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诗歌首联“_____,_____”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狼牙山五壮士》按照“接受任务--痛歼敌人——________——________——跳下悬崖”的顺序记叙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刻画出五位壮士_____的形象。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全____________注 别出____________ ______身______骨
____________天工 ______钉______铁 ______山______海
轻歌____________ ______高______下
3、课内——诗词里的美景。
春: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硕果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青山绿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月夜: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完成练习。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句子中“他们”指_____________;“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
A.对高墙深院生活的满足之感。
B.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之情。
C.对“我”往常的朋友的喜爱和钦佩之情。
5、写出下列历史典故成语的主人公。
匹夫有责( ) 负荆请罪( ) 程门立雪( )
6、读《七律▪长征》,做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
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E.喜踏岷山
______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 。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关于这首词,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意思是见到。
D.这首词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词中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中读出来的。
8、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关于这首词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蛙声/一片
D.旧时/茅店/社林边
【3】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林海(节选)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色来呢!
大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大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1】短文从作者进入原始森林的感受写起,依次描写了大兴安岭的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以及由这些景物所产生的联想。
【2】下面词语中,不是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词语是( )
A.温柔 B.连绵不断 C.形态各异 D.盛气凌人
【3】品读第2自然段中描写“绿”的语句,我想起了描写绿颜色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等。
【4】品读画线的句子,我发现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首先赋予大兴安岭以美女的思想行为“_____”,接着把青松比作______,把白桦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绣花鞋。作者把大兴安岭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活灵活现的美感。
【5】这篇短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色?请结合短文试着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
10、 踢鬼的故事
鲁迅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有一段时间在故乡绍兴教书。平时住在学校,星期六晚上才回家。
有一天下午,因为在学校处理一些事情,鲁迅回家时天已经黑了。为了赶时间,他就抄小路走,这条小路比走大路近得多。但是,走小路要经过一片坟地,那里灌木、杂草丛生,还有稀稀落落的几棵大树,树上栖息着几窝乌鸦,显得阴森森的。平时很少有人走,晚上就更没有人了。
天不算太黑,月光透过云层照着远近的荒草乱石。地上的野猫,树上的乌鸦不时发出一两声难听的叫声。鲁迅急急地走着,快到那一片坟地了。突然,他发现不远处一座坟前立起一个白影,而且慢慢地高起来。鲁迅以为看花了眼,又仔细地朝那里看去,白影忽然又缩下去了,而且时而大,时而小。鲁迅是学医的,不相信有什么鬼魂,但眼前的怪影也不免使他有些紧张,心里扑扑地跳。他壮大胆子,继续朝前走。
离那个影子已经很近。再走几步就可以从旁边过去了。忽然白影移动起来,转到一座坟后缩了下去。鲁迅越发生疑了:看来这个“鬼”怕我,躲起来了。你越躲,我偏要看看。于是他大步赶过去。
“什么人!你在干什么!”说着,鲁迅飞起一脚,朝那个缩作一团的东西踢过去,只听“哎哟”一声,白影叫了起来,站起来逃走了,身上掉下来一块白布。原来这是个盗墓的。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句子属于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
【3】你能说一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_____我读了您写的_____堆叠素数论_____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_____可是经过反复核算_____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_____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_____希望您能更正_____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信的大意是_____我读了您写的____堆叠素数论_____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____可是经过反复核算____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____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____希望您能更正_____
【2】文中“明星”指的是________,“微尘”指的是________。
【3】陈景润给华罗庚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________,陈景润是一位________。
【4】陈景润在信中写了三层意思,分别为: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
【5】本文赞扬了华罗庚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B超神探
“叮铃铃……”已经是寒冷的深夜了,忙碌了一天的贾立群大夫刚刚入睡,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出于职业的敏感,他一骨碌爬起来,接起从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室打来的电话。“好的,我马上就到”他披上衣服立即赶往儿童医院。
