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反义词
踌躇—________ 憎恨—________ 颓唐—________
2、关联词填空。
1.( )不注意用眼卫生,( )会影响你的视力。
2.这口井里的水( )清凉,( )甘甜。
3.花( )很多,( )没有奇花异草。
4.工人抓紧施工,( )抢今天一秒,( )等明天一天。
3、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一枝一叶总关情。
4、给诗句填上数字。(4分)
(1)白发( )千丈,缘愁似个长。
(2)南朝(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 )十古来稀。
5、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词语。
国庆70周年yuè bīng_____中,三军仪仗队的51名女队员首次亮相,令无数国人rè xuè fèi téng_____。她们身着陆、海、空三军zhì fú_____,用时66秒,通过96米的受阅jù lí_____,做到分秒不差,毫厘不错。为此,她们在训练中精益求精,将各种困难视若等闲。
6、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句中“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下列诗句与前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后两句诗驰骋想象,淘金者表示要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____的气概,同时寄托了淘金者心中对______的向往。
7、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3】“鬓毛衰”的“衰”意思是( )
A.衰弱
B.头发稀少
C.头发花白
【4】下面与思乡之情无关的诗句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liè)趄(qie)。他手中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高喊:“钱跑了,快抢啊!”霎时整个路口喧腾了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回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有多久,风似乎有些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在他的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来老人有点情面难却,便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数完,只见老人略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围在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有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互相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助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老大爷。”说完,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上“√”。
散落(sǎn sàn) 瞅着(qiū chǒu)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顿时( ) 喧闹( ) 马上(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5】用“ ”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6】文中“抢钱”二字使用了引号,那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短文后,你想对谁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在线
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造就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霜霜,鞠躬,叫师傅,以后每星期跟着师傅练三次毯子功。”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爱娇宠的态度,绷着脸对我说。
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
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溺爱( ) 转移( ) 惊讶( ) 柔弱( )
(2)先用“ ”把第1、2自然段中的两个比喻句画出来,然后说说它们的本体、喻体和作用。
①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2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句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的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了课文中的小新凤霞练戏的经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陕北的雪
