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自以下哪部作品?( )

    A.《古诗十九首》 B.《楚辞》 C.《诗经》 D.《乐府诗集》

  • 2、根据《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判断下列外貌描写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①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③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④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A.①贾迎春   ②王熙凤   ③贾宝玉   ④贾探春

    B.①贾探春   ②王熙凤   ③林黛玉   ④贾惜春

    C.①贾惜春   ②李纨   ③林黛玉   ④贾迎春

    D.①贾惜春   ②王熙凤   ③贾宝玉   ④贾探春

  •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与地坛》(节选)

    A.根据“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可知作者对地坛有深厚的感情。

    B.“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描写地坛的变迁,有沧桑厚重的历史感。

    C.“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等一系列事物的存在,都隐含着一种生命的意义。

    D.“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运用细节描写,把母亲的细心写得形象感人。

  • 4、依次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一些地区和行业投资过度扩张的不健康的苗头受到有效 ________。

    (2)据计算机专家介绍,电子邮件已经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________。

    (3)经济发展________形成像森林那样的自循环(落叶为森林提供肥料)体系——经济生态,即循环经济,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

    A. 遏制  媒介 必须

    B. 遏制  媒体 必需

    C. 抑制  媒体 必需

    D. 抑制  媒介 必须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多谢您邀请我参加贵单位组织的论文答辩活动,我一定事先认真阅读相关论文,届时将拨冗前往。

    B.本公司将在“双11”期间举办购车优惠活动,活动期间您在本店购车就可以享受最高万元的优惠,同时惠赠您1万元的豪华大礼包。

    C.经外贸联谊会介绍,我们华商股份有限公司一行将于下月到敝单位进行考察调研,学习你们先进的管理经验。

    D.南方出版社正在筹划出版“两岸文丛”系列小说,计划于明年三月份于读者见面,我的作品《故乡的青山白云》有幸忝列其中。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条河流

    王小忠

    农历十一月初五,下了一夜大雪。天亮,雪停了,路面上积雪足有七寸厚。怕是一个月都不能出山了,大雪封锁了整条车巴沟。抱着火炉,听着车巴河的细声细语,望着黑压压的森林和群山之上的积雪,我又想起了那三条河流。住在那三条河流岸边的朋友们,此时的他们也抱着火炉?白塔四周的经幡还在烈风中不停地念经?游人络绎不绝?想到这里,我笑出声来。我坚信,最美好的、最真实的河流,一定是冬天的河流。对夏日被过分装饰的河流,我原本就不大喜欢。深秋的时候,扎西叫过我好几次,我的各种借口大概也伤了他的心。实际上,我并不是抽不出时间,而是总想着等落一层薄雪再去。然而,我面对的却是冰天雪地的现实,也只好抱着火炉,等鸟雀再次归来,等冰雪彻底融化的那一天了。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城东三十公里,即则岔石林景区入口处,有一个美丽的牧村——贡去乎。牧村四面环山,三条河绕村而过,潺潺流水叮叮咚咚。

    扎西的家就在贡去乎。扎西本科毕业后又读了研究生,拿到硕士学位之后,他没有去城里找工作。扎西的父亲是本地牧民,没有文化,除了放牧,扎西就是他最值得骄傲的谈资了。扎西没有去城里找工作,他的父亲很不高兴,以前见人就夸的语气也有所转变,甚至愤怒起来,愤怒里还夹带着看不起儿子的意思。扎西对他父亲也不似以前那么顺从了。当然不是说扎西长大了,就不怕父亲,而是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扎西不像他父亲那样,他不愿将自己的思想固定在这条沟里的牧场上。扎西看到这条沟里春夏秋冬都有外地人进进出出:他们或摄像;或画画;或成群结队,出没于山林之间;或踽踽独行,歇息于河流之畔。于是,扎西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的想法。

