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写词语。
(1)根据句子意思写出成语。
①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__________)
②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_________)
(2)形容建筑物精美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惊( )动( ) 欣喜( )( ) 不时( )( )
垂( )丧( ) 无济( )( ) 焉知( )( )
3、读拼音,写同音字。
fǔ 豆( ) 爱( ) ( )头 ( )导
zhǎn 舒( ) ( )新 一( )电灯 ( )钉截铁
yīng 黄( ) ( )烈 ( )鹉 ( )桃
4、写出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五岭逶迤________腾细________浪
②金沙水拍云________崖________暖
③三军过后尽开________颜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cāng qióng yùn yù fù yù shuò dà wú péng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6、古诗鉴赏
江南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所著。他与李商隐并称为______,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你还曾学过他的《_______》。
【3】“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四百八十”这个数量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表达了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磅礴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全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诗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那两件事,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词中哪两句描写了六盘山秋天的自然景象?用“ ”画出。
【2】本词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其中“点”指六盘山的天、山,“面”指________。
【3】展开合理想象,把下列词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
【4】本词和《七律・长征》都写到了山,但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写法上,《七律・长征》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代表,写的是群山的形象;《清平乐・六盘山》写的是__________这一座山,这是长征途中的一个界碑。情感上,《清平乐・六盘山》表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感情;《七律・长征》表现的是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的______。
9、阅读《表里的生物》,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②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③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④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⑤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1】在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晨( ) 响亮( )
【2】片段中画“﹏﹏﹏”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是因为从( )这个表示动作的词语,看出了作者用“人”独有的动作在描写“虫”。
【3】仿照片段中画“ ”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再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片段的理解填空。
(1)这段话中,第( )句话是“我”提出的观点。
(2)为说明观点,“我”先用有生命的(鸟)、( )、蝉、( )”发出声音来说明;再用老人敲钟和( )这两个事例,说明是人让没有生命的其它事物发出了声音。
10、童年钟声
①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的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得五花八门,衣服各式各样,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了……
⑤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炼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⑥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第②段中的“抑扬顿挫”形容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叙述的童年趣事包括“设施简陋但学习卖力”“_____”“难忘学校的钟声”和“______”。
【4】第④段画“ ”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此句话的省略号处补充句子,下列最合适的是(_______)。
A.我们背着书包,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
B.在新的学校,再也难觅当初那清脆的钟声
C.我们离开课堂,步入社会,为了自己的人生努力拼搏
【5】第⑥段画“~~”句说童年是“人生的独版”是因为______“绝版”是因为_______。
【6】说说你对文题“童年钟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海拔最高的一个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⑧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第①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中“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请分析将军“惊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请你选出你最崇拜的一个人,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少年闰土(片段)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毯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毡帽( ) 银项圈( )
神佛( ) 便和我说话( )
【2】“盼望新年”是因为____,“日日盼望”体现了“我”____的心情,从“____”这个动作的描写就可以看出。
【3】文中对闰土外貌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三个特征。
【4】将文中描写作者联想的句子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____
【5】根据这段文字,说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把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香 伯
(新加坡)尤今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窄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jìn jǐn)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幕 慕 募)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它们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调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到菜市去卖。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光了。
⑥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作“香伯”。
⑦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从马来西亚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长大以后嫁人,又回到小时候的家乡——马来西亚的怡保。
⑧有一回,一个亲戚送了一包香饼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⑨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 咬一口,那薄如蝉翼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起,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⑩“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⑪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饼干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凡是(猛然 欣然 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呢,他有个尽(jìn jǐn)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领回来的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⑫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⑬亲戚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⑭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里,他的神情,是这样地专注,是这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⑮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敬业乐业、寻求完美的精神,却让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幢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选文有改动)
注释:
滞(zhì)——凝积,不流通,不灵活。
贸(mào)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1】第 1 自然段和第 11 自然段中关于字音、字形和词语的选择,请在正确的内容下画“√”。
【2】文中作者两次描写香饼的样子,分别在第 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通过读这两段文字,你体会到什么?
【3】课文《唯一的听众》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第一支曲子。《香伯》中也有一段类似的描写,请你用“ ”画下来。再想一想,《香伯》中的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一句,作者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处“炫人的亮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参考 11-12 自然段的内容,为香伯撰写一个“店规”。请至少写出三条,注意语言要简练、准确。
店规:
(1)
(2)
(3)
14、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了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________地仰头吼叫。破篾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________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________的老朋友。
【1】文中横线处填写词语依次正确的一组是( )
A. 震耳欲聋 焦躁不安 浴血搏杀
B. 漫不经心 焦躁不安 久别重逢
C. 焦躁不安 漫不经心 久别重逢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抓住了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赞颂了嘎羧________的高尚情怀。
【3】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刻的感受,最诚挚的赞颂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跟他谈蟒蛇,谈原始森林,谈星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洞没有出口,狼被老虎吃掉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革命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的手表里有蝎子,你不要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并起来。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滑下去,他得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要求用上夸张手法表现出来。
冷 热 快 讨厌 紧张 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学们选举他。他当少先队员代表。(把两个句子合成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吹绿了田野。 (改“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字句)
(3)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根据要求改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写成陈述句)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3)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
(4)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修改病句)
(5)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改为被动句)
21、习作。
袁隆平爷爷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是由无数失败累积而成的,实践才能出真知。生活中你肯定有很多新鲜的尝试或实践的经历,有失败的、辛酸的、喜悦的、成功的……哪次经历令你印象深刻?哪次尝试让你收获颇多?请你以“一次 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时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注意围绕中心意思,尝试把过程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还要写下自己的收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