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地球只是太阳系____中的一颗行星。
2.竹节人手上系____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
3.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_____揍。
4.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一个挨___一个地走进教室。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石子 一_______帆船 一_______话语 一_______草滩
一_______微云 一_______歌曲 一_______柳树 一_______涟漪
3、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不_____而_____ _____兵_____政 目_____转_____
三_____两_____ __________一息 热气__________
4、“冠”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冠”在字典中的解释如下:
(1)“冠”在“张冠李戴”中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2)“冠”在“冠名”中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5、按拼音写汉字
gǔ qín shàn tīng shàn zā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ài shān liú shuǐ zhī yī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1-4小题。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被称为( )
A.诗仙
B.诗鬼
C.诗圣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
【4】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蜀相》这首诗,
蜀相
作者:杜甫 (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自”“空”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请抓住“自”“空”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 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 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 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8、阅读这首现代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汨(mì)罗怀古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
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照样子,填空。
(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读出这首现代诗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吗?
人物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题目。
好奇
①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他们的口头禅是“什么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奧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③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④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1自然段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好奇心很重要。______
(2)第2、3自然段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好奇心很重要。______
【2】短文的主要观点是( )
A.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
B.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一点也不为过。
C.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
【3】文中用了四位名人的事例来阐述观点,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中两个事例。
事例一: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
【4】联系短文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的看法。
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
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阅读日”。某媒体机构曾对中国人2012年和2016年的阅读现状作了相关调查,其中三项数据如下:
材料一: 2012年中国人纸质图书的平均阅读量(统计对象为18-70周岁人群)
专业图书(本) | 新闻娱乐报刊(份) | 其它期刊(份) |
4.39 | 77.2 | 6.56 |
材料二:2012年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对比(单位:本)
以色列 | 韩国 | 日本 | 美国 | 中国 |
64 | 11 | 8.45 | 7 | 4.39 |
材料三:2016年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对比(单位:本)
以色列 | 韩国 | 日本 | 美国 | 中国 |
64 | 11 | 40 | 7 | 4.77 |
【1】以上三则材料中的统计数字发现,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成年人专业图书阅读量明显_______,而且是以_____________阅读为主。
【2】从材料三中的统计数字发现,______(国家)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幅最大。中国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幅_________。
【3】请你为“阅读日”拟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随着老师的一声哨声,比赛开始了。同学们脚顶着脚,身子住后倾,双手像只铁钳似的,用力抓住大麻绳。绳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移向猛虎队,一会儿又移向雄狮队,互不相让。此时,我方的队员们一个个都红了眼,有的人脸憋得通红,有的人龇着牙、咧着嘴在叫劲,还有的人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的方向拉。双方啦啦队的队员们,也齐声呐喊,不停地为自己队擂鼓助威。我的手都拽红了,脖子憋得通红,两只手像刀割一样疼,可绳子还是不动一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我咬紧牙关,忍着疼痛,心想: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松,要赢,一定要赢。比赛到了关键时刻,我们还是使劲地拔着,越拔手上就越“狠”,我们的腿不断地往后移,越挪越远,红领巾从中点慢慢地向我们这边移近。最后,我们队使出了全力,随着啦啦队的喊声,红绸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我们雄狮队胜了!
【1】上面文段的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龇着牙 咧着嘴 ______着眼 ______着头
【3】文段很好地运用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表达方法,一场_____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让人有________的感觉。
【4】用“ ”画出描写“面”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点”的语句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等生
刘继荣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语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要”……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接连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催促下,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④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
⑤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⑥周末一群女同事结伴郊游,各自带着丈夫和子孩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燥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一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于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的连连道谢声,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⑦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⑧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⑨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1】结合上下文,理解“面面相觑”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第②自然段中“大大方方”一词用得好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中写道“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女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一说你对她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①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北海”加引号的原因是( )。
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2】为什么说朋友“真是个细心人呢”?用“横线②”画出相关的句子。
【3】画“横线①”的句子表达了朋友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请你写出两句描写月亮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开国大典(节选)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dǎo dào)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 望着)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 鼓励)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在文中括号内用“√”标出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排山倒海”在选段中用来形容__________,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最后一句加点词“一齐”表明( )
A.广播同时到达全国各地。
B.全国人民同时在收听广播。
C.全国人民都为这个消息感到激动。
D.人的心跳速度都差不多。
【4】结尾“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出现了两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段练习。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做作业要认真仔细,尽量防止不出现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低垂的谷穗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合成一段有条理的话,用上冒号和分号。
请求他人支持要注意三点。请求他人支持要礼貌诚肯地说明来意。请求他人支持要把自己的设想讲清楚。请求他人支持要想办法打消他人的疑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17、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人生路上,_____,_____。人生路上,_____,_____。(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18、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水晶般的闪耀着欢乐光芒的蓝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1.习作书写。
(1)认真书写,字迹工整。
(2)细心答题,卷面干净。
(3)格式规范,讲究美观。
2.习作要求。
补充题目:最美丽的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