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兰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列句中括号里填上含有“静”字的词

    (1)夜深了,四周一片_______,我们的李老师还在伏案工作。

    (2)听了校长的讲话,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_______

    (3)上课铃响了,教室里立刻_______下来。

    (4)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的头脑要保持_______

  • 2、课文巩固

    1.“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          

    2.哥白尼是   (国家)天文学家,创立    ”,第一次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打开自然科学的大门。 

    3.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围绕               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        的重要性。 

    4.联系课文写一写,“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 3、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 )

     

  • 4、照样子,写带颜色的词语。

    例:白霎霎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猜测——________   适当——________   一致——________

    五颜六色——________ 揭开——________   观测——________  

    枯萎——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把诗句、题目和作者用线连起来。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过故人庄》   陶渊明

    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饮酒》 孟浩然

    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  《入若耶溪》 王维

    蝉噪林逾静,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王籍

     

  • 7、品读诗句,体会美丽的江南春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由此我们不禁想到了另一首描写江南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

    ②此诗运用了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

    ③有人认为把诗句中的“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因为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 )

    【4】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前两句诗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

  • 8、按要求改写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请不改一个字,只动一动标点,将古诗改写成一个剧本。

    (清明时节 。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不改一个字,只动标点,将古诗改成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每句删减一个字,不动标点,将这首七言诗改为六言诗。

    清明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童指杏花村。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的时候,便有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急匆匆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会轻轻地把报纸塞进信箱。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了,每天要为200多户人家送报,而且他们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10000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就湿了一大片,但他把车铃拨弄得很欢快。他的小圆脸上有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笑,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6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的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然后,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北京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的空调还在呼呼作响。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喝酸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笑着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多,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嗫嚅道:“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了!”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写出这篇短文的总体框架。

    (1)开端:放暑假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

    (2)发展:6月下旬的一天,______________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__________

    (3)高潮和结局:转眼到了8月底,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还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品质。

    A.对比

    B.夸张

    【3】找出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的少年说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A.表明了少年的家庭条件不好,说明了少年十分成熟懂事。

    B.表明了少年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性格特点。

    【5】短文为什么在结尾才点明送报的少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阅读《生命的林子》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传说玄奘候,在法寺修行。法寺是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晨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神,潜心修身,但法寺法事酬太繁,又感到自己虽青卷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不如寺里的多僧人。

      有人玄奘寺是天下的名寺,水深多,集了天下的多名僧,若想在僧中出人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的才便很快露出

      玄奘想了久,这话,便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寺,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玄奘打点了卷、包裹,去向方丈行。

      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后,玄奘: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说当然是太了。方丈愿做是愿做太呢?

      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重地回答我愿做太于是方丈微微一笑,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

      法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先玄奘到不远处的一上。座山上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三两棵。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这棵树里最大最高的,可能做什呢?玄奘看了看,这棵树乱纵横干又短又曲,就只能做煮菜的薪柴。

      方丈又玄奘到那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挺拔。方丈玄奘:么这里的松每一这么、挺直呢?

      玄奘是因为争着承接天上的方丈重地就像芸芸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群体,了一缕阳光,了一滴雨露,它们力向上生,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在灌木中群,不愁光,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

      玄奘听了,愧地寺就是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林的了。方丈,我是不寺的!

      在法片森林里,玄奘潜心苦修,于成一代名僧。

      是的,一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不能离森林。

    1本文主要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带给你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选段A】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选段B】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

    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本学期我们知道:阅读时,可以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果我要知道桑娜的心理变化,我需要重点阅读【选段_______】。

    【2】通过【选段A】中对桑娜的和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段B】中画横线的句子,“熬”字在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从“熬过去”我们可以知道渔夫__________________,从“总能”一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4】请模仿【选段A】中桑娜内心独白的写法,选择下面其中一种情景写一写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①考试答案二选一拿不定主意          ②想和好朋友和好          ③第一次上台演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实践。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居里夫人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你所知道的科学家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语段中最后划线句子中的四个“变成”,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奉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①在 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 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②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将第①自然段缺失的词语填在下列横线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请用波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本段围绕中心句写了“我”做了四件事,分别是:

    【3】对第②段中划横线的“空空落落”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我”那时失落心境的一种体现。

    B.写出了“我”等待母亲买菜时内心的无聊。

    C.这是对院子的环境描写,仅仅写出了院子的冷清。

    【4】这两篇课文的节选都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请你说一说二者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

  • 14、丁香结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丁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③自然段写到“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 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这样写丁香花:“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这样写的好处是(  )。

    A.从局部写到整体,条理分明,文字富有节奏感。

    B.真实的写出了丁香花的两种颜色,白色和紫色。

    C.先写出了丁香花的形状,然后再写丁香的颜色。

    D.从丁香花外形的角度写出了“丁香结”的意思。

    4第④自然段“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从中国的奥运健儿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心情怎能不激动?

    改为陈述句:  

    2.对有意破坏公物的行为,我们不能不管不问。

    改为反问句:  

    3.我们要努力学习。我们要练好身体。

    加上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我们必须认真改变学习中的不足。

    修改病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___________,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3)报告厅内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国像天空,我们就像天空里的小鸟;祖国像_____________,我们就像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你参加过什么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感触?试着写一写吧!要求把课实践活动的过程写得条理清晰,内容充实,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