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仙桃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 塑料现在成了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左右的塑料流人海洋,的被冲到海岸上,有的则漂流入海。

    B.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有的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由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施价格欺诈的行为。

    C. 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陆续启动,与此同时,教育部强调要净化高校考试招生,维护教育公平,坚决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D. 根据全部选票统计结果显示,普京在日前举行的俄罗斯大选中胜出,当选总统,整个选举过程透明,结果合法存效。

  • 2、以下哪部书不是孔子所编订的?(  )

    A. 《诗经》   B. 《尚书》   C. 《论语》   D. 《春秋》

  • 3、下列句子中,“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与可以书

    B.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

    C. 小学而大

    D. 采之欲谁?所思在远道

  • 4、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徐明是一名中学生,在一次宴会上叔叔向他敬酒,他拒绝道:“谢谢叔叔抬爱,只是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B. 陆华去某公司面试,他对面试官说:“贵公司发展潜力很大,文化氛围也很浓郁,我非常希望能加入这个团队。”

    C. 公开课后,评课时一位老师对另一位老师说:“我说的只是自己的看法罢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D. 小王到乔迁新居的同事家里做客,他送给同事一幅画,并对同事说:“你的新居挂上这幅画,就能蓬荜生辉。”

  • 5、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某所,而母立于兹(“某所”为所字结构)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本一: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们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格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的沟岸上教徒弟们种园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儿。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一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的手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他们父子俩一䦆头一䦆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一个学生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得慢,原来就没有那样的手!陈秉正老人一本正经地教训他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

    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十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满红媳妇说:爹!您就戴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去逛逛。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戴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戴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两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觉得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顾不得挑选,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得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桑杈,解开腰带抖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了。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这自然又该是他戴一次手套的时候。他除了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戴上了。三天半的会议结束后,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因为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们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台阶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了!手套给我没有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了。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满红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摘编自赵树理《套不住的手》)

    文本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

    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副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连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题尔做,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对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农民的“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十分口语化,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的高度统一。

    C.小说通过对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D.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的“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B.老舍认为,《套不住的手》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C.《套不住的手》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套”勾连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

    D.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身世坎坷。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出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词中诉说自己的忧愁无法概括的两句。

  • 8、将下列诗句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

    (2)黄埃散漫风萧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灯挑尽未成眠。

    (4)归来池苑皆依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叶满阶红不扫。

    (6)《长恨歌》中揭示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悲剧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恨歌》中唐玄宗在明媚春景中触试思念杨贵妃,在萧瑟秋雨中同样难断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的心愿,也是天下有情人的心愿,《长恨歌》中表现这种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写道士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在仙境中出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2)杜甫《登高》中直接描写了诗人一生常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的生活状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鹃鸟别名子规,常夜啼,声悲切,故诗歌借以抒悲苦之情,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指出任何事情都会有终了的时候,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__”这一比喻句摹写琵琶乐音清脆悦耳、圆润动听之美,以“__________”这一比喻句摹写琵琶乐音的低沉缓慢、悲抑哽咽之美。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志在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之美。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见贤思齐焉,________。 (《论语·里仁》)

    (3)苏洵《六国论》中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

    (4)《过秦论》卒章显志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

    (5)《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歌行(并序)(节选)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搬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指陈时事,有感而发。在写法上,与《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有相似之处。

    B.诗歌三、四句貌似赞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之意。“横行”一词有恃勇轻敌之意,“颜色”此处指天子的恩遇。

    C.第五句写我军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第六句写敌军绵延行进、来势汹汹的情景,两相对照,渲染出战前的紧张气氛。

    D.这是一首古体诗。这八句诗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逐步推进,概括了出征的历程,气势畅达,笔力矫健。

