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②余因得遍观群书
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 ②年且九十
D.①迷在倚石忽已暝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对一系列重要角色的成功演绎,让观众看到她不但可以诠释好花旦角色,而且对青衣角色的把握也显得驾轻就熟。
B.《中外少儿科普精品书系》是从建国60年来产生较大影响的少儿科普读物精品中遴选出来的,它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C.新成立的歌德拍卖公司一鸣惊人,在举行的首次拍卖会上将齐白石的一件《花卉草虫》以2464万元成功拍出。
D.蓄积的内在力量,像一把利剑,让他对世界对人生的体悟如此深入,以至他非写下它们不可。
3、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小溪山下来,青烟林未起。
B. 钟声寒野迥,桥影小溪清。
C. 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
D. 飞瀑挂晴霓,山门对小溪。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童年开始,方敬就和母亲在纷飞的炮火中颠沛流离,艰难度日。高中时,他总是在饥肠辘辘中读书。了解这一情况后,班主任胡景清老师经常给他做午饭、买文具,还语重心长地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打破了生活的困境。方敬勤学苦读,后来考上大学,最终如愿成为一名教师。
A.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他克服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B.通过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使他走出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C.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摆脱了生活的困境。
D.胡老师的慷慨资助和谆谆教诲,帮助他摆脱了生活的困境,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克服) 表恶其而不能用也(嫉妒)
B.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到) 形影相吊(慰问)
C. 穷者独善其身(不得志,困顿) 自可断来信(媒人)
D. 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 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瑞宣听到房上有响动。他直觉的想到了那该是怎回事。他穿上了衣服。而后,极快的他推醒了韵梅:“房上有人!别大惊小怪!假若我教他们拿去,别着急,去找富善先生!”
屋门上轻轻的敲了两下。瑞宣问:“谁?”
“你是祁瑞宣?”门外轻轻的问。“谁?”
“是!”瑞宣的手颤着,提上了鞋;而后,扯开屋门的闩。
几条黑影围住了他,几个枪口都贴在他身上。一个手电筒忽然照在他的脸上,使他闭了一会儿眼。枪口戳了戳他的肋骨,紧跟着一声:“别出声,走!”
瑞宣横了心,一声没出,慢慢往外走。
韵梅七下子八下子的就穿上了衣服。便慌忙的走出来,想马上找富善先生去。
两支枪阻住她的去路:“干什么?不准出去!”
她往后退了退。她的嘴干不过手枪。退了两步,她忽然的转过身来,小跑着奔了南屋去。她本想不惊动婆母,可是没了别的办法;她既出不去街门,就必须和婆母要个主意了。
正在这个时候,祁老人起来了,拿着扫帚去打扫街门口。
老人一拐过影壁就看到了那两个人,
“那个叫瑞宣的是你的儿子还是孙子?”
“长孙!”老人有点得意的说。
“他已经教日本人抓了走!我们俩奉命令在这儿把守,不准你们出去!听明白了没有?”
“这是我的家,我要出去就出去!你敢把我怎样呢?开枪!我决不躲一躲!拿去我的孙子,凭什么?”在老人的心里,他的确要央求那两个人,可是他的怒气已经使他的嘴不再受心的指挥。他的话随便的,无伦次的,跑出来。话这样说了,他把老命置之度外,他喊起来:“拿去我的孙子,不行!日本人拿去他,你们是干什么的?拿日本鬼子吓唬我,我见过鬼子!躲开!我找鬼子去!老命不要了!”说着,他扯开了小袄,露出他的瘦而硬的胸膛。“你枪毙了我!来!”怒气使他的手颤抖,可是把胸膛拍得很响。
天佑太太首先来到。韵梅,也跑了过来。两个妇人连扯带央告地把老人拉回屋中。
太阳出来了,天上有点薄云,而遮不住太阳的光。婆媳都往天上看了看。看到那片片的明霞,她们觉得似乎像是在做梦。
天佑太太想起来一个好主意。她开足了速度往南屋走。在她的陪嫁箱子里,有五六十块现大洋,都是“人头”的。她只拿出二十块来。二十块,每人十块,就够收买他们的了。
立了许久,她打不定主意。为救儿子,她需冒险;可是白白冒了险,而再招出更多的麻烦,就不上算。正在左右为难,她听到很响的一声铃——老二瑞丰来了!天佑太太很快的向前走了两步。她必须教二儿子施展他的本领。韵梅也听到了铃声,急忙跑过来。
瑞丰他特别得意,因为他是以教育局科长的资格,去见日本天皇派来的两个特使。
接见的时间是在早九点。瑞丰后半夜就没能睡好,五点多便起了床。他仔细地梳头洗脸,而后穿上中山装。天还早,他要到家中显露自己的中山装,同时也教一家老小知道他是去见特使——这就等于皇上召见了啊,诸位!
