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漳州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宋散文家苏洵,字明允,所著《六国论》选自《权书》。苏洵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北宋王朝对契丹、西夏奉行以贿赂求苟安的政策。苏洵借古论今,指出北宋国策之非。

    B.欧阳修参与编撰的《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五代史实。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让统治者吸取南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

    C.《祭十二郎文》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韩愈悼念侄子韩老成的祭文,题目中是以行第称韩老成。这篇文章与北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清朝袁枚《祭妹文》等祭文齐名。

    D.《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回忆、悼念北宋画家文与可的散文,信笔挥洒,姿态横生,感情真挚,足见苏轼与文与可生前志同道合之情和失去亲人的悲痛。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发生频率逐年增多,发生时间提前,3年间增加5倍之多。对沿海地区的渔民而言,赤潮简直是挥之不去的噩梦。

    B赵桂敏对记者说,南开大学不想陷入人们所说的学校掐尖的竞赛里,而是希望回归自主招生的本义,让自主招生真正成为高考的补充而不是重复。

    C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低能耗、高污染,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的重点监管对象。

     

  • 3、下面划线部分充当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正像姚贝娜在《心火》里所唱的那样:“我是短暂的花朵(A),也是最长久的琥珀”。 姚贝娜如同天使一般,用歌声证明她来过这世界(B),又用歌声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太多太多的遗憾。 离开人世间的她(C)为世间增添了两份光明,她用她美妙的歌声唱响了世界,她用她顽强的精神感动了世人(D)。

    A.A

    B.B

    C.C

    D.D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过秦论》以总结秦亡的历史经验为主旨,是政论文中史论体的开山之作。这篇政论文,语言壮美,文采斐然,至今传诵不衰。

    B. 本文总叙了秦的崛起、强大、鼎盛到覆亡的过程,论述秦崛起和强大的原因,鲜明地提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

    C. 文章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朝与陈涉对比,六国与陈涉对比,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论点。

    D. 本文大量使用对偶句型、排比句法,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明快而又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

  •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 果,到后来   地躺在船上。

    ②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   说个笑话给你听。

    ③她   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④老船夫见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 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 老的冷淡处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  

    A. 无可奈何  信口雌黄  确实  宣告

    B. 无能为力  口若悬河  似乎  报告

    C. 无可奈何  信口开河  似乎  奉告

    D. 无能为力  滔滔不绝  仿佛  忠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他走的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

    “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儿。

    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

    “来,这就是你爹,天天闹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

    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

    “还睡去吧。”

    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孩子却圆睁着两眼,再也睡不着。

    女人说:“你想过家吗?”

    水生说:“想过。”

    “在什么时候?”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他不能看见你回来……”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水生想起父亲,胡乱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女人呆望着孩子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好像不是她生出,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一家团聚。”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懂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多好啊!”

    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她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经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我们想你,我们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候,日本人就在咱村边。可是在黑夜,一觉醒了,我就想:你如果能像天上的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够吗!”

    从窗户上那块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的冰花,夜深了。水生说:“明早就要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

    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旋花。

    太阳从冰面上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得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不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

    女人忍住眼泪,笑着说:“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第一段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水生对家乡深沉的思念,对即将到来的重逢的渴望,也有对家中亲人的担心。

    B.孩子“是她在那潮湿……丢鞋甩袜抱养大的”,从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表现了人民为抗战做出的牺牲。

    C.听到水生说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参加战斗,女人没有犹豫和伤感,当即表现出对丈夫的支持,表现了女人的深明大义。

    D.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战士回家探望亲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和《荷花淀》塑造人物的手法有相同之处,淡化肖像描写,着重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来塑造人物。

    B.小说语言朴实简练而内蕴丰厚,耐人琢磨,如水生见到妻子叫的一声“你!”和妻子说的“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等。

    C.“嘱咐”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小说的高潮,作者写八年分别、短暂相逢和再次离别的情景,其立意正在于烘托出妻子最后的“嘱咐”。

    D.小说没有描写前线的刀光剑影,也没有表现后方根据地人民反“扫荡”斗争中的艰难,而是通过夫妻间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3小说中的女人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小说中有很多对话描写,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题

    (1)李贺《雁门太守行》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守军威武雄壮的气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大鹏直冲青天须凭借风来表达“做事成功需要有丰厚积累”的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自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少年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后,又以“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琵琶女美好年华的悄然而逝。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物起兴,引起对青春年华的回忆。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劝告读书人要在内心不断省察自己以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亡国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由水与月引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他在指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是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的后,接着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离愁之深重,表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引用燕昭王的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国决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写出了宫女们听着官车发出的声音渐行渐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小年”的诠释。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蓬”是一种植物,枯后根断,随风飞旋,故也称“飞蓬”“孤蓬”等。古典诗词中常用“飞蓬”“孤蓬”等比喻漂泊无定的孤客。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就有“______________”这样两句。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从视觉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_______”从听觉写宫车经过时的轰鸣。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南朝宋文帝的惨败,和前面写其父刘裕如虹气势的诗句“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娅。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注]①这两首诗作于公元1059年,汉国、西夏“交侵,岁而百万”。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其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借汉言宋,想到明妃。②杆拨:弹琵琶的工具。③春风手:形容能演奏出动人音乐的妙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通过写昭君入胡及其在胡的情况与心情,塑造了一个可悲可敬的明妃形象。

    B.诗中胡人毡车百辆迎娶昭君的热闹场景,与昭君“独无处”的孤独形成了对比。

    C.诗歌通过昭君弹琵琶、看飞鸿、暗垂泪等细节描写,展现出其内心的愁苦孤独。

    D.本诗语言含蓄凝练,婉丽动人,语意深长,耐人寻味,表现出鲜明独特的风格。

    【2】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与本诗“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都写了昭君琵琶留音后世。两首诗借此表达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文言文材料阅读题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选自《道德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道德经》的作者是谁?与他同派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3本段文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人应该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不过外国节日。”四川成都东星航空专修学院的准空姐们身着汉服,来到成都地标景点宽窄巷子、武侯祠等地展示古典礼仪。同时,她们手举“拒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的标语,呼吁大家重视和回归中华传统节日,理性对待外国节日。学院负责人表示,学生们“拒绝圣诞节”并不是对西方文化“叫板”,我们不能抛弃民族文化,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独立。

    对于以上的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体验,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