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门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________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

  •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                    ( )                    ( )                    ( )

    元xiāo( )                    书jí( )                           明mèi( )                    zhí( )

  • 3、看拼音,写词语。       

    luò   tuo              zhēng   róng              jīng   huáng                 shēng              yòu   zhì

    ( )       ( )       ( )       ( )             ( )

  • 4、指出下列句子中指定标点符号的作用。

    (1)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破折号:____________

    (2)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冒号:____________

    (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引号:____________

    (4)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省略号:____________

    (5)但是别的鸟他都不认识,只认识那些排成“人”字形的大雁。

    引号:____________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的怒火    _______)的声音

    _______)的山路    _______)的地形    

    _______)地瞄准    _______)地指挥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说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牵牛星,(     )河汉女。

         )擢素手,(     )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一水间,(     )不得语。

    【1】选择恰当的叠词填入诗句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盈盈        B.迢迢        C.脉脉

    D.札札        E.纤纤        F.皎皎

    【2】按要求写诗句。

    (1)这首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望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通过描写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刻画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写出织女因思念牛郎而备受折磨,很痛苦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词中哪两句描写了六盘山秋天的自然景象?用“ ”画出。

    【2】本词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其中“点”指六盘山的天、山,“面”指________

    【3】展开合理想象,把下列词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

    【4】本词和《七律长征》都写到了山,但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写法上,《七律长征》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写的是群山的形象;《清平乐六盘山》写的是__________这一座山,这是长征途中的一个界碑。情感上,《清平乐六盘山》表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感情;《七律长征》表现的是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的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空间

    儿子和列车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另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 听取)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张,立刻笔直地躺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沿他的头顶呼啸着(奔驰 飞驰)而过。

    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顾全大局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机灵听话的儿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厄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全大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3扳道员面临着怎样艰难而痛苦的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扳道员是怎样做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为什么会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老人那深深的潭水一样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 漂)带舞,像一条彩(红 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 拔)转马头,欢呼着,飞(弛 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用“/”划去选文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选文中加点的“洒脱”一词可以换成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用“___”画出来。

    【3】“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_____。(填序号)

    【4】“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说明草原_____________。

    【6】“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为善有方

    周末,我和朋友到城郊登山,走了近1个小时,终于抵达山顶。不远处有个跛腿男人手挂拐杖,拖着蛇皮袋,正向这边着步子。他四下张望,一看就是位拾荒者。

    不一会儿,男人坐到我们对面,盯着我和朋友手上的空瓶。朋友主动与男人搭讪:“大哥,你腿脚不便,怎么还上山捡瓶子呀?”男人喘着气,笑道:“山上游客多,能捡不少瓶子呢。”望着他的腿,我不由得从皮夹中掏出20元钱,幻想着男人溢于言表的高兴与感激。男人突然板起脸,推开我的手,说:“我不需要你可怜!”他语气坚定,似乎还夹杂着怒气。

    我伸出的手僵住了,朋友马上解释:“对不起,我朋友太鲁莽了,请您原谅。”男人愤愤地走出亭子,丢下一句,“我有残疾不假,但还能干活。”我尴尬无比,低声埋怨男人不知好歹,朋友一脸深沉地看着我:“你刚刚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让他们乐意接受我们的善意。”我惭愧不已,一路上都为此闷闷不乐。

    下山途中,我们又遇到了那个男人。他正背着满满一袋子空瓶一瘸一拐地下坡。我正准备低头溜走,朋友却突然轻声对我说:“你不是想做好事吗——去帮前面的大哥背蛇皮袋,我保证,(   )你态度诚恳,他(   )会感激你。”我犹豫片刻,鼓起勇气上前:“大哥,刚才是我不对,请你原谅。”男人望了我一眼,憨厚地笑了。“下山的路不好走,我帮你背袋子吧。”我微笑地说道。男人(   )没有生气,(   )热情地跟我道谢。我扛起蛇皮袋,与男人并肩下山。一路上,我们聊着家常,有说有笑。

    有时,一颗向善的心远远不够,善意的表达才是关键。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第一段中加点的“挪”不可以换成“走”,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

    4读完短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拾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最后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只要心里的想法是好的,就足够了,可以不拘泥方式。

    B.善心有时会因为表达方式不当,而被误解,造成相反的结果。

    C.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善意,才是真正的善意。

    6读了短文,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诠释(    )

    赞颂(    )

    2.选文中“    ”一词形容精彩的话语一句接着一句好像珠子串在一起。我能用这个词语再写一句话:       

    3.文中两次出现“再也”,读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4.“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赞语可谓一语双关,用得极妙,妙在哪里?(  )

    A.“英雄不死”意思是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精神千秋”中的“千秋”二字既是谭老师的名字,这里又形容时间很长,“精神千秋”的意思是谭老师这种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精神永远为人们所赞颂

    B.谭老师其实没有死,他的精神永存在人世间,永远为人们所赞颂

  • 14、课外阅读。

    水的危机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千米,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加重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2】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根据例句的提示,补写句子,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例: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此时,路旁的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

    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顽强拼搏,以3:2逆转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夺亚洲冠军!_______________

    (4)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变魔术,改句子。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2.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牛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富丽堂皇。  织女不喜欢。(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改为反问句)

    2.人与山的关系密切,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3.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夸我,我很兴奋。(加合适的关联词)

    4.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会了。(改为反问句)

    5.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有这绿树。(加恰当的关联词)

    6.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字句)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当然高兴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很激动。(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理解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这样才能够解决矛盾,和谐共处请以“理解”为话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1.中心明确,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写。

    2.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情感真实。

    3.题目自拟,书写工整,450字左右。

    4.习作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以及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