赶到了急诊室,他了解到:这是从牡丹江市赶来的绝望的父亲带着3岁孩子来求救的﹣﹣孩子先天只有一个肾,已数日无尿,先后被三家大医院诊断为“肾实质损害合并肾积水、急性肾衰。”
[A]贾立群为了探明患儿病因,手握B超仪器探头,小心翼翼地在患儿腹部慢慢移动,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的影像。尤其在肾部,他来回挪动着探头,像个侦察兵一样搜寻着,一个一个地排除病因。他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没有查出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B超室里的空气令人窒息。贾立群断定不是肾的问题,继续专注地给孩子一处处排查。突然,在模糊的黑白屏幕上,他发现了孩子输尿管远端有堆成柱状的沙砾样结石。他迅速明白这些结石正是导致孩子尿道堵塞的根本原因。病因找到了,贾立群松了一口气。他出门对焦急等待结果的父亲说:“放心吧,孩子的肾脏没有问题,只是输尿管被结石堵住了。”
患儿的父亲听了贾大夫的话,“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激动地跪在地上,“谢谢您!贺主任,您是孩子的救命恩人哪!”费大夫搀起长跪不起的患儿父亲,说:“马上对输尿管进行紧急疏通处理,把结石取出来,病就会好的。”这位父亲顾不上擦泪,用手机向远在牡丹江的亲人报了平安。患儿一家听到孩子性命被保住的消息,喜出望外。按照当地的风俗,一家人向着北京方向齐刷刷地磕了三个响头,这是千里之外一个普通家庭对北京救命恩人——贾立群大夫行得最隆重的大礼!孩子的病因查清后,经及时救治,最终转危为安,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B]贾立群挽救患儿生命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他工作30多年来,共接诊了30多万名患儿,确诊了7万多个疑难病例,挽救了2000多名危重患儿的生命,使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又沐春风。多年的钻研和历练,贾立群练就了B超检查的“火眼金睛”,成了患儿家长心中的著名“品牌”他不光被患者家属追逐膜拜,也是很多临床和急诊医生的“主心骨”。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转危为安_____
不胜枚举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牡丹江市赶来的患儿患有“肾实质损害合并肾积水、急性肾衰。”
B.“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B超室里的空气令人窒息。”这是环境描写,渲染了B超室里的紧张气氛。
C.贾立群大夫认为造成孩子数日无尿的原因是孩子先天只有一个肾。
D.牡丹江患儿一家,从千里之外赶来北京向贾大夫行最隆重的大礼。
【3】本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_____
【4】仿照下面的例子,给文中[A]、[B]两处做批注。
例:患儿的父亲听了贾大夫的话,“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激动地跪在地上,“谢谢您!贾主任,您是孩子的救命恩人哪!”
批注:这里重点抓住患儿父亲的动作和语言来描写,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知道儿子性命保住后激动的心情和对贾立群大夫的感激、敬佩。
[A]处,我的批注是:_____
[B]处,我的批注是:_____
【5】贾立群练就了B超检查的“火眼金睛”。这里的“火眼金睛”是指:_____
【6】文中的贾立群大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本文简要说明理由。
_____
【7】本文以电话铃声开头,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A.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B.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C.心平气和,娓娓道来
D.直截了当,言简意赅
13、阅读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纱衣”一词引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是把_______比作_______和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
【5】读完选文,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请你写两则保护地球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小提琴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欧洲。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想看一看这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高朋满座,演奏家开始演奏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音乐,使听众如醉如痴……
一曲临终,余间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的时候,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碎的,并不是五千元的,而是一元六角五分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台,那和刚才差不多的美妙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低贱__________ 四散而去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高朋满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醉如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人们“惊呆”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惊叹”,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震惊”,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音乐家要摔琴,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从而教育人们,作为观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广告要有创新,如:“觉得好,请你告诉十个人;觉得不好,请你告诉一百个人。”假如你居住的生活小区要组织一场“迎新春联欢会”,让你设计一条广告语,你会怎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16、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我走出家门。
②老妇人坐在木椅上,双眼望着我。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太阳出来,月亮消失了。
。
(2)月亮一出来,满天的星星就不见了。
。
(3)夜空中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
(4)今天,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
。
20、按要求写句子。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1.作文(两小题任选一题写作)
(1)命题作文:幸福的距离
(2)半命题作文:发现( )之美
2.写作要求:(1)写成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有细节描写;
(2)记叙中能运用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3)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4)卷面工整,不用改正液、改正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