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渭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精神  (     )地保护

    (     )的事情  (     )地造福

    (     )的威胁  (     )地提供

    (     )的地球  (     )地破坏

     

  • 2、巧用数字。

    (1)劝君更尽(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月花。

    (3)谁言寸草心,报得( )春晖。

    (4)白发( )丈,缘愁似个长。

    (5)桃花潭水深(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3、比一比,组词语。

    ________  慨________  睹________  篮________

    ________  康________  诸________  蓝________

  • 4、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地位。______

    2.一点儿也不动。______

    3.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_____

  • 5、课文回顾。

    (1)《草原》一文作者是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先描写______________;再描写______________和草原联欢的情形。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2)《丁香结》作者笔下的丁香的潇洒的朦胧,还有淡淡的________的甜香。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______________。“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这声音”指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织女家,

    【1】《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涯”生动地表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话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奔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3】这两句诗使人想起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_________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的“排闼”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2】下面对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用“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景物描写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 8、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词语。

    护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青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错。

    ①后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_____

    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_____

    ③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话按照______顺序描写了开国大典前群众进场和典礼开始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情况,其中_____是详写,______是略写。

    A.时间 B.事情的发展 C.主席进场 D.群众进场

  • 10、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 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作者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香花有着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B.丁香花的花苞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C.作者联想到诗句,觉得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2】“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

  • 11、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后边是孩子和中尉并排走着。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

    1孩子一会学夜莺叫,一会儿学杜鹃叫是为了(  )

    A. 解闷,消除路上的寂寞

    B. 为了向游击队传递敌人的信息。学夜莺叫是报告敌人的人数。学杜鹃叫是报告机关枪的数量

    2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小男孩给军官带路的时候,十分专注,几乎忘了身边这些坏人

    B. 小男孩非常沉着冷静

    C. 小男孩在用这种方式和敌人交流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

    A. 英、美、日

    B. 德、意、日

    C. 法、德、日

  • 12、阅读《暖》,完成下列各题。

    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里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处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

    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了一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

    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

    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那两副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

    “那为什么要两副呢?”我更加好奇了。

    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副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又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上没有冻疮。”

    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1】安娜的口袋里放着两幅一模一样的手套的原因是( )

    A.因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

    B.觉得带上两副手套比较好玩。

    C.两副手套叠起来用才够保暖。

    D.把多带的一副手套给翠丝用。

    【2】“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这个小情节可以看出翠丝的特点是( )

    A.胆小怕事

    B.自尊心强

    C.悲观消极

    D.自强自立

    【3】下面能够体现“我”心情变化过程的是( )

    A.好奇——不解——欣慰

    B.不解——欣慰——好奇

    C.欣慰——好奇——不解

    D.不解——好奇——欣慰

    【4】第四自然段和第七自然观两处画横线的部分相互照应,这两处是对安娜的什么进行描写?在表现安娜的形象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结合短文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暖”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       )下,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将来做一位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④周末, 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 ,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⑤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 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⑥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⑦我猛地一震,默默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明,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1】给文章拟一个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第②、③自然段的括号里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催促     尴尬

    B.驱赶     难堪

    C.催促     委屈

    D.驱赶     无奈

    【3】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删掉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读文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在这位著名画家的笔下,这样的一[幅 副]画面渐渐清晰起来:天空是chún jìng            )的蓝色,远处是wēi wēi            )的群山,近处是rú yīn            )的草地,清晨的一lǚ lǚ            )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撒 洒]下来,长椅上[坐 座]着一个少年,他正看着yuè pǔ            )吹[奏 凑]一首动听的曲子,连那些小动物都被吸引了,仿佛táo zuì            )在优美的乐曲声中。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 ]”里选择正确的字,用“○”圈出来。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难道这篇课文描绘的不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吗?

     

    (2)这篇课文运用的怎能不是对比的写法呢?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一)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下列词语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队伍 的 不 那么长 一定 赴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训练营。

    (1)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给句子换成肯定句,意思不变。)

     

     

    2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把这句话改写为字句)

     

     

    3随手把作业本郑重地交给老师。(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 19、按要求句子。

    1竹子的品格体了我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灵鸟上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香。(成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的月亮很。(成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仿写。

    例:爱是冬日里的暖阳,爱是沙漠里的清泉,爱是大海里的灯塔。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园地。

    请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字数500字左右,内容详细,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