    20186月,我和扎西刚认识。那次我的目的地是则岔石林。刚进入贡去乎,我就看见一个小广场。广场旁边的山丘上有一座白塔,白塔四周挂满了经幡。广场前方有一条走廊,墙壁上画了八宝。站在走廊边上,我又看到了河。三条河——热乌河、则岔河、多拉河,三条河流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在贡去乎汇聚,然后向北奔流,流入洮河,显得很壮观,却又不张扬。相比高山峡谷中的河流,它们不但谦虚,而且显得腼腆。

    扎西的家在村子的最边上,房屋是按农区传统风格修建的,土木结构,全院是两层转角楼。楼上房间很多,房间里挂着来自不同地区的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或雪山,或草原,或森林,或河流,每幅照片下面都有说明。房间干净整洁,装饰简单,大方静雅,且都摆放着一盆从草原上挖来的三叶草。这样的装饰,是城市里的宾馆无法拥有的。楼门顶之上,是很大的露天阳台。阳台上摆放着几盆长寿菊,几个木墩子,还有两张用树根做成的桌子。这样的布局和设计,扎西的父亲怕是永远都想不到,自然也就做不到,所以说观念很重要。

    扎西的父亲一生都在牧场劳作,所有想法都围绕着牛羊转圈。扎西的种种想法,还是得到了家里其他人的支持,也得到了政府的帮扶,否则只能是春梦一场。扎西家拆旧房盖新楼也不过两三年时间,可这两三年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全家十几年放牧的收入。幸福指数建立在大胆的想象之上,然后通过不懈追求和努力得以实现。理想必须践行,才能达到目的。我还想到了这一点,成功源于机遇。扎西抓住了机遇,他成功了。

    只有十二户人家的贡去乎,终于被世人所知,就源自扎西的藏家客栈。藏家乐的出现,升级了牧区经济形态,使藏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牧业也开始向现代商业迈进。这种转变看似缓慢,但渗透性极强。多少年来,生存在洮河沿岸的农牧民,一直沉醉于传统的耕作与放牧中,这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因为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乃至机遇。

    热乌河在则岔沟内蜿蜒形成十八道河湾。十道河湾所经之处,山形奇特,森林茂密,河水潺潺,格桑花盛开,河谷中空气清新。穿过热乌河,沿小路前行,三条河流便各自去了一边。极目远眺,千里草原平铺,唯河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则岔石林之景观气象万千,雄伟壮观。蓝天白云下,黛青色的森林绵延于山峰间,加之大小不一的各种溶洞,以及岩壁之上富有各种传说的壁画,这里的一切还是很难逃脱与神话的纠缠。

    那天,我和扎西坐在门楼顶的露天阳台上,喝奶茶,吃糌粑,说着理想的伟大和人生的艰辛,都有些激动了。三条河流送来的清冽之气和陶然轰响,又令我们暂时忘却其他,只沉醉于眼前的美景。“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若将眼前所有美景据为己有,心里的那个贪字就写得太大了,还是与他人分享比较好。

    此时,却是大雪封山。看不到行人,也听不见鸟鸣。坐在朝西的小二楼上,抱着火炉,我心有愧意我答应过扎西的,一定要去则岔石林。那么,现在就动身吧。哪怕大雪深埋我的足迹,而三条河流会带我到达诗意的前方。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认为最美好、最真实的河流是冬天的河流,但下文介绍的三条河流的景色虽不是冬天之景,却仍给人以深深的美感。

    B.文章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扎西父亲对扎西前后态度的对比、扎西与父亲的对比、牧村前后变化的对比等,意在反映藏区的改变和进步。

    C.文章最后一段以“三条河流会带我到达诗意的前方”结尾,给人以无限想象,为的是表现冬天的则岔石林有有别于其他季节的独特魅力。

    D.扎西的藏家乐两三年的收入远超以前,它的出现促进了藏区经济的转变,凸显了时代背景下个人选择和机遇把握的重要性。

    【2】文章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情感增强,请结合作品加以简要分析。

    【3】文章在叙述藏区变化时,用不少笔墨穿插介绍了三条河流的情况,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登快阁》

    (1)“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2)“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巧用“伯牙绝弦”和“阮籍白眼”的典故。

