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填空。
(1)本学期,我认识了不少优秀人物,有______的鲁滨逊,______的汤姆·索亚,______的李大钊,以及______的老班长。
(2)于是——洗手的时候,_______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默默时,_______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_______过去……
(3)《寒食》中诗人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于谦《石灰吟》中表现诗人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当看到朋友不专心读书时,我会告诉他:“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6)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7)苟日新,_______,_______。
(8)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此不为_______。
(9)读书须用意,_______。
(10)良药______,忠言______。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1、( )有全国的老百姓的支持,( )我们的胜利就有保证。
2、毛主席( )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3、你( )能够刻苦用功,成绩( )会很快提高。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在古诗中,有很多事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与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诗人李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壮志难酬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于谦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质。
(2)小明被老师批评后心里很难受,爸爸却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听得进别人的批评,这有利于你的成长。”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意思。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猜测——_____ 发达——_____ 吸引——_____
紧密——_____ 足够——_____ 相似——_____
6、课内阅读。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__》。
7、阅读《浪淘沙·其七》,完成习题。
浪淘沙·其七 ①
〔唐〕刘禹锡
八月涛②声吼地来,头高数丈③触山回。
须臾④却入海门⑤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
①〔《浪淘沙·其七》〕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②〔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③〔头高数丈〕数丈高的浪头。
④〔须臾〕片刻。
⑤〔海门〕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南边龛山,北边赭山,两山相对耸立于江海汇合之处,就形成了海门。
【1】“头高数丈触山回”中“触”应解释为哪一项( )
A.接触
B.触摸
C.撞击
D.感触
【2】诗中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的是哪一句( )
A.八月涛声吼地来
B.头高数丈触山回
C.须臾却入海门去
D.卷起沙堆似雪堆
【3】诗中能体现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的词语是哪一项( )
A.雪堆
B.卷起
C.却入
D.须臾
【4】诗人由远而近,由动及静地描写了钱塘潮涨潮退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了八月钱塘潮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令人震撼。请选择潮涨或潮退其中一个镜头展开想象写下来。
_______
8、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1】这首诗中能突出表现松树的坚韧、耐寒苍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大自然本不能塑造修饰什么,万物可贵之处在于它们的本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处求芳草”一句中的“求”的意思是( )
A. 寻找、寻求 B. 祈求、请求 C. 索取
【4】画波浪线的诗句,描写了松树( )的品格。
A. 喜欢漂亮,做事慢条斯理
B. 在寒风中依然郁郁葱葱、坚强挺拔、不屈不挠
9、阅读练习。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 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间:“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___________
【2】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②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⑦自然段,根据提示,请从第②至第⑥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提示:①
②
③
④
【4】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1】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⑤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应该如何理解?(压迫:指对机体的某个部分加上压力。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追“屁”》。
追“屁”
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我认为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就是汽油味,比那种绿颜色的明星牌花露水气味要美妙得多。而汽油味中,我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于是跟大人走在马路上,我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去,鼻子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有一次跟哥哥出去,他发现我不停地用鼻子吸气,便问:“你在做什么?”我回答:“我在追汽车放出来的气。”哥哥大笑道:“这是汽车在放屁呀,你追屁干吗?”哥哥和我一起在马路边前俯后仰地大笑了好一阵。
笑归笑,可我的怪嗜好依旧未变,还是爱闻汽车排出来的气。因为做这件事很方便,走在马路上,你只要用鼻子使劲吸气便可以。后来我觉得空气中那汽油味太淡,而且稍纵即逝,闻起来总不过瘾,于是总想什么时候过瘾一下。终于想出办法来。一次,一辆摩托车停在我家弄堂口。摩托车尾部有一根粗粗的排气管,机器发动时会喷出又黑又浓的油气,我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一定可以闻得很过瘾。
我很耐心地在弄堂口等着,过了一会儿,摩托车的主人来了,等他坐到摩托车上,准备发动时,我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将鼻子凑近排气管的出口处等着。摩托车的主人当然没有发现身后有个小孩在地上趴着,只见他的脚用力踩动了几下,摩托车呼啸着箭一般蹿出去。而我呢,趴在路边几乎昏倒。
那一瞬间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随着那机器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把我整个儿包裹起来。根本没有什么美妙的气味,只有一股刺鼻的、几乎使人窒息的怪味从我的眼睛、鼻孔、嘴巴里钻进来,钻进我的脑子,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恨不得把肚皮里的一切东西都呕出来……天哪,这难道就是我曾迷恋过的汽油味儿!等我趴在地上缓过一口气来时,只见好几个人围在我身边看着我发笑,好像在看一个逗人发乐的小丑。原来,猛烈喷出的油气把我的脸熏得一片乌黑,我的模样狼狈而又滑稽……
从此以后,我开始讨厌汽油味,并且逐渐懂得,任何事情,做得过分以后,便会变得荒唐,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选自赵丽宏《追“屁”》)
【1】文中让“我”感到妙不可言的是( )
A.闻汽车排出的废气
B.闻花露水气味
C.追赶汽车
D.闻摩托车
【2】为了让自己闻汽油味闻得过瘾,“我”想出的办法是( )
A.在马路上用鼻子使劲吸
B.凑近摩托车排气管闻
C.追赶汽车放出来的尾气
D.和哥哥在弄堂口等着
【3】“从此以后,我开始讨厌汽油味”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感受到汽油味的难闻
B.汽油味让自己很难受
C.自己模样狼狈又滑稽
D.受到父母亲的批评
【4】文中“我”经历的心情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
A.讨厌—喜爱—渴望—期待—痛苦
B.渴望—喜爱—期待—痛苦—讨厌
C.喜爱—渴望—期待—痛苦—讨厌
D.喜爱—渴望—期待—讨厌—痛苦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追‘屁’”为题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等我趴在地上缓过一口气来时,只见好几个人围在我身边看着我发笑,好像在看一个逗人发乐的小丑”。想象围观的人对“我”说些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追“屁”这件事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什么“我”认为自己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13、课外阅读。
大山女孩的明灯
①“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这是张桂梅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②“哪怕我自己出钱,也一定要让山里女娃读书。”“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作为有着多年教师情怀的张桂梅,爱的本能让她决心在边疆民族地区办一所学校,改变山里女娃的命运!
