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漳州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清谈”之风盛行于古代哪个时期?( )

    A.魏晋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战国时期

  •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读了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作品后,你感慨:真是环肥燕瘦,精彩万分!

    B.收到师长的论著,你说:“您寄奉的大作我已收到。拜读后,深受启发,对我的论文写作非常有帮助!”

    C.侄子考上了大学,作为叔辈的你对他说:小可须更加努力,不负时光!

    D.吴小刚十六岁了,你对他说:你已是弱冠之年,应有男子汉的责任感!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而让人__________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既好看又清口。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__________。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竟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__________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回应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递邮寄出去。”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__________孩子的成长岁月。

    A.叹为观止 如痴如醉 央求 浸润

    B.叹为观止 魂牵梦萦 哀求 浸透

    C.啧啧称奇 魂牵梦萦 央求 浸润

    D.啧啧称奇 如痴如醉 哀求 浸透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B.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中,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解决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C. 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一项最新考古成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霍洛柴登古城内发现了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铸钱作坊遗址,清理发掘出7000多斤的古钱。

    D. 有消息指MH370客机在失联后的飞行中曾出现高度急剧变化,驾驶员可能是故意操作以便让客舱内的乘客和机组人员失去知觉。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葛优躺”图片源自曾热播的大型家庭情景剧《我爱我家》,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去别人家蹭吃蹭喝,像一摊烂泥瘫坐在沙发上,神态妙趣横生

    ②随着社交工具不断普及,信息传播速度不是一传十十传百,而是“病毒式”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一旦有人添油加醋,则可能出现消息失真或变形,加重大众疑虑。

    ③上海决定从今年9月起在小学阶段全面推行“等第制”评价,淡化具体分数。无独有偶,北京一些小学也开始实行低年级“乐考”。这一改革,无疑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④捐款的初心是献爱心,如果是校外人士和校友借校庆的特殊时机捐款,帮助学校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当然值得倡导。而在校生本应该享受校庆的“光辉”,却被倡导出钱捐助校庆,无疑显得荒腔走板

    ⑤人民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的手中。

    ⑥《圆梦巨人》这部奇幻冒险电影不温不火,推动了锐度和跌宕,斯皮尔伯格越是用纯熟圆润的技术、高超的描写细节,越是令有更多期待的观众失望。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明显加快。截至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据联合国人口署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2亿,2050年将突破3亿。

    相比之如此庞大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护理服务人员等却呈现出了供给不足的格局。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14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万个。全国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仅拥有养老床位31.6张。

    “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失衡,对98%以上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缺乏养老服务供给及相应的政策筹划与公共投入,全国养老床位供需差距巨大。”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未来需要有效地撬动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源,以应对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摘自《经济日报》2018年2月18日)

    材料二: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失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而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

    2015年11月,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给出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到2020年,所有医疗机构都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按照顶层规划,所谓“医养结合”,指的是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则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11月13)

    材料三:

    中国人口老年抚养比预测

    注:加入少年儿童抚养比的总抚养比指标到2030年将超过50%。

    (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四:

    日前,桐乡市乌镇“互联网+”养老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

    2014年,桐乡市乌镇被授予“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同时启动“互联网+”养老服务试点工程。如今,通过三年实践,桐乡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已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专业护理、文体娱乐、配餐就餐、医疗保健等80余项集中照料和上门服务。

    互联网给乌镇老人的生活带来何种变化?89岁独居老人吴凤琴的一天,是乌镇“互联网+”养老生活的缩影。每天早上吃过早饭,拿着印有老人专属二维码的“一卡通”,吴凤琴总会出现在乌镇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二楼的健康管理中心。自助测量血压后,她的测量结果将及时录入电子档案中。旁边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免费为老人提供网络医院预约挂号、网上会诊等服务。老人向记者展示了随身携带钥匙扣大小的“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器”:“这是为了防止我跌倒时身边没人照顾,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照料中心会马上接到呼叫器报警。”

