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庆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空。

    《七律•长征》一诗作者是____,结构是_____,高度概括全诗内容的两句是____,全诗赞扬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

  • 2、看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许多艰险:爬过了五岭、乌蒙两座大山,跨越过大dù( )河上只剩下十几根tiě suǒ( )的泸定桥,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长征何其艰辛,但他们却把这一切一lǜ( )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 3、故宫知识综合问答。

    1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________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________年历史了。

    2故宫中路建筑:午门——太和门——_____——_____——_____

    ——乾清门——_______……神武门

    3现如今,故宫博物院的参观入口是________,参观出口为________________

    4除法定节假日外,故宫博物院全年闭馆的时间是(  )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要挟_______  竣工_______阻挠_______  藐视_______

  • 5、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你能联想到《小英雄雨来》的目录里哪一章节的内容?请小侦探快快破案吧,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A.雨来这孩子        B.雨来被抓住了        C.河沿上响了几枪          D.夜校            E.扁鼻子军官

    结合上面的这几幅图,你觉得雨来是一个 的孩子。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词中写的粮食作物是( )

    A.高粱

    B.小麦

    C.水稻

    D.青稞

    【2】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两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阅读能力考查

    (材料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材料二)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2岁的于谦写下《石灰吟》,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祥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因此,这首《石灰吟》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于谦人生的追求。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材料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清]郑燮《竹石》)

    【1】有同学对(材料一)中的“焚”字不理解,请你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字用等方面大胆解读“焚”字。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材料三)中空白处的诗句。

    【3】阅读(材料一、二),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七律·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与《石灰吟》中的“若等闲”,有异曲同工之妙。

    B.于谦用“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C.于谦采用拟人化手法,把抽象的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石灰吟》与《游子吟》相似,都是思乡思亲诗,表达诗人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情怀。

    【4】(材料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材料一、三)两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请结合(材料一、二、三)或平时的阅读收获,写出你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绝知此事要躬行。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结合古诗,解释下列词语

    (1)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躬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________》一诗。

    4“________”画出表示”“关系的诗句,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课后的问题: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击毁的(劫难  困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四岁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都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飘散。

    世界上最坚硬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2“(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筹莫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体鳞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若金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5“v”字形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翠色欲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想象丰富,把___比喻成“___”,把___比喻成“___”。由小丘线条的“___”,作者又联想到___的中国画。

    【3】用横线画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这种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的好处是(  )。

    A.赋予景物人的思想感情,生动鲜活

    B.情景交融,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惊喜、赞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4】这段话是围绕“_____”来写的。这使我联想到了诗句“_____”所展现的画面。

  • 11、阅读《草原》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选段按照 顺序来描写草原的景物。仔细阅读选段,根据提示补全下图的内容。

    (小标题)

    【2】选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无边的绿毯”,把________比作“白色的大花”,充满画面感。由作者的描写想开去,我还能想到:草原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中的句子,用直线画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这种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好处是(       ) (填序号)

    A.赋予景物人的思想感情,使描写生动形象

    B.情景交融,把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惊喜、赞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4】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来写草原景色的。由这句话想开去,我联想到了诗句“天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展现的画面。

  • 12、阅读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选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2】阅读画线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

  • 13、语段练习。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弯着身子,突然伸出两手。啊!这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咧着嘴叫。随后,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左右开弓,啪!啪!打了两巴掌,又用手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打。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打了一拳。雨来站立不稳,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1上面这段话选自我国作家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通过抓住扁鼻子军官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敌人的凶恶可怕,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 14、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用概括内容的形式,给这段文字换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瞅”在这里字面的意思是______,“父亲瞅了瞅我们”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4】这短文字写了父亲和我们在法庭上的表现,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写的。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语文课上,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的教室里热得像蒸笼一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班同学都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是一个好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式变换,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1)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不能算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改写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乡美,是一个世外桃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爸爸的启发下,让我解决了这道难题。(修改病句)

    _____

    (2)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

    (3)静寂的草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仿写句子)

    安静的教室喧闹起来:_____

    (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芳草地。 

    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过的游戏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这个有趣的游戏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