    (3)“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示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体现诗人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纵死也无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从声色两方面写滔滔江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求学过程中虽生活艰难,但不以为苦,反而乐在其中的进取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按要求填空。

    (1)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譬如为山,_____________,止,吾止也。(《论语·子罕》)

    (3)李白《蜀道难》中,面对蜀道的艰险,表达对友人入蜀的关切和询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牺牲生命也不悔的坚定信念。

    (2)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所居之地春水绕舍,群鸥来,而无客至的意境。

    (3)古代诗人往往用各种各样“花”来表达品质、志向、心情,创设意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郊

    杜甫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检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首联叙写诗人从碧鸡坊出发,返回西郊草堂,平白如话。

    B.颔联中“官柳细”“野梅香”从视觉的角度表达了诗人西郊漫步的愉悦之意。

    C.颈联互文见义,描写诗人平日里整理、检视书籍和药囊,生活显得清幽而闲适。

    D.这首诗流露出了轻松喜悦的情趣,与杜甫其他诗的沉郁、忧愤的风格迥然相异。

    【2】王安石曾评价“无人觉来往”中“‘觉’字大好”,请你对此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承勋,字立卿,嘉鱼人。帝以京营多弊,欲振饬之,遂加承勋太子太保,改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督团营。寻兼掌都察院。以疾,三疏乞休,且言:“山西潞城贼以四道兵讨之,不统于一人,故无功。川、贵芒部之役措置乖方,再胜再叛,宜命伍文定深计,毋专用兵,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仿唐、宋转对、次对故事,不时召见大臣。”帝不允辞,下其议于所司。时秦、晋、楚、蜀岁祲,诏免田赋。承勋言:“有司例十月始征赋。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阴图乾没。宜及其未征,遣官驰告以所蠲数。山陬僻壤,俾悉户晓。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抚按失举奏,并坐。”帝褒纳之。奏夺京营把总汤清职。郭勋为求复,语侵承勋。承勋因求退,给事中王准等劾勋恣。乃敕责勋,而下清法司。兵部尚书胡世宁致仕,诏承勋还部代之,寻命兼督团营。言官攻张璁、桂萼党,并及承勋。承勋连章求退,帝复温旨答之。中官出镇者,率暴横。承勋因谏宫李凤毛等言,先后裁二十七人,又革锦衣官五百人,监局冒役数千人。独御马监未汰,复因给事中田秋奏,多所裁减。而请以腾骧四卫属部,核诡冒,制可。中官言曩彰义门破也先,东市剿曹贼,皆四卫功,以直内故易集,隶兵部不便。承勋言:“彰义门之战,祸由王振,东市作贼,即曹吉祥也。”帝卒从承勋议,归兵部。寇犯大同,议遣大臣督兵。众推都御史王宪,宪不肯行。给事中夏言谓承勋曰:“事急,公当请行。”承勋竟不请。给事中赵廷瑞并劾之,会寇退,罢。

    (节选自《明史·李承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B.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C.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D.丰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陈所见/而俾侍郎潘希曾度可/否其尤要者/在决壅蔽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旧日的办事制度、例行的事,现指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B.岁祲,指一年到头妖气弥漫,文中指年成不好。祲,指不祥之气、妖氛。

    C.田赋,中国旧时官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征收的土地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D.致仕,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原因是年龄较大、身有疾患或升任新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给予李承勋太子太保的官衔,担任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门承担整顿京城军营中的弊端的任务。

    B.李承勋以身患疾病为借口上书辞官,未被应允,只得表明潞城讨贼军队自己不能一人统领这个真实原因。

    C.李承勋奏请皇上剥夺京营把总汤清的职位,遭到了郭勋的言语攻击,因此请求辞去自己所任官职。

    D.李承勋依据李凤毛等人进言,裁减了多位宦官出身、横行不法的地方官,还革除了五百锦衣卫官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九月矣,恐官吏督趣,阴图乾没。

    (2)有司不能奉宣德意者,罪之。抚按失举奏,并坐。

    【5】古人评论“承勋沉毅有大略”,请根据文段简要概述承勋在军事方面“有大略”之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