家门开了。
“进来!”矮子命令着。
瑞丰没敢动.
瑞丰近来交结了不少特务,认识高个子。“哟,怎么回事?老孟!”
“抓人!”老孟板着脸说。
“抓谁?”瑞丰的脸白了一些。
“大概是你的哥哥吧!”
瑞丰往外退了一步,舐了舐嘴唇,勉强的笑着说:“呕!我们哥儿俩分居另过,谁也不管谁的事!我是来看看老祖父!”
“进去!”矮子向院子里指。
瑞丰转了转眼珠。“我想,我不进去了吧!”
矮子抓住瑞丰的腕子:“进来的都不准再出去,有命令!”是的,老孟与矮子的责任便是把守着大门,进来一个捉一个。
老太太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那两个人,而后咽了一口唾沫。慢慢的,她掏出包着二十块现洋的手帕来。轻轻的,她打开手帕,露出白花花的现洋。六只眼都象看变戏法似的瞪住了那雪白发亮的,久已没看见过的银块子。矮子老郭的下巴垂了下来;他厉害,所以见了钱也特别的贪婪。“拿去吧,放了他!”老太太一手拿着十块钱,放在他们的脚旁。她不屑于把钱交在他们手里.
矮子放开瑞丰,极快的拾起钱来。老孟吸了口气,向老太太笑了一下,也去拣钱。矮子挑选了一块,对它吹了口气,然后放在耳边听了听。他也笑了一下:“多年不见了,好东西!”瑞丰张了张嘴,极快的跑了出去。
老太太拿着空手帕,往回走。拐过了影壁,她和儿媳打了对脸。韵梅的眼中含着泪,泪可是没能掩盖住怒火。到祁家这么多年了,她没和婆母闹过气。今天,她不能再忍。她的伶俐的嘴已不会说话,而只怒视着老太太。
老太太扶住了墙,低声的说:“老二不是东西,可也是我的儿子!”
瑞丰跑出来,想赶紧上车逃走。小崔的车,和往日一样,还是放在西边的那棵槐树下。坐上车,小崔问:“先生,刚才你怎么到了家.可不进去?”
“瑞宣教他们抓下去了!”
“那么,咱们是上南海,还是……不是得想法赶紧救他吗?”
“救他?连我还差点吃了挂误官司!”瑞丰理直气壮的说。
小崔的脸本来就发红,变成了深紫的。又走了几步,他放下了车。极不客气的,他说:“下来!”
瑞丰当然不肯下车。“怎回事?”
“下来!”小崔非常的强硬。“我不伺候你这样的人!那是你的亲哥哥,喝,好,你就大撒巴掌不管?你还是人不是?”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祁老人得知长孙被日本人抓走后所说的话,表现了真正的中国人面对外敌入侵绝不屈服的骨气,让人听到后既佩服又解气。
B. 祁老人的长孙瑞宣对要被日本人抓走这件事,已有心里准备,所以他在被抓走之前,就嘱咐了爱人韵梅,要她将情报送给富善先生。
C. 祁老人的二孙瑞丰,以伪教育局科长的资格,去见日本天皇派来的特使,竟要先到家中显摆显摆,说明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D. 本文在人物对话中多使用短句,不仅如此,还从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人手,不失时机地使用了一系列的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表现力强。
【2】文中写了哪几处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简要赏析文中天佑太太这一人物形象。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女子早起晚睡辛勤劳 作,没有一天不如此。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最终落败的古事,告诚南宋朝廷慎之又慎。
8、临安春雨初霁
(1)“________,________”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客居京华的懊悔,含蓄地指责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3)“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但毕竟放不下未酬之志,故以此自嘲,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
(4)“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决定趁着清明时节还乡,从此隐遁山林,尽享山林之乐
9、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_________”一句总括了雄关固若金汤的形势,又以“_________”一句形象表现了历史的盛衰无常。
⑵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问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控诉了秦帝国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无情掠夺,抨击了统治者的挥霍无度。
⑶《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上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隰则有泮,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自江陵沿流道中国①
刘禹锡
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
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
沙村好处多逢寺,山叶红时觉胜春。
行到南朝征战地,古来名将尽为神。
(注)①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自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这首诗便是他赴任途中,行至江陵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作开篇富有民歌风味,提出江陵地理位置重要,为下文所叙人事埋下伏笔。
B. 在诗人看来,人们都专注于自己之事,渔父月下放歌打渔、商人关注天气变化。
C. 枫叶放红时,秋光胜春光,与其诗“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了相似之意。
D. 本诗先叙写人事,后细摹景物,语言表达质朴明易,结构布局井然有序。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思?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涉务①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②,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②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纠:纠正
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①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②出则车與,入则行步
B.①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②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①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②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①体羸气弱,不耐寒暑 ②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