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人物精神美。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人物:有_____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有____________的党支部书记,有____________的桑娜夫妇,有____________的贝多芬……他们是一面面旗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2)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声音:那是“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愁和“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豪迈,也是“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的乐观和“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的捍卫,还是“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的民族脊梁。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他“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4)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谷杂粮”中的“五谷”是指______、______、黍、______、稷。我还知道“五音”包含______、______、角、徵、______。
2、读拼音,写汉字。
(1)马小跳被木ɡùn(____) 碰了一下脑袋,pā(____) 在地上直叫唤,表情有些jǔ(____) 丧。
(2)一块陨石,shànɡ(____) 可不能jiē(____) 示一个星球全部秘密,却能为我们解开一些mí(____)团。
(3)天气干zào(____) ,爸爸qīnɡ(____) 注大量心血chóu(____)措资金搞的试验田就要毁掉,急的爸爸直duò(____) 脚。
3、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丁香结》一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写了丁香花的外在,又联想到有关丁香花的诗句,引发了作者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使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启迪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闰土》一文通过写“我”和闰土交谈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形象。
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叙述顺序是: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下悬崖。
5.《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在首都北京举行__________的盛况,是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先讲大典开始前____________的大致情况,然后讲_______________,接着讲___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身在异乡的季羡林食不下咽、___________________(qǐn bù ān xí ),这是思念的愁苦;
__________________(bǎo jīng fēng shuāng)的老人对海鸥悉心的照料,这是无私的付出;垂暮之年的嘎羧,回到曾经_________________(yù xuè bó shā)的战场,这是英雄的抉择;伯牙遇子期,知音传佳话,这是让后人 __________________(jīn jīn lè dào)的故事。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的,整个事件可以概括为: “接受任务→_引上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勇跳崖”。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这声音”指的是口号: _______________
2._____年____月___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______举行典礼。《开国大典》按照_________的顺序叙述描述了_______、举行典礼_____、_______四个场面。
6、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阿(ā)谁 冢(zhuó)累累
B.狗窦(doù ) 雉(zhì)
C.松柏(bǎi) 舂(chūn)
D.羹(gēng) 贻(yí)
【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zhǒng):山顶。
B.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C.贻(yí):送,赠送
D.雉:野鸡
【3】这是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C.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D.汉乐府诗常常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反映广阔背景,
【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对仗 D.夸张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B.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C.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D.《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6】下面关于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B.全诗写尽了人生苦难、社会遭遇,乃至更多人同样的遭遇,对社会发出强烈控诉。
C.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D.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7、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1】这节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节诗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_,写出了三黑把地耙得____________。
【3】用这节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古诗《过故人庄》,并完成填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解释下列字词。
过:_____________ 鸡黍:_____________
轩:_____________ 话桑麻:_____________
【2】诗中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_________。三、四句是描写_________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____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像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B. 颔联描写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远景,绿树环合,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大,优雅恬静;下句是近景,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景象。
C. 颈联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D. 尾联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悦,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言有尽而意无穷。
【4】诗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延伸阅读
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距易县县城大约45公里,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1941年秋天,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和群众转移,将日寇引上棋盘陀,这里三面都是绝壁,异常险要。在子弹用尽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五位战士砸碎枪支纵身跳下悬崖。如今,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巍然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塔高二十多米,正面刻有聂荣臻元帅书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塔底层有五勇士头像浮雕。因此,这里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牙山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那里风光绮丽,山上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动物有黄羊、锦鸡等,植物有松、柏、桦、枫等北方树种两三百种之多。人们涉足游览,可尽享森林浴之妙。秋季金风送爽时,坡岗沟壑之间,红叶吐艳,层林尽染,放眼望去,漫山猩红,可与香山红叶相媲美。
狼牙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我爱你!
【1】短文内容精彩回放。
短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狼牙山,—是_______,二是_______,让我们了解到狼牙山是一座,_________的山,也是一座__________的山。
【2】小小分析员。
(1)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因此叫__________。
(2)用“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如何理解狼牙山是“英雄的山,美丽的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我们了解了感人的抗战故事,感受到了狼牙山的美丽景色,请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狼牙山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欣赏。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迅速扑过去用双手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张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是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⑪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⑫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⑬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对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敬畏。
B.表达对孱弱而顽强的生命的敬佩之意。
C.表达对儿子的愧疚。
D.表达对自己伤害生命的行为的愧疚、自责。
【2】短文第④自然段“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第⑧自然段“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两次提到“流血”,下列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次流血程度不同,说明蚂蚱受到了重创。
B.突出了蚂蚱为重获自由不懈努力的精神。
C.体现了蚂蚱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
D.说明蚂蚱的壮举在人世间不可能发生。
【3】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将“我”对蚂蚱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补充完整。
(____)→难以想象→(____)→(____)→鞠躬
【4】第②自然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蚂蚱的行为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火________风威,风________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________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1】按原文填空。
【2】选文第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的船队着火后火势蔓延快还是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几个词写出了火光亮?从哪句话可看出烟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给大家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牛郎织女(节选)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 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似乎少了许多,亨,它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1】“从此以后”是指从__________以后。
【2】文中“隔河相望”的情景让人想到了一个成语:近在咫尺,__________。它写出了__________ 。
13、阅读直通车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 )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 )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远古大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1】选择下面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
看到 听见 嗅到
【2】给文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它们”是指______
A.落花 B.落叶 C.落花和落叶
(2)“别有深意的仪式”是指______
A.花朵盛开和落下的盛大典礼,极为隆重。
B.“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别有深意”是指花朵落下有自己的目的,别有用心。
1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月台左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笔写着当天的天气预报和早晨的报纸摘要。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月台上,有两三个挑着箩筐的农民,正准备上车进城。几步以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
【1】语段主要写了________。作者从小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表达了这个意思。
【2】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小站的布置?
________
1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加工厂。
(1)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孩子们在家中能照样有声有色地玩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会去睡觉吧。”(改为转述句)
2.用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温和(气候不冷不热 使人感到亲切)
3.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病句。
只要山势多么险峻,他就敢攀登。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4.仿写句子。
白桦林银白的树干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5.选择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a用于引文的省略;b用于列举的省略;c用在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①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 )
②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
③秋天到了,果子挂满枝头,橙子、柚子、葡萄、苹果……一派丰收景象。( )
18、句子大观园
1.新冠病毒被勇敢的白衣战士打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风那么大,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用上夸张手法)
(2)木棉花被风吹得到处飘荡。(改为把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人读书要认真,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
(4)根据下面情景,描写弟弟高兴的句子。
我们一家要去野炊,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革命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题目的内容,认真阅读要求,完成习作。字数不少于450字。
我的年度汉字
提示:有报道称中国2019年的年度汉字是“稳”(政治稳、经济稳,一切为了稳)可以看出年度汉字反映了一年的大事情,大特点。那么,哪个汉字最能表现出你2020年的精彩和特点呢?围绕这个字写一件或几件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