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然大物 ( )夺天工 余音( )梁 画龙点( )
( )雀无声 ( )钉截铁 震耳( )聋 囫囵吞( )
以上词语中,互为反义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形容表面庞大的东西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补充成语。
居高( )下 ( )然自得 巧( )天( )
技高一( ) ( )不顾身 轻歌( )
3、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高兴的 ABB式词语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有: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白霎霎的像一片雪(我会仿写):
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4、单元内容回顾。
1.在学习一篇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我们可以用_________的方式读。与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可以在每个自然段找_______________;可以画__________;还可以运用提取________等方法进行阅读。
2.春风徐徐,桃红柳绿,元元和才才到郊外踏青,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他们不由想起了朱熹《春日》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内容,我知道。
①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段话节选自课文_____,作者的观点是_____这句话中的“?”表示_____;“!”指的是_____。
②《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作者_____,原名_____,代表作有_____。
③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他写的小说《_____》。
④《两小儿辩日》文中的两个小孩子围绕_____展开辩论。
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 弃 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将本词补充完整。
【2】“西江月”是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__。
【3】本词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看到这些景物,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词人由___________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了鹊、蝉等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夏季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是“出现”的意思。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到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7、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 。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 。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 ,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_ 。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透迪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崛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选择题。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远征”是指( ),“万水千山”是指( )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B.向远方征战
C.千座山,万条河 D.山无数、水无数,隐喻困难多、艰险多
(2)“五岭透拖腾细浪,乌蒙磅碍走泥丸。”这两句诗体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能难住他们。
【2】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这首诗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红军战士翻过雪山后无比喜悦的心情和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3】这首诗是围绕哪两句来写的?全诗分别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几幅“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啊,河流醒来了!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桃花水呵,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明亮——( ) 温柔——( ) 节拍——( ) 督促——( )
【2】短文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三月的桃花水,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三月的桃花水,比________,比________。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______)
(2)文中用“一万个小酒窝”来比喻朵朵桃花。 (______)
10、阅读练习。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 )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1)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继续 陆陆续续 持续 断断续续
(2)蒙娜丽莎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因为什么事而由衷的发出微笑?
(3)读了短文,达·芬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xuàn lì( )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shà shí( )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看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rán shāo( )。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2】本文是按先 再 后 的顺序来写的。其中,第二至五自然段又是按 的顺序,写了秋天的 、 、 、 的景象。
【3】用“ ”标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4】先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与感悟。
丁香结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文章前三自然段重点写丁香花,是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几个方面来写的,分别写了城里街旁、_______和“斗室外”三处的丁香花;第四自然段写了雨中的丁香,文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雨中丁香的特点。
【2】“丁香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叫做“丁香结”呢?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本学期的课文中,我感悟到了人物身上的伟大精神——老班长身上的那种 、 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雷锋 的精神;袁隆平 的精神,以及洋溢在方志敏、詹天佑心中的 精神,这些都令人感动。从课文中,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索桥的故事》让“我”明白 ;《大自然的秘密》告诉我们 ;《城市的标识》是让我们
。
2.古诗词和现代诗歌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 ”展现了农村繁忙的劳动景象;“ , ”描绘了江南农村初夏时的美丽风光;“ , ”在临别之际鼓励朋友,坚定了朋友远行的信心;《蝶恋花 答李淑一》抒发了对烈士的 之情;《我们上路了》是成长的宣言,让我们懂得要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给我各个方面都关心到的爱,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
四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带我下地了。在绿油油的菜畦里,我跟母亲学着给菜苗浇水、除草、捉虫,母亲 地看着我,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
再大一(yì yi yí)点,我有时会仗着自己力气大欺负小伙伴。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是怎样责备我的。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手掌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张充满怒气的脸,尤其是那双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
记得我上了学以后,一个夏天的中午,母亲冒雨上山给我寻找治喘病的草药。回来时,她的蓑笠不(bú bù)见了,浑身上下被淋得 。父亲问她,她笑着说:“路上碰见小林妈,我把蓑笠借给她了。”当晚母亲发了高烧。我静静地趴在她身边。母亲用发烫的手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快慰的笑意。凝望着母亲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我觉察到母亲用目光正默默嘱咐着我什么。
长大以后 我在 怎样做人 这本书里找到了这样的话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错,母亲的眼睛,不就是这样嘱咐我的吗?
【1】给短文加一个适合的题目:_______________
【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3】给文中最后一节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在文中横线上补上合适的词语。
【5】将短文划线部分换成成语:______________。
【6】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快慰的笑意:_____ ①速度大 ②锐利 ③高兴、舒服
严厉逼人: _____ ①狭窄 ②接近 ③给人以威胁
【7】母亲“无声的嘱咐”“我”什么?用“ ”画出文中的一句话。
【8】说说你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把“不错,母亲的眼睛,不就是这样嘱咐我的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读全文,填空。
①文章写了妈妈三件事,分别是 :(概括要简洁)(1)______ ;(2)_______; (3)_________。这三件事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
② “母亲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她在嘱咐我__________;母亲“那张充满怒气的脸,尤其是那双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在嘱咐我_________;当母亲发了高烧。我静静地趴在她身边时,母亲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正默默嘱咐着我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改为反问句)
_____
(2)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改比喻句)
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
(4)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 蜥蜴参观住宅。(扩句)
2. 迷路的小黑虫左冲右撞,像 (写比喻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2.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3.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所以一切生命都需要它。(修改病句)
4.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5.父亲对我说,打我不是为别的事,就为我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写下来和同学一起交流吧!请你以《我的拿手好戏》为题写一篇习作,可以写唱歌、剪纸、炒菜等生活中你最擅长的事。
要求:注意语句通顺,详略得当,重点内容写具体。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不附加稿纸。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