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谚( ) 鹃( ) 辅( ) 词( )
颜( ) 绢( ) 甫( ) 祠( )
2、读拼音,写同音字。
yá lán làn gòng kāng
天(______) (______)天 灿(______) (______)献 健(______)
悬(______) (______)球 泛(______) (______)同 (______)慨
3、给下列词语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我们要积极的面对生活,不能稍有不顺就自甘堕落。( )
2.生活的真谛在于寻求不断进步的欲望。 ( )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慎重考虑。( )
4、给下面的字各加两个偏旁组成新的字。
逢(____)(____) 监(____)(____) 暴(____)(____)
5、读拼音,将词语正确、规范地写在括号里。
(1)过年啦,真热闹!逛xiǎo tān( ),办年货,吃jiǎo zi( ),庆团圆;rán ( )烟花,hè( )新年。大人小孩笑呵呵,tōnɡ xiāo( )守岁迎新春。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pái huái( )外,又剩些什么呢?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理想
穆旦
一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
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
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
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
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
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空屋
而无主人,它紧紧闭着门窗,
生活的四壁堆积着灰尘,
外面在叩门,里面寂无音响。
那么打开吧,生命在呼喊:
让一个精灵从邪恶的远方
侵入他的心,把他折磨够,
因为他在地面看见了天堂。
二
理想是个迷宫,按照它的逻辑
你越走越达不到目的地。
呵,理想,多么美好的感情,
但等它流到现实的冰窟中,
你看到的就是北方的荒原,
使你丰富的心倾家荡产。
“我是一个最合理的设想,
我立足在坚实的土壤上,”
但现实是一片阴险的流沙,
只有泥污的脚才能通过它。
“我给人指出崇高的道路,
我的明光能照澈你的迷雾,”
别管有多少人为她献身,
我们的智慧终于来自疑问。
毫无疑问吗?那就跟着她走,
像追鬼火不知扑到哪一头。
【1】从诗中找出一句能反映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句子,用“______”标出。
【2】“我的明光能照澈你的迷雾”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想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以第2节为例找出这些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长征途中的五幅“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攀(五岭) 越______ 渡______ 夺______翻______
【4】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改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江月:词牌名
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C.说:通“悦”,高兴
D.见:通“现”,出现
【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3】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事物: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 。
【4】词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课文内容填空: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 ,露珠 。
2.我想它一定是( )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 )地前进着。它不断地( ),终于走出一条路。这真是一只 的小甲虫,具有游侠 的品质。
3.大街小巷里,( )的小圆虫,披着( )的衣服,在这些( )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象( ),逗得多少虫子( )。
这些句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不仅写出了小圆虫的 ,也写出了观看者的 。
4.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作者把自己当作了
5.它们( 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
10、阅读理解。
①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十八岁了,她第一次离开挪威西部的大森林来到首都奥斯陆,第一次参加一个在公园举行的露天音乐会。白桦树上的彩灯,庄严华丽的舞台,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使她入迷了。
②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台上的报幕人分明在向观众报告:“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的得意作品——《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③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有名的音乐家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而且会将一支乐曲献给她呢?起初,她无法静听音乐。渐渐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啊,她明白了。她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
④那时,她还是一个八岁的金发小姑娘。秋天,她提着篮子到森林中去捡野果。在林间小道上,她遇到了一个正在散步的穿着风衣的人。那人虽然是一个城里人,却异常和气。他帮她提着装满了野果的篮子,一边送她回家,一边微笑着说:“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我口袋里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了。”但他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⑤现在她知道了,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而且用这样奇妙的方式。他的乐曲会传遍四方,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是最好的礼物!
⑥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从交响乐的洪流里感受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1】读句子,体会人物心情。
(1)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
(2)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 )
【2】乐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是______(人名)答应送给______(人名)的礼物。这首交响乐,让她联想到了______(地点)的风光。
【3】通过第4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这首交响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______。
【4】请你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 ”里,并说说你的理由。
11、阅读感悟。
外婆的手纹
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
②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③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A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④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只有在盛大的节日。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⑤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叫声和影子落在外婆的心上和手上,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舅舅说过,你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⑥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⑦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真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只是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 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
⑧我让妻子学着用针线把它们临摹下来,仿做几双,一双留下作为家庭文物,还有的让女儿用。可是妻子说 商店里多的是鞋垫 电脑画图也很好看 现在 谁还动手做这种活 这早已是过时的手艺了 女儿在一旁附和 早已过时了 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我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⑨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的手纹和心境。B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这手纹。
⑽我看见天空上的云朵和月光。我看见水里的鱼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临摹(mú mó)附和(hé hè)淙淙(cóng zōng)
【2】给短文第8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两次写到“样式”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婆心中的“样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外婆____________
【4】仔细品读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注意加点部分,体会其表达效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说说,“外婆的手艺好”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分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⑦自然段中“我的私人文物”指什么?我“保存”复制”这个“文物”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题目能不能换成“外婆的手艺”?为什么?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共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长____者 边缘____ yán____续 黝____黑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 粗壮——_______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与理解。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平均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玉米在全球约60%的地区增加收成约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在全球约65%的地区损失约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100亿至150亿千克。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千克。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
【1】第②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全球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
B.全球平均气温下降,全球各种粮食的产量都会减少
C.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将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4】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为文章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写在文末的横线上。
14、阅读理解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rú)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得影响。________
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__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后填空。
文中可以用来解释“感恩”意思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侄儿向________感恩,“我”向________和________感恩,“我”的女儿向________感恩。
【4】请你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因“我”的感恩而快乐的几个句子。
【5】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以“感恩”为内容,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16、按要求写句子。
1.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会把矿产资源供给人类使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名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改为反问句)
_____
(2)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改比喻句)
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
(4)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们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园地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注意一定要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哟!
好斗的公鸡 都是时尚惹的祸 棋迷爸爸
那些难忘的时光 校园里的秘密 欢声笑语满校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