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组课文让我们欣赏到了各种美。从伯牙的琴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与锺子期之间________的纯真友谊;从贝多芬的琴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_________的高尚情怀;从《京剧趣谈》的_____和_____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京剧的_____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shòu xuē(______) táo zuì(______)zī yuán(______) yī guì(______) cǎo píng(______)
3、回忆本册学习内容,根据要求填空。
(1)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曹植)
(2)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3)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4)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5)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
(6)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7)_____________中挂着一轮______________,下面是____________,都种着____________。(鲁迅《少年闰土》)
(8)在天底下,___________,而并不____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_____________。(老舍《草原》)
4、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近字组词
淌( ) 崖( ) 租( ) 燥( ) 篮( )
趟( ) 涯( ) 沮( ) 藻( ) 滥( )
6、课内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本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诗歌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平台。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孩子真烂漫。
_________________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批走俏货。
_________________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
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拟人的句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咏梅词写了梅花_____________的特点,赞扬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其中表现了梅花不居功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延伸阅读。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①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②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③。
【注释】①砌:台阶。②回廊:回旋的走廊。③看花:赏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胧月: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独:_________________
【2】六(1)班同学就这首诗在学习群里展开了讨论,请你指出错误的说法,并说明依据。
我觉得第_____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巨人看着窗外这情景,心情很不平静。他感慨万分地说:“我太自私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春天不愿意到我这儿来。我要马上去把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抱上树顶,然后立刻把围墙拆掉,从此以后,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悄悄地走下楼,轻轻地推开门走进花园。然而,孩子们看见他来了,吓得赶紧从树上溜下来,撒腿就跑。花园里顿时又变成了寒冷的冬天,只有那个最小的孩子没有逃,因为他哭得太伤心了,泪水遮住了眼睛,他根本没有发现巨人出来了。巨人小心翼翼地走到他的背后,把他轻轻地抱起来,放在树枝上。树上立刻开出了鲜花,鸟儿也飞来歌唱。小孩伸出双臂搂住巨人的脖子,亲吻他。别的孩子看到巨人不再像从前那样凶狠,便纷纷跑回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
巨人说:“孩子们,从现在起,花园就是你们的了。”说完,他抡起一把大斧,把围墙全部拆光了。中午,人们去赶集,看见巨人正同孩子们在天堂般美丽的花园里兴高采烈地做游戏。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如今巨人变得又老又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孩子们一道做游戏了,只好坐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看着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欣赏着花园里的满园春色。他常说:“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1】“巨人看着窗外这情景,心情很不平静。”他的心情为什么不平静?
【2】孩子们看见巨人为什么跑?
【3】通过这篇童话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10、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侬我侬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⑨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规:它套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⑩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⑪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⑫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潜移默化:________
【2】“我”认为读书有哪些益处?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分条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⑧自然段中“我”回忆了什么。这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对“我”一家三代人有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写得优美是因为( )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读书时的情态和动作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我”凄书时的情态和动作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11、名著阅读。
外祖母容光焕发,在甲板上走来走去,兴奋地瞪大了眼睛……
她闻了闻鼻烟,开始给我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有善良的强盗,有妖魔鬼怪,也有圣人贤士。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的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来一个!”
【1】上述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___》,选段中的“我”是___________。
【2】这部名著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请你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个。
示例:外祖母,善良忠厚、勤劳能干、胸怀宽大、热爱生活。她对丈夫容忍,会讲故事,她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从“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一句中的两个“总是”可以体会到“我”的________,姥姥的________以及姥姥对“我”的________。
【2】“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我”对________的喜欢,还表达了________。
【3】“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姥姥对我的期待”是________。
【4】读完选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藏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短文的第2自然段侧重于写草原的静态,作者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静态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短文的第4自然段侧重于写草原的动态,作者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通过动态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的特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同时,它又是个________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与理解。
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现在,“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之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②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150万吨。再以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坐汽车减少1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耳熟能详:________________
息息相关: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连举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4】本文除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其中两种,分别用“﹏﹏﹏”画出相关句子,并在句子旁边批注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这种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
【5】请结合本文内容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穿石的滴水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6、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海鸟 动物 海鸥 生物
(2) 尽情游赏 慕名而来 怅然而返 恋恋不舍
(3)一道红霞 晨曦初露 万道霞光 红日薄发
18、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超市。(9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字写话。
①承蒙您赏个明月来照明,但这样喝酒太冷清乏味了,何不把嫦娥请来?
②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拜师学道,纵然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要是能学到一点儿小法术,也可以有所安慰。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3)说出破折号的作用,并写一句。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衣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我也能用其中一个作用写话:
20、按要求写句子。
1.那里常有被工人遗弃的装钉子的麻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尽量吧 店主微笑着说 保留一段时间——估计没问题 (加上合适的标点)
3.他虔诚地把两枚硬币放在里面。(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本对工人说:“求您了!先生。我现在就想卖给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生活中有无数美好的人、事、物:一颗美好的心灵,一份美好的情感,一个美好的梦想,一段美好的往事,一处美好的风景……这一切,就在我们身边。请你以“感受美好”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有真情实感,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