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填写下面的字词。
地球是人类生命的yáo lán( ),她像一位hé ǎi ( ) 可亲的母亲,kānɡ kǎi( )地为人类gònɡ xiàn( )出各种zī yuán ( )。
2、经典积累
1.弈秋,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曰:“非然也。”(《学弈》)
2.燕子去了,______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3._____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_________________,泣涕零如雨。_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4.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
5.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7.苟利于民,不必法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毯_______ 陈_______ 腐_______ 稍_______ 蹄_______
毽_______ 阵_______ 府_______ 梢_______ 啼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1)小妹妹把衣服弄破了不敢向奶奶jiào rǎng _____。她把右臂shōu suō _____着藏在背后,奶奶拉她过来,用针线在衣服的xiù tǒng _____上绣了一朵花蕾,羹丽极了!小妹妹bèng bèng tiào tiào _____又出去玩了。
(2)hé ǎi _____可亲的奶奶总是把1án zi ____之类的东西kāng kǎi _____地借给别人使用,我笑她爱心fàn 1àn _____。她却笑着说:“我这叫zī yuán _____共享!“我也要向她学习,长大后为他人、为国家多作gòng xiàn ____。
5、看拼音,写出句子中的词语,注意书写端正。
dǒu qiào shè jì miǎn lì qīnɡ tīnɡ yōu lǜ
( ) ( ) ( ) ( ) ( )
zī yuán juàn liàn sù liào jiāo zào táo zuì
( ) ( ) ( ) ( ) (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本诗是一首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
【2】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B.金沙:指金沙县城。
C.云崖:像云彩一样美丽的山崖。
D.三军:这里指解放军。
【3】请你分析一下“金沙水拍云崖暖。”中“暖”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这些景物,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3】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是古诗的“炼字”艺术。就如从第一句中的“翻”字,我们可以看到大片乌云快速翻滚蔓延的动态。从第__________句的__________字,我们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景中寓情,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8、课内阅读
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些小吾曹”指的是( )
A. 郑燮
B. 天下所有的官
C. 既写诗人自己,又指天下所有的小官
【2】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 )
A. 诗人十分喜爱竹子,关心竹子上的每一枝每一叶
B. 这里是夸张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C. 这句诗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
9、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如梦初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夜兼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会有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儿可以看出红军是巧渡金沙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记
①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小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②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③第一次,走进鲁迅先生的家里去,那是快接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④“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⑤“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⑥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⑦我看到了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地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有一点惊奇。
⑧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⑨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⑩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总是要记在心上的。
【1】用“ ”画出选文的过渡段。
【2】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1)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侧面描写万年青突出了鲁迅先生的品质。通读全文,归纳出万年青的特点,从而写出鲁迅的美好品质。
万年青:(________) 鲁迅:(_________)
万年青:(________) 鲁迅:(_________)
万年青:(________) 鲁迅:(_________)
【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目是《鲁迅先生记》,显然目的在于刻画人物,作者却用心写了“万年青”。文章是怎样处理这种矛盾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从不同方面写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这不同的方面可以概括为三点,写一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致爱丽丝
那是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嗦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到塔希提岛□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爱丽丝含着泪水说。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雷德尔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的、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是她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就这样,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我想那个圣诞之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