    【2】诗歌的七、八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中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尉元,字苟仁。年十九,以善射称。神中,为虎贲中郎将,小心恭肃,以匪懈见知。世祖嘉其宽雅有风貌,稍迁驾部给事中。从幸海隅,赐富城男,加宁远将军。天安元年,薛安都以徐州内附,请师救援。显祖以元为使持节,与城阳公孔伯恭赴之。申纂诈降,元知非诚款,外示容纳,而密备焉。元遂长驱而进,贼将周凯望声遁走。彧【注】遣将张永、沈攸之等率众讨安都,屯于下磕。永乃分遣羽林监王穆之领卒五千,守辎重于武原。元以张永仍据险要,攻守势倍,惧伤士卒。乃命薛安都与李璨等固守,身率精锐,扬兵于外,分兵击吕梁,绝其粮运。永势挫力屈,元乘胜围之,攻其南门,永遂捐城夜遁。伯恭、安都乘势追击,时大雨雪。泗水冰合,永弃船而走。元豫测永必将奔亡,邀其走路,南北奋击,大破于吕梁之东。是时徐州妖人假姓司马,自称晋王,扇惑百姓。元遣将追斩之。延兴元年。假元淮阳王。元表:“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南济阴郡睢陵县人赵怜等辞称念祖善于绥抚,清身洁己,请乞念祖为睢陵令。若得其人,必能招集离叛,成立一县。”显祖诏曰:“民情如此,可听如请。”元好申下人之善,皆此类也。太和初,出为镇西大将军,甚得夷民之心。三年,进爵淮阳王,以旧老见礼,听乘步挽,杖于朝。其年,频表以老乞身。元诣阙谢老,引见于庭,命升殿劳宴,赐玄冠素服。又诏曰:“公以八十之年,宜处三老之重。”高祖再拜三老,亲袒割牲,执爵而馈。十七年七月,元疾笃,高祖亲幸省疾。八月,元薨。

    (节选自《魏书·尉元传》)

    【注】彧:即刘彧,南朝宋第七位皇帝。虎贲:(①勇士的通称。②官名。皇宫卫队将领。虎贲,言如虎之奔走,比喻勇猛。《周礼·夏官》有虎贲氏,汉有虎贲中郎将、虎贲郎,历代沿用,至唐始废)。恭肃:(谦恭肃穆)。匪懈:(不懈怠。“匪通“非”)。驾部:(官职名。掌舆辇传乘、邮驿、厩牧之事)。给事中:(官名。秦始置。秦汉时代为加官名。无论何官,加上“给事中”,就可接近皇帝,出入宫禁。魏晋之后,才逐渐成为正员)。内附:(少数民族、藩国归顺中央政权)。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常加使持节称号,给予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者。“节”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信物,因用途不同而种类繁多。封建帝王所遣使者规定持“旌节”,在使命完成后,再予以归还)。诚款:(忠诚;真诚)。辎重:(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军用物资)。扇惑:(煽动蛊惑)。假:(授,给予)。绥抚:(安抚)。民情:(人民群众的心情、愿望)。步挽:(即步挽车。一种供乘坐的人力车)。诣阙:(赴朝堂。“阙”本义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后引申为帝王所居之处,朝廷)。谢老:(告老辞官)。省:(问候,探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B.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C.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D.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庙号,一般用于开国之君,也可用于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

    B.爵,爵位,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设有公、侯、伯、男四等爵位。

    C.乞身,古代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它与“乞骸骨”的意思相同。

    D.三老,古代一种荣誉职位。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各一人,以父兄之礼尊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尉元作战勇猛,能够身先士卒。在讨伐张永时,他命薛安都与李璨等人坚守,自己亲率精兵,攻打吕梁,后又乘胜追击张永,使其弃船逃跑。

    B.尉元擅长军事,富有作战谋略。在开赴徐州期间,他知道申纂并不是真心实意投降,就表面上表示接纳,实则在暗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C.尉元富有权谋,从政很有手腕。他发现假托姓司马的妖人自称晋王来蛊惑百姓,就果断派人杀死他;他任镇西大将军时,治政很得夷人之心。

    D.尉元颇受重用,深受皇帝敬重。他因功绩大受到皇帝礼遇,皇帝不仅赐予他乘车入朝,拄拐杖在朝堂行走的权力,还赐给他帽子和衣服,尊称其为三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以张永仍据险要,攻守势倍,惧伤士卒。

    (2)元豫测永必将奔亡,邀其走路,南北奋击,大破于吕梁之东。

    【5】尉元认为韩念祖可以做睢陵县令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这一切,无不是通过艰辛斗争得来的。  

    ——习近平

    既然他有勇气去死,他应该有力量去干斗争。拒不接受苦难不是力量的表现,而是懦弱的表现。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为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

    ——俄国诗人 涅克拉索夫

    一个人如果没有机会为自己的主张而斗争的话,主张就没有必要存在。 

    ——托马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