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近期开展了以“最美郭庄”为主题的民族歌舞宜传活动。
B.看见刚进门的儿子,母亲疑惑的问:“怎么回来了,你?”
C.这个小山村实在太美,山啊,水啊,树啊,草啊,让人不能忘怀。
D.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解决?是目前公司最重要的两件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___和补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②动物为什么要___________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
③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 ___________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A.调剂 消耗 熟悉
B.调节 消费 熟悉
C.调节 消耗 熟习
D.调剂 消费 熟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为学者,林庚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作为老师,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表现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
B. 赵翼在《论诗》中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C. 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
D. “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5、有人想选择座右铭,用来表达学习上或工作上再提高一步,合适的诗句是?( )
A.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宿白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宿白先生是我的授业老师,同时也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的一位先生。宿白先生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开创者和成就者,也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20世纪50年代,由他主持的河南禹县白沙镇北三座宋墓的发掘,以及根据此次发掘的考古资料撰写出版的考古报告――《白沙宋墓》(1957),是我国考古报告的经典,在考古界曾引起过巨大的反响,宿白先生在城市考古、墓葬考古、宗教考古、手工业遗存考古、古代建筑、版本目录和中外交流等多个领域均有开创或拓展,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也是由宿白先生开启的一个研究分支。
宿白先生学历史出身,他转向考古之后特别重视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他认为考古学不能离开田野考古,田野考古是考古生命力之所在。历史时期考古不同于史前考古,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研究都伴随着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在他看来,从事历史考古研究的人,不仅要研究考古材料,也应精通历史文献,考古的学生应具备史学和文献学的基本功,为此,他专门为从事佛教石窟寺考古的研究生开设了《汉文佛籍目录》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汉文佛籍的查阅方法,从中学习佛教考古的知识。
宿白先生自己的历史文献功夫有口皆碑,这与他转益多师的学术背景有很大关系。他在北大文科研究所考古组做研究生期间,到文史哲各个系听课,此外,他自己还兼学版本目录,在古籍版本目录学方面也有着极深的造诣,1947年,宿白先生在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书籍时,从缪荃孙的国子整抄《永乐大典》天字韵所收《析津志》八卷中,发现了《大全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碑文,这是云冈石窟研究史上尚不为人知的重要文献,没有深厚的文献功力,是不可能发现并确定这篇文献的重要价值的,他所撰写的《<大全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是研究云冈石窟历史的力作,也是他本人偏教考古的发轫之作,开启了他个人的石窟寺研究。
由于考古课程需要给学生提供考古实物的图像资料,宿白先生备课时就在讲义上亲自画图,讲课时也当场在黑板上画图,无论是古建筑结构,还是天王、力士塑像,他都能画得惟妙惟肖,令同学们赞叹不已,绘图是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宿白先生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在现场绘图记录遗迹遗物的技能。
有一回期末提交论文,我本来打算随便写一写交差了事,没想到宿白先生逐页批阅,一条一条意见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一张台历纸上,然后拿给我说:“你回去好好修改吧。”遇到这样的老师,学生根本没有空子可钻,只能老老实实地学,踏踏实实地做。
宿白先生认为从事石窟寺考古研究的人可以从事各类研究,但首先必须做好两项基础研究,即“分期断代”和“考古报告”,否则无法开展石窟寺考古的深入研究。《白沙宋墓》颠覆了学术界对考古报告的认识,除了体现出考古报告应有的实证功夫之外,还展现了浓郁的学术气息和人文精神。尽管已出版六十余年,《白沙宋墓》作为考古报告的典范,至今仍在学界有重要影响。这本书里的学问太大了,按照现在都可以评一个高级教授了,可是当时宿白先生在北大只评了一个副教授,直到带我们这批学生的时候也还只是个副教授,但他总是说:“大浪淘沙,你不要看现在,一二十年之后,谁能沉得下心,谁才能够做出大的学问。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人潜心做学问。”
(选自《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沙宋墓》是宿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考古报告的经典,这篇考古报告的发表标志着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这一研究分支的开启。
B.宿白先生认为从事考古研究的人,尤其是从事历史时期考古的人,既要研究考古资料,也要研究历史文献,这种观点和他的学术背景分不开。
C.宿白先生在大量文献中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碑文,并确定了这篇文献的重要价值,体现了他文献功力的深厚。
D.绘图技能对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必不可少,宿白先生不仅自己在各课和授课时亲自画图,还要求学生掌握现场绘图记录遗迹遗物的技能。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宿白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在多个领域有开创或拓展,文章列举大量的学术成果,意在表明他的学界地位。
B.宿白先生是樊锦诗的授业恩师,文章仅简单叙述了老师的家世生平,更多的是从为人与为学的角度回忆恩师。
C.宿白先生对锦诗寄子厚望,因此无论是历史文献学习、现场绘图还是论文创作,都给予了她特别的指导。
D.文章两次引用宿白先生的话,照应开篇先生“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也表达了樊锦诗对老师深深的怀念。
【3】结合材料概括宿白先生“为学”的特点。
7、按要求填空。
(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郴州旅舍)。
(3)《劝学》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君子通过广泛的学习,不断反思,从而完善自我。
8、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______________”,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______________”,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锦瑟起兴,引起对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适百里者”需要做的准备是:“ ”。
(3)《爱莲说》中作者感慨像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的句子是:“ ,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史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8)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则》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涵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燕居即事①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注)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
C.颈联写太阳久久没有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感慨百无聊赖,时光漫长。
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①悉诣荥阳,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荣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②车,傅左纛③,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注]①未傅:未曾载入名册不符合兵役年龄的人。②黄屋:皇帝车上用黄缯做里子的车盖。③左纛(dào):皇帝车上用牦牛尾做的装饰物,设在车衡的左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汉王部五诸侯兵 部:率领。
B.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 北:向北。
C.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与:交往,归附。
D.见使者,详惊愕曰 详:通“佯”,假装。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邦用计策对付项羽的一组是( )
①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
②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
③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
④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⑤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⑥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城一战,汉军被打得大败,在逃亡中又遭到楚军的追杀。汉王刘邦在路上只遇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而父亲和妻子却被楚军俘获。
B.败逃到荥阳的刘邦,与追赶而来的项羽在京、索之间又决一死战,取胜后的刘邦趁机驻军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以取得敖仓的粮食。
C.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致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慢慢地把范增的权力剥夺了。
D.汉将纪信在危亡时刻设计帮助刘邦从成皋城中逃脱,而自己却被项羽俘虏后用火烧死。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
(2)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获得2018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有舍己救人的杜富国、有见义勇为的吕保民,在关键时刻心存大爱和正义,知道自己该如何来做;也有长期坚持在普通工作岗位的雪线邮路驾驶员其美多吉和乡村教师张玉滚,他们甘心做一名普通劳动者,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为更多的人带来福音;也有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实验倾注全部心血的程开甲,为国家生物多样性收集数千万种子的钟杨,他们一心报国,忘了自我。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职业也有千差万别,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拥有精彩的人生,这都在我们的选择。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思考?
要求:根据材料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除诗歌以外不限,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