (3)天寒更觉衣被薄,故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______________”,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______________”的相似体会。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

    (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2)举酒属客,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想当年、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8)潮平两岸阔,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词人的心情畅饮、胆气豪壮。

    (2)《蜀道难》一诗,除了具体描绘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以写蜀道之难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路经历、感受加以渲染。

    (3)不吸取前人教训会让后人倍感痛惜,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德行而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蜀道山川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3)“东风”是我国传统诗文中常用的意象,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既可指“东方刮来的风”,如“______”,也可指“春风”,如“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完成小题

    江边晚望

    刘秉忠

    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

    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

    千古周郎余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

    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指画中。

    【注】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歌应写于长江边。②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画,通“划”筹划。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首诗由晚望江景,引出对历史和现实的评说,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

    B. 三四两句描写天光、山形,由山如人面各不相同暗喻了英雄人物功业不同的感慨。

    C. 五六两句用典,表达了对周瑜的历史功业的羡慕之意,赞美曹操是真正的英雄。

    D. 最后两句写如何攻打偏居东南的南宋,早就已经在忽必烈的准备和谋划之中。

    E. 后四句,把千古公认的英雄与现实的豪杰两相对照,表达了对忽必烈的赞美之情。

    2本诗首联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仲将,寿张丞。祖希庄。韩王府典签。父嘉之,天册年进士擢第,又以书判援萃,投蜀州新津主簿。历曲周、襄邑二县令,以宋州同马致仕,卒,年八十三。退动而英俊,文思敏達。始年十五,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退提翰即成,词理典瞻。日用览之弦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授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宏丽科,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逖日游其门,转左补阙。黄门侍郎部李萬出镇太原,辟为从事。萬在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退为之记,文士盛称之,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逖选贡士二年,多得俊才。初年则杜鸿渐至宰辅,颜真卿为尚书。后年被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第,退谓人日:“此三人便堪掌纶浩。”二十四年,拜逖中书舍人。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铁,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幕。父乃后时。在公府有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乌,徒丽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玄宗优诏奖之,授嘉之家州司马致仕,寻卒。丁父丧免。二十九年服阙,复为中书舍人。其年充河东黜陟使。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五载,以风病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退掌语八年,制教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已来,苏顾、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退,为王言之最。退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以疾沉废累年,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有集三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B. 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C. 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D. 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元,皇帝年号,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也是年号。

    B. 左拾遗,谏官,又称言官,隶属谏诤机构。古代右拾遭高于左拾遗。

    C. 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第一名称为会元。

    D. 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是大部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逖官宦出身,家学渊源。孙逖文采斐然,科举得意,文章受世人称赞,与他父亲的教育有一定关系。

    B. 孙逖自幼能文,才思敏捷。雍州长史崔曰用对他的才思大为吃惊,与15岁的孙逖结为忘年之交。

    C. 孙逖主持考试,慧眼识才,他选拔很多优秀人才,其中最用的杜鸿渐、颜真卿等后来都官至高位。

    D. 孙逖忠心报国,不忘父恩。他上表玄宗,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父京,皇帝授于其父宋州司马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义语。

    (1)始年十五,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

    (2)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引发网友热议。在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比如“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抵制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减少课时,提前放学,……”并感慨:“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与此同时,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话题很快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征求意见稿共列出了33条重点举措,包括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在征求意见稿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这一条: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和南京类似,伴随这些政策一同落地的,就是巨大的争议,有家长说“减负=制造学渣”,也有学者认为社会上有些舆论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从逻辑上讲,这根本就站不住脚。认为要缓解家长焦虑,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或为关键。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记者采访,这么说“减负”: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不获全胜,绝不收手!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