【1】请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雷德尔老爹最后的愿望是_________,是________和_________帮助他实现了愿望。
【3】在贝多芬的琴声中,雷德尔老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在文中画出来。
【4】“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姝,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夸张的写法,美丽的月光照着她的眼睛,让她真的看到了大海。
B.从侧面衬托出了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C.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但她懂音乐,理解感受到了贝多芬弹奏的内容。
【3】下面诗句哪一项与节选的课文的意境最吻合?(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烟笼寒水月笼沙。
D.唯见江心秋月白。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每年仲夏时,就会有卖蝈蝈的出现在巷口。那蝈蝈装在一个橘子大小的笼子里,笼子是用竹篾编的,没有门,我们曾琢磨了好久,也没弄明白,这蝈蝈是怎么装进去的。
卖蝈蝈的跟卖别的东西的人不一样,他将穿在一起像两座小矮塔的蝈蝈担子往那一放,就悠哉游哉地倚在电线杆上,自顾自地吸他的烟杆,从来也不吆喝一声。而那些蝈蝈呢,却一齐兴致勃勃地叫起来了,喧闹热烈欢快,那声音像一团烈焰腾腾的火,又像一团神奇的看不见的烟雾,渐渐升腾、膨胀、扩散、弥漫、渗透,钻进了一个个门缝窗隙,撩得小巷子里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出来,簇拥在担子周围,痴迷地看着,忘乎所以。而卖蝈蝈的呢,则在一边那么自得,那么惬意,甚至带着些狡谲(jué)的微笑。
那时候,一只蝈蝈连同笼子只要五分钱。只要手心里亮出一枚硬币,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俯着身子瞪着眼睛,在担子跟前长久地挑着拣着,最终找到一只长得最俊的,欢天喜地拎回家。
一到家就将它挂在窗口,支着下巴,不眨眼地望着它、命令它、吩咐它:“叫,叫!”可那蝈蝈浑然不买你的账,那圆而亮,像镶着一对绿珍珠的眼睛直直地瞅着你,一声也不吭。恳求它:“你叫吧,听话,叫吧!”可它依然不理不睬,冷冷地自顾自地擦着肚皮上的痒痒,那矜持傲慢,活脱脱一副穿绿色燕尾服的英国绅士派头。
好不容易弄来些茭白丁、青豆子,小心翼翼用牙签穿着,心想那滋味那魅力一定不输街上卖的正宗羊肉串。塞进去,恭恭敬敬地送到它嘴边,可它竟不屑一顾,别过头去,依然不叫。这时,心中怏怏不乐,倒霉,挑了半天,买了一只不会叫的!晚上,带着满肚懊丧睡了,恍惚中,来到一片绿色的旷野,有柳林草丛小溪,更有那清亮的虫鸣,那声音分明也是绿色的。在快意中猛然醒来,方知是一场梦,赶紧伸出手想抓住梦的尾巴,哪里抓得住!可再仔细一听,那清亮的虫鸣却没有随梦而去,它仍在耳畔,它是真的,就在窗檐下,你兴奋地一下子踢掉小被子跳了起来。
就这样,年年夏天都是在蝈蝈的鸣叫声中度过的。它那清清亮亮的声音,给我们这深深幽幽的小巷,给我的梦里带来了多少田野上的凉风、柳林里的绿意啊!
【1】联系上下文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心安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怏怏不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读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卖蝈蝈→___________→盼蝈蝈叫→______________
【3】认真品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把蝈蝈兴致勃勃的叫声比作______________,还比作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蝈蝈的___________之情。
(2)“撩得小巷子里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出来”这个句子,作者为什么用“撩”不用“惹”呢?我能体会到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自然段,两次写到作者让蝈蝈“叫”,有的同学认为这样有些重复,可以去掉一次,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题目,从中给短文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并写出选择它的理由。
《童年•蝈蝈•我》 《蝈蝈,我的童年歌手》 《蝈蝈声声叫童年》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师的学生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乐谱,( ),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明白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
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个手指头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 )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 )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驾轻就熟 B.喃喃自语 C.不可思议
【2】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明大师的授课成效,与句子“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对应的句子是( )
A.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
B.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C.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D.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3】钢琴大师能成为大师的原因是( )
A.大师是不轻易教学生本领的。
B.真正的大师都有自己成功的秘诀。
C.真正的大师都是一些具有独特性格的人。
D.大师认为只有难度渐升的压力,才能把人的潜力挖掘出来。
【4】如果你是文中的学生,当你明白了大师说的话后,你最想对大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这几句话体现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请你仿照例句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理。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改为陈述句)
(2)一位瘦削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缩句)
(3)“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4)濛濛的细雨润湿了眼前的景物。(改为“被”字句)
20、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任选一题进行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连贯,事例真实具体,叙述有序,详略得当,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字数在500字左右,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些年,我们学校通过书香校园建设等形式组织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读书的故事?请以读书为主题,写写你读书的故事。题目自拟。
(2)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习作,表达出你的感恩之情。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