③2008年,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十多年来,张桂梅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帮助18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办学获得了成功,受到社会关注。其办学秘诀是什么呢?
④原来,华坪女高的时间是以分钟计算的:早上5分钟洗漱完毕,10分钟早读到位,出操1分钟站好队,这里的学生出入教学楼、去食堂、回宿舍几乎都是跑着的。每天,张桂梅比学生都起得早,“姑娘们怕黑,提前把灯打开让她们更安心。”于是她一个人摸黑爬四楼,把走廊的灯全部点亮;学生跑步的时候,她就在队列边紧紧跟随;学生打扫校园时,她第一个来到校门口,拿着扫把和铲子等候。她还总是举着小喇叭喊:“快点儿,快点儿,别掉队!磨蹭什么?”张桂梅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有些“苛刻”,是因为她知道不“严”就无“勤”。华坪女高的课间操也是有特点的:每天上午10点后的20分钟里,同学们先集体背诵《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再唱跳《红色娘子军》等红色经典歌曲编成的健身舞。除此之外,还有听江姐、刘胡兰、赵一曼等英雄故事,定期举办“重温入党誓词,细怀伟人功绩”等主题教育活动。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得这么独特,为的是用红色文化引领女娃增强理想信念,培养女娃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她们铭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⑤张桂梅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枢门”。一件衣服穿十多年,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她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多年来,张桂梅先后捐出百万元。就连云南省政府奖励她的30万元,也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她还义务担任丽江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成了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献给了深山里的孩子们。
⑥张桂梅,以坚忍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1】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情景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文,引出主题
B.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D.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2】下列对文章的题目理解最深刻的一项是( )
A.寓意张桂梅是给大山里的女孩指明道路的人,是用知识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人,贯穿全文,点明中心。
B.寓意张桂梅是为大山里的女孩捐资助学的人,贯穿全文,点明中心。
C.寓意张桂梅是给大山里的女孩树立求学榜样的人,贯穿全文,点明中心。
D.寓意张桂梅是培养大山里的女孩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人,贯穿全文,点明中心。
【3】张桂梅校长“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得这么独特”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⑤段的一些数字描述的内容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想一想:张桂梅校长的办学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药品说明书部分内容,完成练习。
【药品名称】 小柴胡颗粒
【成分】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辅料为:蔗糖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颗粒,味甜。
……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一袋(10克)—2袋(20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②不宜在服药期间用滋补性中药。
③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④服药3天无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
【有效期】 36个月
【1】说明书中的“本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正误,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小明的爷爷患有糖尿病,他在服用小柴胡颗粒时应先咨询医生。( )
②小红的妈妈发烧到39℃,她在服用小柴胡颗粒时,特意加大了药量。( )
③小东的爸爸服用了小柴胡颗粒,晚上同朋友聚餐时喝了酒。 ( )
④小丽的爷爷连续服用小柴胡颗粒3天,病情不见好转,于是去医院就诊。( )
15、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战士们不是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鲁本准备礼物。(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边饺子里浸透着浓浓的母爱。(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边饺子里,有深深的母爱。花边饺子里,有我们对妈妈的爱。(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没有忘记心中那个秘密使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19、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与戏曲有关,如“压轴、有板有眼、科班出身”,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文章难道不是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强烈对比中彰显人物品质吗?
(2)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3)真正的伟人怎能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呢?
21、表达与交流。
生活有许多滋味:难过的、愤怒的、愧疚的……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写清楚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这样的感受的,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