①在陕北,初冬的雪,常伴点小风,轻悠悠的,像含羞的舞者。她们身着素衣,飘飘扬扬,晃晃悠悠,似带着醉意,纵论一方时空。高楼上、窑洞上、庙檐上、树头上、河流上……都飞旋着她们妙美的身影,精灵似的一朵一朵,都不忍落地。
②初冬落雪,谈不上壮观,但极为优雅。走在这样的天气里,谁都会神清气爽。一朵接着一朵,额头的一朵刚化,脸颊的一朵就来;鼻梁的一朵稍停,耳畔的一朵溜走;袖口的一朵飞来,鞋面的一朵就藏。藏了飞了,像个清新剂,眼前都是旋转的镜面,相互抚摸着,融汇着,映照着,原本朴素的世界,一下就敞开了,明清了,飞升了。
③但这样的气温里,雪不会落得太久,落着落着就慢了,落着落着就歇了。人们漫步雪中,耳边都是微轻的“咯吱咯吱”,好似生命叩问大地的回音。
④进入隆冬,天气的眉头锁得更紧,一副零下20摄氏度上下的表情。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人感觉无处躲藏,身上的热气也仿佛抽出了许多。盼着,盼着,大雪总会赶来,每个陕北人都会感受到雪的恩赐,感受到雪的雄阔、壮美。天阴着阴着,脸色越来越沉。雪的脚步近了,近了,窸(xī)窸窣(sū)窣的,像(1);飘着飘着,体形就大了,像(2) ;飘着飘着,像(3) ,呈帘状向大地坠涌。
⑤雪越下越大,宛如手擎巨笔的画王,一笔一笔,把榆林绘成一个紧抱臂膀、跨步东行的雪人。那前倾的头颈是府谷;壮实的躯干是神木、榆阳、佳县、横山、米脂;两条奔跑的腿,一条是子洲、绥德、吴堡、清涧,一条是靖边、定边。雪越下越大,一笔一笔,把延安绘成雄壮的手臂,吴起、志丹、安塞、宝塔、延长、宜君……它们拔山举鼎,将榆林高高托起。
⑥陕北的雪,下着下着,就下出了声势;越下越大,就下出了神采。你看吧,红碱淖的湖面,翻越着年华,好似在奔跑中壮阔;傲雪凌霜的杨家城,挥舞着刀箭戟矛,喊出宋朝,喊出一个个王朝,喊出家国情怀;人头坑上的石峁城,不屈的先民们,扑上皑皑雪山,一副征战的胜姿。雪越下越大,在历史的冰河里,打开“塞上小碑林”红石峡;雪像运动健儿,攀上翘望长城的要塞镇北台,攀上巍巍道观白云山,望见睡梦中的黄河,望见神迹般的大姨谷;登上屹立于大漠的统万城,在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里尽情逛游。看吧,雪越跑越快,拥抱革命圣地象征的宝塔山,仿佛听到中共中央在延安报时和报警的声音。看吧,越跑越快,跑到壶口,瀑布在龙漕里的凝重吟唱,都融化在大雪里。看吧,看吧!越跑越快,朝仰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人们仿佛看到历代帝王的盛大祭祀。
⑦大地像容器,在无边的容器里,雪帘加深着雪被的厚度。眼前壮美的景象,让人联想《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i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党中央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东征抗日。毛泽东率军从瓦窑堡出发,途经袁家沟,看着雪花素裹的壮丽河山,感觉朵朵雪花,就是身披银甲的战士,将荡平一个黑暗的旧世界……可以说,雪是创作的诱因是精神的蕴藏,是陕北革命的催化剂,催生出豪迈、信念、光明。
⑧在这样的雪夜里,陕北人会聚在窑洞里、平房中、楼房上,斟满收获的喜酒,和美地畅聊家常,看着电视,玩着手机,吃着陕北特色饭,大烩菜、钱钱饭、油糕粉汤、洋芋擦擦……他们有时会这家走到那家,那家转到这家,人越转越多,情调来了,拉拉二胡,弹弹三弦,吹吹唢呐,也会唱唱酸曲,扭扭秧歌,听听说书,感受民俗风情的妙趣。
⑨雪落陕北,落出万千圣洁,落出一种精神。
(选自2021年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文章写了初冬的雪和隆冬的雪,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三个喻体填入第④段横线处,并说说理由。
A.漫天的花瓣 B.飘飞的柳絮 C.撕破的棉絮
【3】第⑤⑥⑦三段中出现了陕北众多的地名,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中“一种精神”的具体内容,并联系生活说说这种精神的当下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读课文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的声音 这声音 , !
【1】将最后一段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提示填空。
文中“________”这个词表现了五壮士高大的英雄形象;“________”一词表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藐视;词语“眺望”表现了五壮士对连队和群众的深情;词语“________”表现了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用“ ”画出表现五壮士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的句子。
【4】五位壮士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材料。
①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饥饿又开始折磨汤姆和贝琪。汤姆拿出一小块喜ɡāo分给贝琪吃,可是越吃越觉得饿得慌,那块小得可怜的喜ɡāo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食欲。
②过了一会儿,汤姆说:“嘘,你听见了吗?”
③两人屏住呼吸静心听着,远处传来一阵模糊不清的喊叫声。汤姆立即搭上腔,拉着贝琪的手,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摸suǒ着进入通道,这时声音明显近了些。
④“是他们!”汤姆说,“贝琪,我们现在有救了!”
