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帝雅闻衡术学

    A.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B.留侯张良

    C.大将军邓骘其才 D.天下承平日久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年前,该廉租房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就遭遇了资金短缺的困境,整个工程被搁置至今,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②局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谈到,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在单位里无所用心,看似自在悠闲,实则虚掷时光,浪费生命,辜负了大家对他的期望。

    ③如果没有张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天润公司怎么会由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

    ④中国品牌彩电技压群芳,在2016年稳扎稳打,以836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超越对手韩国,跃居世界第一。

    ⑤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⑥我国各级俱乐部,乃至国字号球队、中国足协,在如何对待留洋问题上,一直是首鼠两端,处于犹豫之中。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 3、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4、某电视台邀请一对父子艺术家为嘉宾;老艺术家曾接受过该台采访,而此次未能前来。电视台主持人对年轻艺术家说的开场白,得体的一项是

    A.我上次曾采访过您父亲,家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B.我上次访谈您父亲,亲聆先贤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C.令尊曾光临本台,老人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D.我曾垂询令尊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看法,他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 5、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纺织工具是( )

    A.手摇纺车 B.脚踏纺车 C.水力纺车 D.纺塼(zhuān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诸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图1 2011—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图2 2011—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二:

    偌大的屋顶平台没有闲置,而是安装了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走进位于浙江温州的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能看到不少这样的科技应用新场景,让人近距离感受工业与能源互联网领域绿色转型的创新成果。这套建设在屋顶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均发电量近40万千瓦时,预计每年能给园区省下27万多元电费。

    在浙江,日照时数等能源资源并没有太大优势,部分企业率先探索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多能互补以及户用光伏、综合能源服务等模式。像正泰集团在乐清海涂上建起的光伏发电项目,不仅每年能发电1.8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万吨,还能在光伏板下、盐碱地里成功引种“海水稻”,试种茭白、莲藕等农产品。有业内人士感叹,在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下,新能源正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

    如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这既是巨大考验,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硬仗”,用足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非常重要。

    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需进一步激活企业主体的内生动力。企业贴近市场,对市场需求的感知更灵敏。2021年7月在浙江温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上,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业界关注的热词。已有越来越多企业在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等过程中,找到商机,尝到甜头。温州近年来通过“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产业数字化提升等行动,让制造业变得更“智慧”,在光伏、风电、储能等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

    (摘编自江南《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材料三: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开始对碳排放定价,以欧盟为例,其碳排放成本已经达到30欧元/吨二氧化碳。欧盟即将出台碳边境调节机制,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差价税。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成为人们共识的大背景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工业体系建立在高强度的碳排放之上,即将面临碳关税壁垒,“中国制造”若不实现零碳转型,贸易出口将为此付出巨大成本并失去竞争力。

    碳中和发展战略将创造出新的市场。我国在新能源这一朝阳产业中已迸发出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太阳能、风电、储能所需组件因“中国制造”,其成本呈现指数级下降趋势,新兴市场蓄势待发。同时,威胁能源安全、破坏生态环境、开采运输成本上升等问题正使化石能源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碳中和发展是一场能源革命、产业变革,其中涉及新能源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绿色建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一系列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测算,2030年碳达峰目标实现时,全社会预计将向零碳产业投资8.5万亿元。其中将有大量资金用于科技创新研发;而这些投资预计将拉动14万亿产值、创造10.9万亿GDP,为零碳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巨大的潜能。

    (摘编自朱晓明《抓住碳中和发展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从大局出发,全面考虑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B.2011—201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明显;2019年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幅趋缓,这说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已进入瓶颈期。

    C.2011—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却逐年上升,2020年突破了100万亿元,这说明减排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

    D.2011—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化,煤炭消费占比下降明显:2011年煤炭消费占比超过了70%,而2020年则下降为56.8%。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一些企业克服了日照时数等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探索农光互补等多种模式,并且取得显著成效。

    B.温州的实践证明,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生产方式向节能减碳转型。

    C.碳中和发展引发的能源革命,使化石能源已经完全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而随之兴起的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将会蓬勃发展。

    D.我国在国家层面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欧盟等经济体对碳排放进行定价调控,各国对碳排放目标各异,处理方式也不同。

    【3】实现碳中和对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是快乐的,能够让你忽略物质上的艰苦。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自己求学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旷达乐观的苏轼在经历人生挫折时,也偶尔会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唱出了诗人心怀悠远,追求美好理想却觉遥不可及的惆怅。

    (3)古人推崇“君子”之道,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____________”,就能智慧明达,行为不会犯错;《论语·学而》中用一句“____________”表达君子对不了解自己的人的态度。

  • 8、(1)______,不成器。(《礼记》)

    (2)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_______。(《孟子》)

    (3)羁鸟恋旧林,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4)凤凰台上凤凰游,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5)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6)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7)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8)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 9、名句默写。

    (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③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道人传

    [明]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 ①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当:适合

    B. 道人微笑然之   颔:点头

    C. 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D. 急人所难,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  )

    ①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②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 ③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④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⑤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 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 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做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C. 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D. 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

    (3)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能力还没有达标,就嫌薪水少;明明没啥钱,打扮却大牌得不得了;稍微受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苟且”,自己却已在炫耀诗和远方……在你我身边,这样的年轻人并不鲜见。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