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又称( ),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
A.李耳 B.重耳 C.李华 D.李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抵御强风暴方面,“蓝鲸”具有超强的能力。2019年夏天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期间,遇到了非常猛烈的海上风暴,最大风力达到12级。事实证明,这个大家伙果然不负众望,经历风暴后,继续顺利完成了开采任务。“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深度,实现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的好成绩。这意味着对于“蓝鲸1号”来说,就算是钻到地球最深点也不在话下。
A.“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深度,达到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的好成绩。
B.“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深度,取得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的好成绩。
C.“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开采深度,实现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
D.“蓝鲸1号”的厉害之处还体现在其开采深度,取得了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的好成绩。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以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
②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
③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
⑤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
⑥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
A.⑤⑥②①③④
B.③④⑤⑥②①
C.③④②⑤⑥①
D.⑤⑥①④③②
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①明年秋 ②曲罢悯然 ③今漂沦憔悴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⑥恬然自安
⑦因为长句 ⑧暮去朝来颜色故 ⑨ 曲终收拨当心画
A. ①⑤⑧ B. ②③⑥ C. ③⑧⑨ D. ④⑤⑦
5、下列各句语意明确、没有毛病的一项是( )
A. 古代诗人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又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B. 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
C. 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
D. 当时的苏联,内战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创伤尚未完全恢复。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错误
——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张晓风
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支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响。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轻易可以辨出乐工的错误。当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意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想如果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来的故事呢!
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本来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让一向精明的手段错它一点。“正确”,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个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轨迹,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惟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禊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朵拉的盒子”有些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开盒子”复杂得多。他走完了三清殿,到了右廊后一所去处,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悬着“伏魔之殿”四个字,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皮,锁孔里还灌了铜汁。洪太尉禁不住引诱,竟打烂了锁,撕下封条,踢倒大门,撞进去掘石碣,搬走石龟,最后又扛起一丈见方的大青石板,这才看到下面原来是万丈深渊。刹那间,黑烟上腾,散成金光,激射而出。仅此一念之差,他放走了三十六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合共一百零八个魔王……
《水浒传》里一百零八个好汉便是这样来的。
中国的历史当然不该少了尧舜孔孟,但如果不是洪太尉伏魔殿那一搅和,我们就要失掉夜奔的林冲或醉打山门的鲁智深,想来那也是怪可惜的呢!
一部《镜花缘》又是怎么样的来由?说来也是因为百花仙子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因此便有了众位花仙贬入凡尘的情节。犯了错,并且以长长的一生去弥补,这其实也正是部分的人间故事吧!
这一段段美丽的错误都好得令人艳羡称奇!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看来,有人以为中国故事里往往缺少叛逆英雄。像宙斯,那样弑父自立的神明,像雅典娜,必须拿斧头开父亲脑袋自己才跳得出来的女神,在中国是不作兴有的。还算捣蛋精的哪吒太子,一旦与父亲冲突,也万不敢“叛逆”,他只能“剔骨剜肉”以还父母罢了。
中国的故事总是从一个小小的错误开端,诸如多炼了一块石头,失手打了一件琉璃盏,太早揭开坛子上有法力的封口。不是叛逆,是可以理解的小过小犯,是失手,是太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故事只有“错”,而“错”这个既是“错误”之错,也是“交错”之错,交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只是两人或两事交互的作用一生在人与人的盘根错节间就算是错也不怎么样。像百花之仙,待历经尘劫回来,依旧是仙,仍旧冰清玉洁馥馥郁郁,仍然像掌理军机令一样准确地依时开花。就算在受刑期间,那也是一场美丽的受罚,她们是人间女儿,兰心蕙质,生当大唐盛世,个个“纵其才而横其艳”,直令千古以下,回首乍望的我忍不住意飞神驰。
年轻,有许多好处,其中最足以傲视人者莫过于“有本钱去错”,年轻人犯错,你总得担待他三分——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要他们每人念几十首诗,录在录音带上交来。有的学生念得极好,有时又念又唱,极为精彩。有的却有口无心,苏东坡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不知怎么回事,有好几个学生念成“一年好景须君记”,我听了,一面摇头莞尔,一面觉得也罢,苏东坡大约也不会太生气。本来的句子是“请你要记得这些好景致”,现在变成了“好景致得要你这种人来记”,这种错法反而更见朋友之间相知相重之情了。
在中国,那些小小的差误,那些无心的过失,都有如偏离大道以后的岔路。岔路亦自有其可观的风景,“曲径”似乎反而理直气壮可以“通幽”。错有错着,生命和人世在其严厉的大制约和惨烈的大叛逆之外也何妨采中国式的小差错小谬误或小小的不精确。让岔路可以是另一条大路的起点,容错误是中国故事里的美丽情节。
(有删改)
【1】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二段中“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这一句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画面感。
B.第三段中“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说明善意而美丽的错误是中国故事里普遍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美丽的故事。
C.文中谈道:“从比较文学的观点看来,有人以为中国故事里往往缺少叛逆英雄。”作者由此表现出对中国故事缺乏叛逆精神的遗憾。
D.文章倒数第三段说“‘叛逆’太强烈,那不是中国方式”,“中国方式”指的是可以理解的小过小误,是失手,是大意,是一时兴起或一时失察的错误。
E.作者由前文故事中的错误写到倒数第二段生活中的错误,说明故事中的错误和精彩在生活中也有,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章开头引用郑愁予的诗句,有何作用?
