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拼音写词语。
huō kǒu huò dá tuí rán dǐ yù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shā yǎ shēn yín péng pài fèi huà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辨字组词。
矛( ) 弗( )
茅( ) 佛( )
词 ( ) 盾( )
祠( ) 自( )
3、填空。
(1)课文叙了( )年10月1日在首都( )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叙述的,先讲大典前,再讲大典中,最后讲大典后。
(2)本课写作方法:( )。
4、填空
(1)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____,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____。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______派诗人。
(2)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
5、
《草房子》每章的故事都围绕一个中心人物展开,第四章“艾地”中心人物是____________;第五章“红门(一)”中心人物是____________;第六章中心人物是细马。
6、阅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其中“万水”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千山”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
【4】翻译下列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__________,这是实际的山;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________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领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自 嘲
鲁 迅
运交华盖①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②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④,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华盖: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②泛:漂浮。③中流:河中。④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1】“运交华盖”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表现鲁迅先生革命立场的句子。
【3】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欲何求”“未敢”是说当时的文人都很胆小,不敢说话。(____)
(2)“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的地方。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____)
(3)最后两句诗说明作者出于无奈,只好躲进自家的小楼,不再关心政治。(____)
(4)鲁迅自嘲就是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____)
(5)“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志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诗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____)
8、阅读快乐屋。
劝 学 诗
(唐) 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对读书有四“患”:一患 ;
二患 ;
三患 ;
四患 。
【3】结合本册书中两首阐明读书道理的古诗和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写写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这段话说明了_____也在长的道理。
【2】根据课文理解“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告诉人们___________
【4】选段中运用了两句谚语,你能再写两句谚语吗? 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晌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小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蝉在枝头拼命地叫着。“__________”一阵大风吹过,吹得树枝乱摆。地上, 成群结队的蚂蚁正在忙碌地搬家。不一会儿,风卷乌云,滚滚而来,天像是到了傍晚,一阵比一阵暗。刹那间,闪电似金鞭乱挥,这儿一道,那儿一道,煞是怕人。 雷声像爆炸似的,“__________”响起来。在这电闪雷鸣之中,大雨从天上倒下来了,越下越大,天地间像挂上了无数的大 珠链。雷雨中,行人打着伞在泥泞的小路上吃力地走着。白亮亮的雨点打在雨伞上,“__________”直响。渐渐地,雷声小了,雨点也小了。云散了,雨 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高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中,一股股清新的空气中夹带着泥土香味迎面扑来,天地间变得凉爽极了。
(1)选择恰当的拟声词,填到文中的空线上。(填序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哗哗哗 B.轰隆隆 C.啪啪啪 D.呼呼呼
(2)短文按下雨的过程,写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雨前:________
雨中:________
雨后:________
(3)将短文分成三层,用“∥”在文中标明。
(4)从文中各找出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抄在下面。
比喻句: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
11、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少年闰土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崔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売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又,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富生很伶,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売;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阿!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它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间土给“我”讲了四件新鲜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①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
【3】读文中最后的加点部分,说说你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完成答题。
过年
①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
②炕桌上呼三喝六,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口:“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桃脯、蜜枣沾上的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一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日不得替,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地受欢迎。除夕夜,一到子时,煮饺子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初一特别起得早,梳小辫儿,换新衣裳,大棉袄加上一件新蓝布罩袍、黑马褂、灰鼠绒绿鼻脸儿的靴子。见人就得请安,口说:“新喜。”日上三竿,骡子轿车已经套好,跟班的捧着拜臣,奉命到几家最亲近的人家拜年去也。如果运气好,人家“挡驾”,最好不过,递进一张帖子,掉头就走。否则一声“请”,便得升堂入室,至少要朝上磕三个头,才算礼成。这个差事我当过好几次,从心坎儿觉得窝囊。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铺(pū pù) 脯(pú fǔ) 帖(tiè tiě)
【2】“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成疙瘩”三个“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过年的几件事?(至少写三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小时候不是特别喜欢过年,为什么?(至少写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开国大典》节选
【1】用“________”画出描写“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点”的句子,说说这样点面结合写的好处。
【2】开国大典中还会有哪些群众参加?请发挥想象仿照文中的写法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两类人。
【3】近几年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镜头?请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
流浪汉说:“我少(shào shǎo)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jiàng jiāng),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痛哭起来,正巧,他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给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2、熟悉的反义词是( ) 懊悔的近义词是( )
3、按要求回答
①用“——”画出流浪汉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的话。
②流浪汉第一次见到时光老人时呜呜地哭着,他说:“我真后悔啊!”你知道他为什么后悔吗?
③流浪汉第二次见到时光老人时,时光老人说自己做了件蠢事,你知道这件蠢事是什么吗?为什么时光老人不愿第二次满足他的愿望?
4、请你给短文命题:
5、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何想法?请运用积累的名言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
15、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劳,她的头发还有不白的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了我们的身体,老班长冒着生命危险去钓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干)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用带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真诚是人间最美好的品质,真诚使我们感到温暖,真诚使我们互相愉悦。请以“真诚”为主题,写写你和别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故事。
要求: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言流畅,书写工整。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