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五壮士yì lì( )在狼牙山顶峰,望着向上爬的大批dí kòu( ),脸上露出胜利的xǐ yuè( )。他们相继跳下了xuán yá(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bù qū( )的声音。
2、看拼音,写词语。
xuán yá bǎi dù rì kòu guàn chuā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fèi téng bīng báo yì lì qū f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3、读拼音,写词语。
wǎn lián ké sou shì shì wén zhānɡ
( ) ( ) ( ) ( )
hú lún tūn zǎo bǎo jīnɡ fēnɡ shuānɡ
( ) ( )
4、读懂人物态度。
(1)林肯以他出类拔萃的才华赢得了参议员们的尊重。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待林肯的态度是这样变化的:( )——( )——( )——( )——( )。
(2)如果有机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我想对林肯先生说:
对那些参议员说:
5、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jìng ( )界 眼( ) ( )然 ( )赛
páng 脸( ) ( )边 ( )礴 ( )蟹
hóng 彩( ) ( )色 ( )伟 ( )扬
6、课外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诗题“春夜喜雨”中,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表示描写对象的词语是“_______”,表示诗人感情的词语是“_________”。
【2】诗句中“发生”的意思是( )
A.催发植物生长。
B.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出现了。
C.出现。
【3】本诗用词贴切。“随风潜入夜”中的“潜”写出了风很_______,
“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写出了雨很____________。
7、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词语。
护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
①后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_____)
②“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_____)
③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______)
8、阅读乐园。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画“ ”句子概括了长征途中两大著名战役,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诗中“ ”一词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 ”“ ” “ ”“ ” “ ”等词语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大无畏精神。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改编题)
给家乡孩子的信
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 )我有才华( )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吃白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能办得到,( )
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它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是著名作家( )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讲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作者多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处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段话,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感悟到比生存更有价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巴金爷爷讲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们熟悉的人物中,可以称得上“生命开花结果”的有 ______ 、______等。
【5】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一个排比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中最后一句话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都。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1】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句中的“独眼”想象奇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横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因为美丽而骄做自大,目中无人,所以仰面朝天。
B.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告诉我们,要善待生命,不要停止对光明的向往,不要孤芳自赏。
C.花儿的心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因此常常仰望天空。
【3】我们在阅读时,要能根据生活经验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如读到“我婆娑起舞”时,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11、阅读。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文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 )
A.将军
B.警卫员
C.军需处长
D.重伤员
【2】文中刻画军需处长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
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3】“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
A.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B.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C.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
【4】对“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表现了将军连军需处长都不认识而自责和羞愧的心情。
C.这“愣住”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
A.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B.他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C.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大桥高高地挂在雨后的天空。
【6】填空。
《丰碑》一文描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__________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他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可以吃的书
人类依靠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种书:树叶书、发光书、颜色书……这些书不仅能读,而且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在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中,人们曾在一座倒塌的楼中救出一个被埋10天的小男孩。他被救出来时,精神尚好,问他想吃什么,他说不饿。长达10天的时间里,没有饭吃竟然没被饿死,这简直是个奇迹。原来,是书救了他的命。当他被压在里面时,没有吃的,只能用书包里的书来充饥;没有喝的,只能用自己的尿来止渴。就这样,他度过了艰难而关键的10天。
书是用纸印成的,纸里只含有纤维素和少量淀粉,人体很难消化吸收,除非在极度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吃。而现在,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有人生产出了“可以吃的书”。这种“书”与普通的书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这种“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原料用的是淀粉和糖等,淀粉经过糊化后再加入一些调味物质,或者磨碎的蔬菜、肉末,把它们加工成薄纸一样的一片片,切成像书一样大小,用食用色素印上字,装订后即可成为可以吃的书。
这种纸形食品目前已经在日本上市。它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撕开即可食用。小朋友可以边吃边学习,是真正把书吃到肚子里去了。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以及苹果味、草莓味、香蕉味、咖啡味,等等,朋友们可以在选择“书”时以味相投。
这种书将营养浓缩在书中,因此营养非常丰富。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素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在看完书后,再将它吃掉,不仅得到了知识,也得到了营养。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们,你喜欢这种“书”吗?在你出去游玩时,带上几本这样的“书”,看完后可以吃掉,这不仅不用带零食,还特别轻便。但要注意卫生啊!“看书”前一定要先洗手,这样才不至于把病菌一同吃进肚子里去!
【1】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讲述了唐山大地震时,书包里的书救了孩子的命,其作用是( )
A.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介绍了“可以吃的书”的成因,引出“可以吃的书”这一说明对象。
B.故事离奇,吸引人的注意力,让大家对唐山大地震的故事产生浓厚兴趣。
【2】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A.作比较 B.举例子 C.列数字
(1)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以及苹果味、草莓味、咖啡味,等等。(______)
(2)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素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______)(______)
【3】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可以吃的书”。我是运用___________的方法找到答案的。
【4】在“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素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这句话中,“相当于”这个词语能换成“等于”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可以吃的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由淀粉、糖等原料和一些调味料加工而成。
B.“可以吃的书”外形美观、颜色鲜艳,简单加工后即可食用。
C.科学家们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了许多种不同的味道。
【6】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其他种类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还产生了这样两个问题:(1)___________(2)__________我可以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课外继续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飞夺泸定桥(节选)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着冲锋枪、短枪,( )着马刀,( )着手榴弹,( )着敌人密集的枪弹,(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有改动)
【1】选择正确动词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拿 攀 背 带 冒
【2】战士们飞夺泸定桥时遇到的困难有( )(多选)
A. 没有武器 B. 桥上无板 C. 敌人固守 D. 敌人火攻
【3】“飞过来吧”含有什么意思?( )(多选)
A. 在敌人眼中,这没有木板的铁索是无法过的,除非能长翅膀“飞”。
B. 在敌人看来,红军就算能攀索过来,在他们强大的火力封锁下,也无法到达桥头,除非能从空中突然“飞”降下来。
C. 敌人十分狂妄,瞧不起红军。
【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成语。
(1)形容事态极其危险。(__________)
(2)奋勇直前,不顾生命。(__________)
【5】读了文章,你对飞夺泸定桥的红军战士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漫游。
山茶花
有一次,我问一位老农:“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他乐呵呵地说:“你没有看到山茶花骨朵的那股特别劲吗?”
我这才注意起花骨朵来。果真特别!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花骨朵。山茶花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花的骨朵是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工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啊!山茶花的骨朵,好一股特别劲儿!
(1)写出文中的反问句和设问句,并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
设问句:
改成陈述句:
(2)为什么说山茶花特别美?(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并画上波浪线。
15、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有谁见过这样劳苦、这样简朴的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通过描写对周围事物的感受表现自己的心情。
在全市举办的作文比赛中,我脱颖而出,站在了冠军领奖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小明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大大改进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岩缝中的小草,心向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乐观顽强地生长;山谷里的小溪,神往着天涯的壮阔海洋,昼夜不歇地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转述句。
奶奶对我说:“我去跳广场舞了,你在家要注意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开心作文。
生活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之书,它给我们以启迪、思考。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财富。请你以“______最珍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达顺畅,情感真挚。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