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__________
2.我何尝不希望考出优异的成绩? __________
3.残酷的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__________
4.她看到一只老鼠从身边跑过,发出了惊恐的尖叫,这叫声差点把大楼给震塌。___________
2、多字成语
当局者迷——__________ 吃一堑——__________
各人自扫门前雪——__________ 冰冻三尺——______________
如闻其声——__________________ 兵来将挡——______________
近朱者赤——__________________ 言必行——__________________
画虎画皮难画骨——__________ 明修栈道——______________
明枪易躲——__________________ 金玉其外——______________
放下屠刀——__________________ 挂羊头——__________________
城门失火——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协商——(________) 汇集——(________) 鼓舞——(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
肃静——(________) 选举——(________) 完毕——(________) 斩钉截铁——(________)
4、比一比,组成词语。
挠( )奖( )肌( )领( )篇( )
饶( )浆( )饥( )频( )偏( )
绕( )桨( )讥( )顺( )骗( )
5、读句子回答问题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画线的句子着意写了雨中丁香的___________ 。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6、古诗文阅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 ,(2) 。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_____》。
【3】这首诗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表现江南春天的特点,请至少写四个景物出来。
_____
7、阅读理解。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1】“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地承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热情。《朗读者》每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材料二)
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三)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下列不适合作为场景宣传语的一项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2】结合以上材料来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热情。
B.“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学写字。
C.材料二告诉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只需要学会在键盘上敲字就可以了。
D.练字如修面,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外在形象。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自己在语文学习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你又准备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两个书迷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二哥也是个书迷。二哥看书时,①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②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 地靠近了。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将书页翻得飞快,我 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二哥 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 地读,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贫到上,奇痛难挨。但我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头,眼睛肿成了一条缝。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回去,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 -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鸣呜地哭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的确(dí)迷恋(luàn)铁屑(xiè)
B.难挨(ái)猪圈(juàn)模样(mú)
C.勉强(qiáng)稀奇(xī)管教(jiào)
【2】从下面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文中空白处的横线上。
费尽心机 不由自主 不顾一切 一目十行
【3】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第①处把想过去有书的“我”比作___________,第②处把伸长脖子看书的”我“比作_____________, 分别从人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寻找二哥藏的书,作者说“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拿自己调侃,语言幽默。
B.以日本宪兵队队长作对比,不成体统。
C.表达了“我”对鸠山的不满。
D.夸日本人“高明”不妥。
【5】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两个书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说“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请你推想一下,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 拿 举)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 (bēn bèn)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 gēng gèng)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dăo dào)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看到 投向 望着)主席台。
【1】用“√”标出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从选文最后一句加点的词“一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时的急迫心情。
B.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寄以无限希望,他们就要成为国家的主人了。
C.工人们工作的地方很远,他们工作很忙碌。
【4】体现选文的描写顺序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的新闻,( )的故事,是不会天天有的。不过,( )的消息,( )的知识,同样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人们。世界天天在变化,社会天天在发展,新人新事新科技层出不穷。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使你有新的感受,给你新的启发。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怎可一日不读它呢?
那么又该怎样读报呢?过去一份报纸一般有4至8个版面。如今,社会信息量比过去明显增大,有的报纸已达到或超过32个版面。每个版面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一个人读自己喜爱的报纸,时间一长,各个版面的分工自然也就熟悉了。经常读报的人都知道,我们并不需要每天去细读每个版面。拿到报纸,我们可以先扫描式地将重要新闻和主要标题过一过目,然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读一番。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人文中。
回肠荡气 五花八门 惊天动地 形形色色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前后不要重复)
( )报纸 ( )文件 ( )天空 ( )纪念碑
【3】邻居小弟弟不知采用什么方法读报更好,你能用上选文中的语句帮帮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林顿与袋鼠
①在澳大利亚的西部,有一个农场,农场的主人叫林顿,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②一天,林顿从集市上买完东西回家的途中,发现地上躺着一只袋鼠。它双眼紧闭着,左眼在不停地颤抖着,还流着血,受了重伤。林顿毫不犹豫地抬起袋鼠,把它弄回了自己的农场。
③他回到农场连大衣都没脱就忙开了,首先用凉水把袋鼠的伤口给清洗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给它消毒上药,最后一圈圈地上纱布,生怕把它弄痛了。
④每天,林顿都按时给它换药,无微不至地照顾它。早晨林顿喂袋鼠吃农场中的蔬菜,有时还给它一些剩牛奶;中午,林顿把农场果树上的果子摘下来喂袋鼠。白天袋鼠都关在农场的院子里;晚上,林顿就把袋鼠放出来,它想去哪就去哪觅食,如果袋鼠愿意的话,林顿是不介意与袋鼠共进晚餐的。他很放心袋鼠,因为它很听话,到时间袋鼠就会自己回到农场院子里睡觉的
⑤袋鼠的伤不久便痊愈了,但它好像舍不得与林顿告别,回归大自然,林顿也很乐意与袋鼠为友。就这样,这只袋鼠一直在农场中优哉游哉地过了一天又一天。‖
⑥有一夭晚上,一股烧焦了的味道钻入熟睡中的袋鼠灵敏的鼻子中,它立刻感觉到,林顿的房间着火了!它跪了过去,看见燃烧着的熊熊大火,而睡梦中的林顿对此事全然不知!袋鼠冒着生命危险跳到了林顿身边,拼命地、急促地踢着林顿,想让他快点醒来,火马上就要烧到他身上来了林顿最终醒来了,被这突如其来的火灾吓了一跳,在袋鼠的帮助下,大火扑灭了。
⑦ !‖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枝大叶—(______)漠不关心—(______) 不出所料—(____)
【2】文中已用“‖”把短文分为两部分,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④段中林顿为什么会在晚上放心地将袋鼠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给短文最后一段的横线处补上合适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遇到一只受伤的小动物,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这段话描写了什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主席台前的情景,最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3】这段话表现了现场群众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改为陈述句)
(2)一位瘦削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缩句)
(3)“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4)濛濛的细雨润湿了眼前的景物。(改为“被”字句)
16、下雨时,雨点儿打在头上,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照样子,仿写句子)
烈日炎炎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缩写句子。
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下面的情境写几句话,描绘看到的景象,分别表现心情“好”与“不好”的两种状态。
我坐在窗边向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坐在窗边向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这么大。陆地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关联词将两句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这段话写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想象一下,当时贝多芬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