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昔日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
B.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这里)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地有灵秀,徐儒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
C.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代的俊杰。
D.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词采如蛟龙腾空、凤凰起飞,那是文词宗主孟轲;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
2、对刘兰芝被遣前还“严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映她是个果断镇定自若的女子,严妆以显示自己的价值。
B. 反映她是个持重含蓄而刚强的女子,严妆是表示临行前的抗争。
C. 反映她平时十分能干爱美,以致灾祸临头也不能改变严妆爱美的习惯。
D. 反映她决心承担起沉重的打击,以光彩照人的严妆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辖制xiá 撮合cuō 讥诮xiào
B. 滑稽 jī 谗言chán 胆怯 qiè
C. 祈祷 dǎo 戕害qiāng 提防dī
D. 怂恿sǒng yǒng 降服xiáng 狼藉jí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当飞机慢慢向那广袤的大地靠近时,透过舷窗,我们看到格子般齐整的草栏,还有散落在黄绿色草地上的星星点点的白色及其蜿蜒交错的碧蓝的河流,恍然间仿佛天地连接。这秀色可餐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我们被融入一望无际的绿海。才出市区,坐在车里,听着草原歌曲,两侧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的开阔和繁荣松弛了我们的襟怀,而散落在草原处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又叫我们感到生活的平静与恬适。
【乙】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回忆,最壮观的当然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放眼望去,河床如刀砍斧凿,曲曲折折地镌刻在平坦的草原上,铿锵的节奏和跌宕的旋律击破了草原的空旷和静谧,令人慨叹大自然怎么这样的神奇。这是什么样的艺术家也构思不出的画面,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丙】回程在离景点不远的山坡上,看到漫山遍野的绵羊在吃草,几匹野马在奔驰,还有几座大小不一的蒙古包……在落日余晖的照映下,都披上了一层金色。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史铁生因双腿残废而变得消沉,他为了逃避而来到地坛,让他体会到生与死的永恒,体会到人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与永恒。
B.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件都极端恶劣,《中国好声音》的歌手们总能够面带微笑、充满信心地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
C.当年极为畅销的一本书《墨迹》的作者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轨迹写的。
D.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态度,像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理论一样,来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5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汁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年10月25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那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今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日。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曾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的场景,表现了瓦村的偏僻贫穷,塑造了曹老师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献的形象。
B.“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既展现老旺这个农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
C.“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D.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
【2】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
7、名句默写。
(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却“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 _________”的观点是类似的。
(5)《师说》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6)韩愈的《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爱好;而“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_____,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杜甫《登高》)
(4)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 (辛弃疾《破阵子》。
(7)兴于《诗》,立于礼,____. (《论语・泰伯》
(8)宜未雨而绸缪,_____.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
(2)._____________,玉枕纱橱,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比黄花瘦。
(4).料峭春风吹酒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倩何人唤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屈原志向远大,能与日月的光芒相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
(1)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3)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自适
乔吉
黄花开数朵,翠竹栽些个。农桑事上熟,名利场中捋①。
禾黍小庄科,篱落棱鸡鹅。五亩清闲地,一枚安乐窝。
行呵,官大忧愁大;藏呵,田多差役多。
(注释)①捋:能力低.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双调)确定了本曲音乐部份的曲调模式。
B.“雁儿落过得胜令”限定本曲的字数、格律、音韵等。
C.“自适”表明了本曲主旨。
D.本曲用韵严谨,对仗工整。
【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曲用语不避通俗的口语,体现了元曲雅俗结合的特点。
B.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语意表达曲折,使情感更加含蓄。
C.“枚”字作量词,用法新颖别致,形象地写出屋舍之小。
D.曲中含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意,显出潇洒自适。
【3】有人认为本曲题为“自适”却又喑含“不适”之意,试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看法。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家彦,字开美,天启二年进士。擢刑科给事中,闽海盗刘香扰郡邑,抚镇追剿多失利,朝议召募,将大举。家彦言:“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时以为名言。屡迁户科都给事中。军兴饷诎,总督卢象升有因粮加饷之议,家彦言:“民非富民,不可以朘削。”军食不足, 而吏胥侵援耗粮率数十万石。家彦请严治,帝并采纳焉。忧归。十二年起吏科都给事中。流寇日炽,缘墨吏朘民,民益走为盗。盗日多,民生日蹙。家彦上疏曰:“民何至接踵为盗,盗何至溃裂以极?论者谓功令使然,催科急者书上考,督责严者号循良,不肖而墨者以束湿济其饕餮。惟稍宽文网,壹令抚绥。”帝纳之。顷之,擢户部右侍郎。都城被兵,命协理戎政。即日登陴,阅视内外城十六门。雪夜,携一灯,步巡城堞,人无知者。翊日校勤惰,将士皆服,争自励。初,分守阜成门,后移安定门,寝处城楼者半岁。解严,赐宴午门,增秩一等。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襄城伯李国祯督京营,又命中官王德化尽督内外军。国祯发三大营军城外,守陴益少。诸军既出城,见贼辄降,降卒反攻城,城上人皆其侪,益无固志。廷臣分门守,家彦守安定门。号令进止由中官,沮诸臣毋得登城,又缒叛监杜勋上,与密约而去。帝手敕兵部尚书张缙彦登城察视,家彦从,中官犹固拒,示之手敕,问勋安在,曰:“去矣。”偕缙彦诣宫门请见,不得入。黎明,城陷,家彦投城下,不死,自缢于民舍,遭贼焚,残其一臂,仆收其余体焉。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端。本朝赐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王家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B. 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C. 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D. 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忧归,即丁忧归家。古人遇父母去世,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B. 上考,谓官吏考绩列为上等。古代官吏须按一定标准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上中下三等。
C.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
D. 中官,指宫内之官或朝内之官,也指宦官。明末宦官专权,文中王德化便是掌权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 王家彦体恤百姓,明末战事四起,粮饷不足,地方官史私吞军粮,因此卢象升建议向百姓加收钱粮,王家彦反对.皇帝采纳了王家彦的建议。
B. 王家彦勤谨治军。雪夜独巡,考核将士有理有据,因此将领们都心服口服,自励上进;王家彦也以身作则,在城楼住了半年。
C. 王家彦忠贞有节。 内有王德化把持内城,外有叛贼与王德化勾结,王家彦无力回天 , I城破之后自尽殉国,死无全尸。
D. 王家彦直言善谏。王家彦由科举进身,历经刑、吏,户诸部,心系民生国事,一生多有谏言,深为皇帝信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流寇日炽,缘墨吏朘民,民益走为盗。盗日多,民生日蹙。
(2) 诸军既出城,见贼辄降,降卒反攻城,城上人皆其侪,益无固志。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
③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
④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邱吉尔)
⑤能够战胜瘟疫的,只有人类的正直。(加缪)
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俗语)
人们通常把那些难以预测、意外发生、影响深远的非常事件称为“黑天鹅事件”,至今还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这样一只巨大的“黑天鹅”。
面对“黑天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以上面所给语句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