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画线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1.我的思念越过道路弯弯曲曲的小溪,升到高高的山岗上。 ( )
2.但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 冲洗、清除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 )
3.你一定还在睁大双眼,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保持警觉着邪火出现的征象。 ( )
2、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2)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
(3)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
(4)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 )
3、词语聚会,并选择其中两个成语写一段话。
前功尽____ 别出心____ 弄巧成____
威风________ 虎视________ 得意________
叱____风云 ________有味 ________有词
一____一____ 轻____轻____ 自言自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饱览祖国大好锦绣河山。
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你看,那江南的春天:“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你听,那滔滔的黄河水:“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你望,那美丽的田园“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闻,那雪中的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__。处处皆美景,处处皆有情。
5、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全神(________) 技高(________) (________)无遗
1.敌人对江姐要了不少的花招,最后他们的阴谋__________。
2.如果一个人不断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他一定比别人__________。
3.同学们在教室里__________地听讲。
6、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___,“苍龙”指的是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_________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①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②能令山俯仰,风船③解④与月徘徊。
注释:①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②水枕:躺在船中。 ③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④解:懂得。
【1】古诗一: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二:这首诗歌描写了西湖的__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情感。
【3】两首诗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请你从每首古诗中各选择一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古诗一: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共同点?(可以从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去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首古诗中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巧妙?请写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赏析。
秋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 沙白
1.“扁”是个多音字,在小诗中读______。另外一个读音是______,组词为____________。
2.在作者的眼中,湖波上的红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纷飞的红叶,红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坐”字写活了秋天,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4.秋天这么大,能坐得下吗?这句诗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首诗,你还会只想到红叶之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草原》选段,完成练习。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这段话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现了草原“________”(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的特点。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像什么呢?根据原文内容填写在语段中的横线上。请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活动,还像什么呢?试着写下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像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单位曾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视频产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要组织学生每天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时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安排好学生家庭作业时间。
【材料二】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也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专家表示,一方面,家长向孩子加压,逼迫他们加大学习强度以求获得更高分数,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
【材料三】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每天需要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戴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广州中山眼科中心曾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近视的比例是40%。
【1】【材料三】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A.分类别 列数字
B.列数字 作比较
C.列数字 打比方
D.打比方 作比较
【2】【材料三】说明的问题是( )
A.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
B.伊恩·摩根及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在防控青少年近视工作科研中取得了进展。
C.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及光照有助于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D.在树荫下活动能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3】有同学认为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长,近视率就低。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警惕啊,无声无息的土壤杀手
①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众的关注,而土壤污染看不见,而且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或水污染物那样,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及健康,而是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为土壤里的污染物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肉等进入人体的,所以有的地方往往不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然而,土壤污染比其它污染的危害时间更长,污染物质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通过长期积累以后,其影响往往是区域性的,而且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受其污染的土壤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②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飘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和不合格的畜禽粪便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此外,战争之后的炸药、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也对战区的土壤造成严重伤害。有研究指出,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③日前我国估计有1000多万公顷耕地受到污染,占全部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土地约5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造成的经济损失合计200亿元。
④土壤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1】第1自然段介绍了土壤污染跟其它污染相比有三处不同?请简要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多处引用数据,你认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了解导致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应该重点阅读哪个自然段?根据短文内容再结合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防止土壤污染的建议或拟一条警示性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日,我在一个小站等候晚点的列车。
暮色降临时,我已将随身携带的两本杂志翻烂了,听说还要等两个小时,我无奈地将杂志覆盖在头上,在空落落的候车室昏昏欲睡。朦朦胧胧中,感觉有人碰了我的胳膊,睁开眼睛,发现一个衣衫不整的聋哑乞丐正在面前。我刚要恼怒他惊扰了我的睡意,忽见他“啊啊呀呀”地指着墙上的时钟,大声地冲我比划起来。这时,广播里响起了列车进站的通知。
哦,我恍然大悟——
我朝他感激地点点头,他竟像讨了大块金子似的,蹦跳着走开了。
整个旅途中,我的眼前不时浮现出那个乞丐的面容,我的心被他那善意的提醒温暖着,一股亲切的感觉始终洋溢在周围……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前行;那是一块块清晰的( ),指示着我们前行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盏( ),那是陶醉时的一缕( ),那是求索中的一份( ),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风和细雨,也可以是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稍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眼神…提醒可以不拘泥于时间、地点,提醒的方式也不必统一,但其共同之处却是显而易见的——提醒,包容着爱意,寄予着期待,蕴藏着关心…
在提醒中,我们会蓦然发觉,有那么多善良的心灵在呵护着自己,有那么多热情的手在扶持自己,有那么多同路人向着一样的高地攀援;在提醒中,我们会有心的怦然一动,会有眼前猛地一亮,会让心头的阴郁陡然消散;在提醒中,我们读懂了亲情、友情、爱情,其实都是弥足珍贵的真情,就洋溢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美丽着我们每个注定不会平淡的日子…
⑴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1分)
⑵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分)
弥漫——
沉迷——
⑶请用“﹏﹏”画出一个排比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2分)
⑷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根据文意理解:“我恍然大悟——”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请写在第三段的横线上(1分)
②“他像讨了大块金子似的,蹦跳着走开”,为什么?(1分)
③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乞丐这一举动说明什么问题?(2分)
⑸在第六段的括号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使文章意思流畅。(2分)
⑹联系上下文,在第七段的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2分)
⑺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一谈。(2分)
13、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1)“穷”字用音序查字法查 ,用部首查字法查 ,再查 画,“穷”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财务短缺;②完;③用尽;④彻底。在文中应选第 种意思。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素:
单:
如许:
希奇: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取之不尽——( )
以前——( )
(4)文中闰土告诉“我”哪些新鲜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
(5)文中画“ ”的句子可以用“ ”这个成语来概括。
2.用“√”选择正确的字和音节。
(1)正太郎(费 废)力地睁开眼睛,看见一只大狐狸不停地(添 舔)着他的脸.
(2)这只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chǔ zhù)存冬粮。
(3)叔叔在倒(dǎo dào )车,请你到别处玩,以免被撞倒(dǎo dào)。
(4)狐狸在屋里轻松自在地踱(dù duó)来踱去.
(5)女娲补天从不停(歇 喝 渴)。
14、我来试试
忘却与记忆。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一巴掌,被打的觉得手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
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个笑笑的回答说:
15、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改为“把”字句:
(2)几个唯一的听众在倾听我的弹奏。
修改病句:
(3)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善待它。
改为反问句:
16、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例句,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并仿写句子。
例: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训练。
请你以“生活中的陶瓷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介绍你身边的陶瓷用品,包括它的形状、花纹、图案等,以及它有哪些作用,它对你有什么意义等,题目自拟,字数要求3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