【4】在文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个中国故事中的“错误”?请分别加以概括。并根据这些内容,概括文中“错误”的含义。
【5】赏析本文行文思路,并从文章主旨角度探究作者这样行文的好处。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2) 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 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4)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5) 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6) 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7)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 (《论语·八佾》)
(8) __________,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_____”,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______”,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的忧愤之作,其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感慨极为沉痛。
(3)世间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胸襟和境界。韩愈在《马说》中列举了三种不能发现人才的现象,首先是“策之不以其道”,再次是“______”,还有“______”,而最后一种尤其耐人寻味。
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想当年: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风之积也不厚,_____。(庄 子(逍遥游》)
(4)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观《临江仙》中,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从侧面表现音乐的美,白居易《琵琶行》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并借用日光显示守军威武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告诫人们要抱有坚定的志向。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问句,表明自己认识到君子与小人是不可和谐共处的。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呈现了山崖中湍急的水流冲击石壁而发出巨大声响的情景。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其二)
姚 合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①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②。
[注]:①傩声: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②最后人:指最后一个饮酒的人。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荆楚岁时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达对除夕的不舍,“殷勤”表现出情感的深切,“逡巡”则写出时间的快速流逝。
B.“烛尽”“鸡鸣”交待了时间,表明诗人彻夜守岁,留恋中饱含对万象更新的期待。
C.颈联写众人举行驱傩仪式、准备屠苏酒,以辞旧迎新的喜庆反衬诗人自己的落寞。
D.末句用疑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其实这里“谁”的答案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诗人自己。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权景宣字晖远,天水显亲人也。父昙腾,魏陇西郡守。赠秦州刺史。景宣少聪悟,有气侠,行台萧宝夤见而奇之,荐之于朝,起家轻车将军。
景宣晓兵权,有智略。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宣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景宣将二十骑,且战且走。从骑略尽,景宣轻马突围,手斩数级,驰而获免,因投民家自匿,衣服形容,不异平昔。景宣以久藏非计,乃伪作太祖书,招募得五百余人,保据宜阳,声言大军续至。东魏将段琛等率众至九曲,惮景宣,不敢进。景宣恐琛审其虚实,乃将左右腹心自随,诈云迎军,因得遁。进屯宜阳,攻襄城,拔之,获郡守王洪显,俘斩五百余人。太祖嘉之,征入朝。录前后功,封显亲县男,食邑三百户。除南阳郡守。郡邻敌境,故事,发民守防三十五处,多废农桑,而奸宄犹作。景宣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寇盗敛迹,民得肄业。太祖特赏粟帛,以旌其能。丁母忧,寻起复,迁广州刺史。
初,梁岳阳王萧察将以襄阳归朝,仍勒兵攻梁元帝于江陵。察叛将杜岸乘虚袭之。景宣乃率骑三千,助察破岸,察因是乃送其妻子先入朝。景宣又与开府杨忠取梁将柳仲礼,拔安陆、随郡。久之,随州城民吴士英等杀刺史黃道玉,因聚为寇。景宣以英等小贼,可以计取之,若声其罪,恐同恶者众。乃与英书,伪称道玉凶暴,归功英等。英釆信之,遂相率而至。景宣执而戮之,散其党与。进攻应城,拔之,获夏侯珍洽。朝议以景宣威行南服,乃授并安肆郢新应六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唐州蛮田曾嘉自号豫州伯,引致齐兵,大为民患。景宣又破之,获鲁嘉,以其地为郡。转安州刺史。梁定州刺史李洪远初款后叛,景宣恶其怀贰,密袭破之,斩其首以徇。自是酋帅慑服,无敢叛者。
(节选自《北史·周书·列传第四十九·权景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宫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
B.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宫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
C.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宫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
D.时初复洛阳/将修缮宫室/景宣率徒三千/先出采运/会东魏兵至司州/牧元季海等以众少/拔还属城/悉叛/道路拥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意为起之于家而出任官职,即从家中直接征召出来授以官职。文中指权景宣由居家而直接被晋升为轻车将军。
B.形容,含“形”“容”两个单音词,对应现代汉语“形体”“容貌”两个双音词,如《屈原列传》中“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故事,先例、成法,文中意为“按照旧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故事”也指“旧事”。现多指一种叙述性文体。
D.起复,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便奉召任职,称起复;也指降职或革职后被重新起用。意同“夺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景宣军功显赫,备受恩宠。他领兵驻扎宜阳,占领襄城,抓获郡守,俘斩五百余人,太祖因此授予其南阳郡守。
B.权景宣帮助萧察,获得信仼。在叛将杜岸乘虚袭击萧察时,权景宣帮助萧察将其击败,萧察于是送其妻儿先入朝。
C.权景宣带兵打仗,所向披靡。与开府杨忠一道击败梁将柳仲礼、擒获吴士英;进攻并且占领应城,俘获夏侯珍洽。
D.权景宣威行远播,南人顺服。唐州蛮人引来齐军,百姓深以为患,权景宣率兵打败并抓获了鲁嘉,用其地作为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宣至,并除之,唯修起城楼,多备器械,寇盗敛迹,民得肄业。
(2)梁定州刺史李洪远初款后叛,景宣恶其怀贰,密袭破之,斩其首以徇。
【5】权景宣“有智略”,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经典、语言文字、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固然灿烂辉煌,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家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中医京剧、书法、武术、建筑,也无不令人赞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
请从上述所列中任选一项,围绕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