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tàn fǎnɡ jiāo shè fēnɡ cǎi
( ) ( ) ( )
zhuō mō chèn tuō huàn jué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14页1题)
绰( )竟( )拣( )怔( )灼( )
掉( )竞( )捡( )症( )勺( )
3、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美观
1.战士们把如bīnɡ báo( )一般的石头砸到rì kòu( )的头上。
2.地球是hé ǎi( )的, kānɡ kǎi( )的,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ɡònɡ xiàn( )。
3.小小的huā lěi( )圆圆的,鼓鼓的,恰如yī jīn( )上的盘花扣。
4、按要求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游览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下的诗篇,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雨散云飞水天相映的美好画面。《宿建德江》诗人触景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寄宿客船的愁思之情。同为写景诗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人__________,则给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美好画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从看到、听到、闻到三个方面写出词人笔下的景色。
(2)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杜牧的《江南春》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是田园诗中的佳作,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重阳节再相聚,表达了与友人言有尽而这无穷的深厚情谊。
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yàn yǔ(________)是人们智慧的结晶,yùn cánɡ(________)着许多科学道理。
2.这间老屋年久失修,wǎ piàn(________)上和墙壁的fènɡ xì(________)里长出了一些tái xiǎn(________)。
6、课内阅读。
天地本无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护天阙高且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诗。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人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诗人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出红军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再现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精心选择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五个典型事例,表现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2】画线的诗句是围绕“_______”字来写的。读了这两句诗,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越岷山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首诗歌的朗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B.读第三、四句时要突出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C.第五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第六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出对牺牲战士的缅怀之情
D.第七、八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尽艰辛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喜悦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要重读
8、古诗赏析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1)《我的中国心》采用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写法,写出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 。
(2)在这首诗中,祖国的象征就是 、 、 、和 。
(3)你觉得这首诗中 这个字用的最好,理由是 。
10、语段阅读。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宣告”和“声音”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复
【4】文段中的两个加点词语“欢呼”和“欢跃”能够互换位置吗?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话中,第二句比第一句在表达范围上更广一些,“欢跃”比“欢呼”在高兴的程度上也更进一步,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B.这两个词语是近义词,所以能够互换位置。
C.“欢呼”指欢乐地呼喊,“欢跃”指欢喜得跳起来,意思完全不同,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12、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雪浪花(节选)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的,倒像是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几个年轻的姑娘赤着脚,提着裙子,嘻嘻哈哈逗着浪花玩。想必是初次认识海,一只海鸥,两片贝壳,她们也感到新奇有趣。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你听她们议论起来了:礁石硬得跟铁差不多,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是天生的,还是錾子凿的,还是怎的?
“是叫浪花咬的。”一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进来。说话的人是个上年纪的渔民,从刚拢岸的渔船跨下来,脱下黄油布衣裤,从从容容晾到礁石上。
有个姑娘听了笑起来:“浪花也没有牙,还会咬?怎么溅到我身上,痛都不痛,咬我一口多有趣。”
老渔民慢条斯理地说:“咬你一口就该哭了。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姑娘们,你们信不信?”
说得妙,里面又含着多么深的人情世故。我不禁对那渔民望了几眼。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高空一样,又清明,又深沉。老渔民说完话,动手收拾着满船烂银似的新鲜鱼儿。
(1)写出文章的写作方法。
(2)解释词语。
①茫茫无边:________
②从从容容:________
③慢条斯理:________
(3)用激昂、愉快的语气读一读“是叫浪花咬的”这一句,你会想到什么?“咬”能换上“啃”“撞”“打”“拍”等词吗?对这句话选择下列哪一句解释更好一些?( )
A、礁石被大海撞击了许多坑坑洼洼。
B、礁石上的坑坑洼洼是大海的浪花冲击的。
C、礁石被大海的浪花长年累月地拍击形成了坑坑洼洼。
D、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世上没有办不了的事,就像大海的浪花,不知疲倦地翻滚,最后把坚硬的礁石冲击得坑坑洼洼一样。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小院吟
①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二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②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③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④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挪了小凳,凑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⑤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着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⑥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直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文章表面在写小院,实际是写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村里人为什么这么说?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小院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不同的方面概括一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的母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母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高兴 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冒 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 堵)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画“√”。
【2】上文从哪些方面对闰土进行了外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闰土变成这样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响亮的叫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伴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特森老师摆摆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千上万的幼龟鱼贯而出地一起来到海滩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18、按要求写句子。
(1)那碧绿的海洋,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①一座堤坝被汹涌的洪水冲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
(2)根据所给内容写一个夸张句。
例:谎言被揭穿,我很羞愧。
谎言被揭穿,我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们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大家很高兴。
________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稻谷低下沉沉的穗子,那是要教我们谦虚;蜜蜂______,那是要教我们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和“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奔跑在田野间 走在公园里
心情好: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
21、习作乐园
号召同学们为偏远山区的小朋友送书,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提倡绿色出行……同学们,请就你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来行动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