⑤两个被困在山洞里的“囚fàn”高兴得几乎发狂。但是,因为脚下都是坑坑洼洼,他俩走得很慢。说着,就碰到一个坑,他俩停下脚步。那坑很深,汤姆pā在地上,尽量伸手去摸,可是根本摸不到坑底。看样子,他们必须呆在这里,等待sōu寻的人过来。他俩继续听,本来就很遥远的喊叫声,现在听起来更远了。一会儿工夫后,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了。真是倒méi透顶!汤姆直喊得sǎnɡ子都yǎ了也无济于事。
⑥汤姆不灰心,他满怀希望地和贝琪说着话。可过了一段令人jiāo虑的时间后,再也没有听见那远去的喊叫声。他俩只好摸suǒ着回到泉水旁。他们又睡了一觉,醒来后更加饥肠辘辘,痛苦不kān。
⑦汤姆突然想到,附近有许多叉路口,与其在这里着急,不如去碰碰运气。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风筝线,把它系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和贝琪一起上了路。汤姆前头走,边走边放线。大约走出二十步远,通道到了尽头。汤姆跪下来,往下摸着,摸到拐角处,又使劲往左边摸。这时,不到二十mǎ的地方有只手,拿着点rán的蜡烛,从石头后面出来了。汤姆大喝一声,那只手的主人——印第安·乔的身体立即露了出来。汤姆被吓得动弹不得。紧接着那西班牙人bá腿就跑,转眼就不见了。真是谢天谢地!汤姆想,印第安·乔没听出他是谁,否则会过来杀了他,以报他在法庭上作证之仇。山洞里的回音让人无法辨出谁是谁,毫无疑问这就是印第安·乔没能认出他的原因。汤姆这样合计着,被吓得浑身无力。他想,要是还有气力回到泉水边,一定呆在那里,无论怎样都不再去冒险,碰上印第安·乔就完蛋了。他很谨慎,没有对贝琪说出看到了什么,他说他大喝一声只是为了碰碰运气。
⑧害怕是次要的,主要的问题是饥饿和疲fá。他俩在泉水旁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醒来时,饥饿难忍。汤姆提议重新找一条出路。他现在觉得就是遇到印第安·乔和别的危险也不怕,问题是贝琪虚弱得很。她说她就原地呆着等待死亡。她对汤姆说,他自己可以顺着风筝线去找出路,但要不时回来和她说说话,她还让他保证在最后时刻来临时,一定要守在她身旁,握着她的手,这样一直握下去。
⑨汤姆sǎnɡ子里有种哽噎的感觉,表面上却还装出信心十足的样子:别人一定会找来,救他俩出洞。
——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字。(7 分)
pā( )在地上 喜ɡāo( ) 囚fàn( ) 疲fá( ) jiāo( )虑
sōu( )寻 摸suǒ( ) 倒méi( ) rán( )点 bá( )腿就跑
sǎnɡ( )子 yǎ( )了 痛苦不kān( ) 二十mǎ( )
【2】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本篇选文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选文,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写一写, 最少总结两点。
他_____,因为____________;
他_____,因为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是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温暖的母爱。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人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亲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合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在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是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盂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①德劭( shào):品德美好。②醍醐(tí hú ):古时从牛奶中提炼出的精华。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④遮(zhē):几乎,差不多。
【1】本文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这”指代的是____________。
【3】文章四五段阐述了谈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的价值和意义,不符合文段意思的是哪几项,有几项选几项(___)
A.可以知道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
B.想起母亲,眼泪便立即潸潸涌出,甚至在睡梦里哭醒。
C.即使华佗或岐伯也无法医治“我”心中的创伤。
D.可以获得甜蜜和温馨,净化和抚慰自己的灵魂。
E.在悲伤的时候,会化悲为喜,抖擞精神,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4】《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段末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德斯堡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的苹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儿对妈妈说:“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翻译成现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习课上,教室里十分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做题。
(1)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修改病句)
(2)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续写:
(3)她望着我。(扩句)
17、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9、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一走进公园,就看到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如果我是一艘小船,妈妈就是温馨的港湾,让我幸福停靠;如果我是一颗种子,妈妈就是一方沃土,让我茁壮成长;母爱,伟大的母爱,让我心中阳光永驻。”请以“母爱”为主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习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