    (摘自《浙江日报》2017年12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老龄化速度正在明显加快,要应对老龄化发展趋势,需要有效调动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源,做到双管齐下。

    B. 医养结合是一种集医疗、康复、养老等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C. 到2030年,社会总抚养比超50%,意味着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压力加大,同时将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

    D. 乌镇“互联网+”养老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它被授予“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也率先展现了互联网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功运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当前我国养老的突出问题是养老床位严重不足,这与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矛盾。

    B. 医养结合是最理想的养老机构模式,势在必行,其中的医就是为了满足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

    C. 九部委联合发文给出“医养结合”时间表,表明我国应对老龄发展趋势信心足,目标明确,计划性强。

    D. 养老问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在拷问每个家庭的孝道,居家养老仍是家庭首选。

    E. 医养结合中的“养”,已超越传统意义的养老,更强调生活质量,有身心兼养之意。

    3请参照吴凤琴老人的事例,概括乌镇养老模式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大鹏要想“徙于南冥”,须“________”;野马、尘埃的浮动也要“______”,以此说明事物是“有所待”的。

    (2)《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一句诗人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_________”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

    (3)“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文人的视野。唐宋诗词中,文人常常用“梦”来描写人生际遇或抒发人生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学与思的关系,《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同样阐述了学思关系。

    (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历史变迁、故迹不再。

    (3)杜鹃既是花名也是鸟名,自古有许多悱恻动人的传说,是伤感悲苦的象征,如唐宋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及其率领的军队浩浩荡荡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接,“________________”,发出“固一世之雄也”的慨叹。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

    (2)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6)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论语·为学第一》)

    (8)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痛心小人当道、君子不为所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行对比,总结了后唐庄宗先兴后亡的原因,并借此对执政者提出告诫。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隐居士

    谢逸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隐居乡间,博学工文辞。②玉唾:珍贵的书籍。③庞公:即庞德公,后汉隐士,其事迹载于《襄阳耆旧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以隐居明志,在选择住所方面,只求有幽静的树林水塘,就心满意足。

    B.颔联写先生藏书之富、读书之勤及治学之久,表达了诗人的钦佩与感叹之情。

    C.先生在四海之内所谓的“相知”,志趣实则与先生不同,谁也没有被先生垂青。

    D.先生生不逢时,高卧庵中,虽然头发变白,却内心藏着一段人世报国激情。

    【2】尾联是如何表达对“先生”的赞美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后稷教民稼穑,树五谷;五谷热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文本二: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山泽有异。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

    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地三升。谷田必须岁易。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薉生。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夏若仰垄,直荡汰不生,兼与草蔬俱出。凡田欲早晚相杂,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欲早,早田倍多于晚。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薉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早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殖桑麻。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其所受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清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节选自《齐民要术》卷一、卷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A春B种C欲D深E宜F曳G重H挞I夏J种K欲L浅M直N置O自P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文中指种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树之以桑”的“树”意思相同。

    B.宜,文中指适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所宜深慎”的“宜”意思不同。

    C.匪,文中是指“不”,这与《诗经·氓》中“匪我愆期”的“匪”意思相同。

    D.卒,文中是指全、都,这与《六国论》中“率赂秦耶”的“率”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稷教百姓生产劳动之法。栽培的谷物成熟了,百姓不仅可以吃饱穿暖,还可以住得舒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B.种植庄稼时,百姓需根据田地的肥沃或贫瘠、山田或泽田的情况,选择各自适合的种植时间,以期获得较高的收获。

    C.种植庄稼要顺应四季变化,如果听凭主观情感去做,如同潜入水中砍树,只会空手而归;就像逆风泼水,形势艰难。

    D.君主是国家的根本,所以要教导百姓依据农时耕种收割,还应指导他们养育六畜,按季节种植各种树木,发展桑麻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2)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箴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

    【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历代重视稼穑的好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某高三学生在选报志愿时,与父母意见不合,孩子坚持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父母要孩子相信长辈的选择是有经验有智慧的。请你拟一则短信劝告父母或孩子。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