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忆读过的课文,填空:
(1)《书戴嵩画牛》中“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_____,“拊掌”的意思是______。
(2)由“知音”一词,我会想到故事《______》,会想到伯牙,钟子期在一起的情景,会想到成语______。
2、走进中华文化瑰宝。
中华的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三”和“五”都是受到尊崇的数字,有着尊贵、吉祥的含义。岁寒三友就是指松、__________、梅,五行指∶______________,五彩指____________,五音指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______
2.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______
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______
4.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______
4、读句子,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1)“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从这句话看“丁香结”象征着_______。我会写有关丁香结的诗:“________,_______。”
(2)“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这句话从________和______的角度(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填序号),写出了丁香花的____。
5、看拼音,写汉字。
(1)大家为xī(____)牲的战士举行了zànɡ(____)礼。
(2)他应yāo(____)参加了中yānɡ(____)电视台的联欢晚会。
6、阅读诗歌片段内容,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根据诗意,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关联词。
有的人______活着,______他已经死了;有的人______死了,_______他还活着。
【2】本小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全然不同,请将正确的理解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序号)。
A.作者的鄙视和轻蔑 B.作者的肯定和赞美 C.作者的痛恨和咒骂 D.作者的惋惜和怀念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____________, 第二个“活”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_____________,第二个“死”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望大陆
葬我于( )之上兮,望我故乡;
( )不可见兮,永不( )。
葬我于( )之上兮,望我大陆;
( )不可见兮,只有( )。
( ),( );
山之上,国有殇!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望大陆》的作者是()
A.于右任 B.杜甫
3.本文以( )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充满着浓郁( )、期盼回归的眼睛。
4.想一想,诗人为什么在第一、二两小节写到要“望我大陆”“望我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本诗作者宋代词人______,号_______,与其父苏洵、其弟_______合称“三苏”。
【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______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_______,把雨比作________。
【3】本诗后两句中“ ”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我能再写一句有关雨的诗句。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国家大剧院
①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②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③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④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⑤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⑥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⑦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⑧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规则相见,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⑨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1】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由 向 的 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 )
A.内、外、空间
B.前、后、空间
C.外、内、空间
D.后、前、空间
【2】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水下廊道”“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主要建筑风格,正确的是( )
A.“水下廊道”的主要建筑风格是:凝重典雅。
B.“歌剧院”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时隐时现。
C.“音乐厅”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清新而高雅。
D.“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条纹规则相见。
【3】文章首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A.作比较,通过比较国家大剧院壳体和“蘑菇灯”的样子,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的特点。
B.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国家大剧院壳体表面的“蘑菇灯”像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的特点。
C.举例子,通过举“蘑菇灯”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的特点。
D.引用,引用“蘑菇灯”这一有趣的说法,让我们感受到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的特点。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对国家大剧院的介绍?( )
A.国家大剧院的外观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B.国家大剧院的地理位置。
C.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及其风格。
D.国家大剧院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地位。
【5】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 )
A.国家大剧院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B.国家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C.国家大剧院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
D.国家大剧院有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dé děi)不开凿隧道,其中数(shǔ shù)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tiāo tiǎo)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bèi pèi)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liáng liàng),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 “毅”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商”字是________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山势高,岩层厚,他采用的办法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遇到的困难是隧道长1100多米,他采用的办法是什么?由此,体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具体说明“中部凿井法”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眼睛的话
小朋友都认识我吗?我是眼睛。
我的作用不用说你们也知道:人们走路、看书、写字等,哪一样也离不开我。可是我的小主
人却不知道爱护我。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儿鸣叫,我的小主人一早起来就向“知识学校”走去。走在路上,他随手拿了一本《作文精选》便看起来,使我离书一远一近地来回晃动,累得我真是又酸又困。劳累了一天,晚上我想好好休息一下,谁知,我的小主人又拿起《科学杂志》躺在床上看起来,一看就是一小时,累得我直流泪。我哀求他说:“别看了,主人!”可他却不耐烦地说:“吵,吵,吵什么,真讨厌。”唉,真没办法。小主人写字时,本应让我和书本一尺远,可小主人却偏偏使我和书本离得那么近,我好费力啊!这样时间长了,我生病了。小主人只好带我上医院,给我找了个小伙伴——眼镜。从此以后,我只有依靠伙伴来帮忙才能为小主人服务。
我真为有这样的小主人而难过。我多么希望小主人能够正确使用我,使我永远健康!
【1】本文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把_ 当作 来写的。
【2】本文通过哪种方式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请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上“√”。
①边叙事边抒情。 ( )
②借助景物描写来抒情。 ( )
③用联想来表达感情。 ( )
【3】阅读短文的第3自然段,看看“我”为什么会生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你的眼睛不生病,从现在起,你打算怎样保护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来了,我和爸爸来到杭州西湖,也加入了闹元宵的人流中。
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那一盏盏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鲤鱼”,雪白的“玉兔”……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金黄色的“巨龙”,啊,真神气!我看得目瞪口呆。只见那只“巨龙”张着血盆似的大嘴,鼻子翘得老高,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金黄色的龙身上披满了金甲,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位外国人对着“巨龙”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好!”那金光闪闪的“金鱼”仿佛真的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它蠕动着身子,摆动着美丽的大尾巴,眼睛像滚动的球似的,不停地转,真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元宵节可真热闹啊!
【1】读短文,填空。
这篇短文描写的花灯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写出了花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2】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选取你感兴趣的话题,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传统文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这三个自然段按(___)顺序,写了(___)和(___)两个程序。
【2】“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 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当时你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内容我了解
(1)本文三首古诗都是写的是 的景色。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诗的前两句是( )。
(3)《望岳》的作者是( )描写的是( ),诗中有两句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名句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4)默写《浪淘沙》并用手中的画笔为这首诗画一幅画。
15、按要求写句子。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
(2)我们把整个任务顺利完成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
16、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字。请将句子中的“说”改一改。
19、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20、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1)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班上同学中,有人崇拜运动员,有人崇拜科学家,有人崇拜歌星影星……你是不是也有崇拜的偶像呢?你是不是也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呢?
请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