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宁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补充成语。

    _______不安

       _______截铁

    __________

  • 2、按《古诗三首》内容填空。

    (1)唐宋八大家:唐代______________和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2)《浪淘沙》作者是代诗人__,这首诗写作者真实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贝多芬是___国伟大的音乐家,被尊称为_____。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如___________

    2.同到牵牛织女家是联系《___》的故事知道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黄河之水仿佛往天上奔流而去,从而体会到了诗中黄河的 ______气势。

    3.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

    5.俗话说一动不如______古诗也说此时无声_________

    6.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我知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______、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有《_______、柳公权的书法代表作有《_____、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作有《_______

    7.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

    8.钟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9.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

  • 4、给下面的字组词,再换部首或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 )____( )     ( )____( )

    轴zhóu( )____( )     豁huō( )____( )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丁香结》一文中,作者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丁香花,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______的“丁香结”,最后发出“______”的感叹。

    2.“云烟万里觅知音,高山流水传佳话”说的就是《______》的故事。“锺子期死,伯牙______,终身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道出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人们常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 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⑤一枝一叶:本意指竹子的每束枝叶,暗喻民间的老百姓的点点滴滴。⑥关情:关心,动情。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请从诗句中找出两个动词,分别填在横线上。

    一个“______”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一个“______”字,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给亿万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形象。

    2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写的诗句:“横眉冷对______________甘为孺子牛。”

    3选一选。

    这节小诗运用______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批判了反动统计者凶暴的本质。

    A. 烘托 B. 对比

  • 8、阅读下面两首诗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___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____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是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被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如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  )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  )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  )陌生黑暗的,(  )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就是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摩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心灵。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灌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

    (2)情有独钟: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章中的括号内。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3】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句话。

    例: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一下。

    第一件: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

    【6】阅读全文,简要说说小群为书包责怪父亲时,父亲为什么愣住了,半天没吱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真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父亲追悼会上的一句话震撼了小群,又“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1)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是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掌心化雪》,完成小题。

    掌心化雪

    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自己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地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哦。”

    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句。她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有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的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这句话带着温暖,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只有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接过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围巾,戴着那副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后来她读大学了,出来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请他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地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人,到了那里,把礼物放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我们来做个游戏。”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都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的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地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她”在遇见年轻的语文老师后,落荒而逃的原因是(       

    A.怕别人窥见她的贫穷

    B.怕人知道她的自卑

    C.怕人看见她的旧棉衣

    D.怕人知道她父亲的离世

    【2】“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接过奖品。”这句话写出了“她”领奖时(       )的心情。

    A.自卑

    B.喜悦

    C.害怕

    D.急切

    【3】年轻的语文老师对“她”的爱可以说是(       

    A.春风吹又生

    B.润物细无声

    C.报得三春晖

    D.万物生光辉

    【4】老师的批语“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这句话很美,它的含义最准确的是哪项(       

    A.掌心有温度,会把雪融化成水。

    B.这句话是说再冰冷的心,都会被人的关怀温暖。

    C.雪虽然是冷的,但它的温度始终不敌掌心的温度,最终会融化成暖暖的水。

    D.不仅是说掌心的温度能把雪融化成水,更是说对他人的关怀,会温暖他人的心灵。

    【5】当“她”写下“雪是美的,也是冷的”时,“她”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她”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接过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材料,说说这位江湖郎中究竟错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下。

    古时候,有个人突然犯腹痛,只得请一个江湖郎中看病。郎中翻开医书,只见上面写着:“腹痛,巴豆不可轻用。”于是,他给病人开出了大剂巴豆治病。结果,病人吃了巴豆,不久就死了,家属将郎中告到了县衙,见官时他竟振振有词:“巴豆不可轻用,不就是要重用吗?” 一时,令审案的县官哭笑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永春佛手茶

    苏坑镇是福建省永春县北部一个具有380多年产茶历史的茶叶之乡。该镇生产的佛手茶叶对消化道疾病和哮喘病等具有独特的辅助疗效,被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及知名茶叶专家誉为乌龙茶珍品。“_______”,长期以来,苏杭茶叶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但市场不见扩大,茶农增收缓慢,究其原因就是知名度不高,使优质传统名茶一直处于“_______”的境地。

    1对“清新福建”的图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图标提取代表清新福建特色的“绿水”“青山”“阳光”“空气”“海洋”“水仙花”等元素,组合成“福”字图形。

    B.“福”字作为主元素图形,体现出福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福”为名的省份,凸显“福”的文化,寓意“福山”“福水”“福气”。

    C.旨在告诉我们要学会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D.图标整体清新自然,将清新福建的内涵和特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2材料二中①处和②处应依次填入(   )

    A.酒香也怕巷子深   养在深闺人未识

    B.酒香不怕巷子深   永春佛手天下知

    C.芝麻开花节节高   柳暗花明又一村

    D.天生我材必有用   青出于蓝胜于蓝

    3下面对永春佛手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佛手茶叶对消化道疾病和哮喘病等具有独特的辅助疗效。

    B.佛手茶被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及知名茶叶专家誉为乌龙茶珍品。

    C.苏坑茶叶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D.因为虚假宣传,所以永春佛手茶市场不见扩大,茶农增收缓慢。

    4请你为永春佛手茶设计一条广告语:__________

  • 13、阅读展示。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的生产过程就是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的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威廉·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1】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妙处: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第③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画水线句子中“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你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说同学们不要长期饮用塑料瓶装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这三个自然段按___顺序,写了______两个程序。

    2“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 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当时你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路边的小杨树在风中发出阵阵响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

  • 17、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2.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3.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所以一切生命都需要它。(修改病句)

    4.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5.父亲对我说打我不是为别的事,就为我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把两句话用关联词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郭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物无言却有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5.甲虫振着翅膀。(改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改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为反问句。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要的。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要求: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1.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450字。

    2.本学期我们学过许多课文:有与大自然亲近的,有表达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的,有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还有表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情感的……请选择本册教材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