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瞻仰”是指________地看,请用表示“看”的词语填空。
张老师走进教室,向四周_____了一遍,听组长汇报作业_____的情况后,开始上课,他先让我们快速_____了一遍课文,接着让我们_____了与课文相关的一段视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cǎi hóng jū shù dān bó zhào y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
cēn cī lè qù hún zhuó fú 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óu yuàn huǎng rán
(_____) (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毯_____ 蹄______ 雅_____ 拙_____ 糊_____
毽_____ 啼______ 难_____ 础______ 湖_____
4、请根据提供的情境填上不同的成语,每空一个。
面对这场期末考试,你做了充分的准备,感到很有把握,用一个成语来描绘:____________ ;来到考场,每个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你此刻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 ;看看你的监考老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他(她)的外貌_____________ ;这时候,你也该集中注意力,____________地答题了。
5、课内外积累。
1.“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诗中涉及的两个人物是钟子期和_________。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___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
2.《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将一场骤雨描写得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动中寓静地描写了令人向往的月下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童年》刻画了许多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主人公_________,慈祥善良的_________,脾气暴躁经常打孩子的_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_________”。
7.你认为练习书法有什么益处?试着分点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阅读。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
百川东到海, ?
少壮不努力, !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解释下列字词。
朝露:___________。 常恐:___________。 百川: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
【3】《长歌行》出自《____________》,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表达相同意思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翻墨: _________
卷地风来:__________
水如天:_________
【3】说说“卷地风来忽吹散”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遇雨(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中“衔”、“喷”两字的妙处。 ________
【2】第二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联系全诗分析。 ________
【3】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节日的大街,呈现出一片祥和喜气的盛况。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欢声雷动。商场里更是人山人海,小贩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极了。有一家新开张的超市,门口摆放着两个高大的花篮,地上铺着红地毯,开业大酬宾,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还有很多优惠活动,人们纷纷拥上去抢购呢!我们也去凑个热闹,可是店里早已挤得水泄不通。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写的。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作者用“张灯结彩、欢声雷动”写出了节日大街的__________________,用“人山人海”以及“叫卖声,讨价声,欢笑声”写出了节日大街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在描写节日大街的场面时,运用了的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3】作者写新开张的超市的情况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
丁香结(节选)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选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词语。
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文中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呢”?写下你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引用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作用是( )
A.作者经历的春光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有独特的感受。
B.引出下文,为下文作者的抒情做铺垫。
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D.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4】阅读时,我们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丁香结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①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②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④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2)泛指世界各地。( )
(3)形容非常着急。( )
【2】短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A.事情发展
B.时间
C.空间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______,向东______,向西______。”这句话说明送总理的人______。
(2)“灵车开走了,许多人在人行道上______,人们多么希望______,希望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人们______的思想感情。
【4】找出老人、青年、小孩不约而同的动作描写抄下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2、对比阅读。
(一)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仿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二)卢沟桥烽火(节选)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第二天晚上,中国守军的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上午9点,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灭,卢沟桥重新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1】两篇选文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战争场面。请阅读选文内容,完成练习。
(1)选文(一)的场面描写中“面”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地方看出来;选文(二)中的“面”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地方看出来。
(2)选文(一)中的“点”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中看出来。
【2】从两篇选文中,你可以想象到中国军人怎样的特点?( )(多选)
A.英勇无畏
B.足智多谋
C.积极乐观
D.同仇敌忾
【3】从选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在威武不屈的正义之师面前,侵略者惨败的可耻下场。
【4】理解并分析选文中加点部分的描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①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常常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成为我们人生中闪亮的灯塔,影响着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②那是发生在某年夏天的事。我在山上放羊,山坡下有一块地,炎热的天气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晒蒸发了,连那棵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调皮地瞪着我,如果我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地吃一顿,那该有多好啊。
③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头扎进瓜地里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呵斥,我抱上西瓜就跑,虽然他的呵斥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西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三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我抱着西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④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个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吹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奔跑的动静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飞起来了。整个田野更显得热闹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着的奔跑了。
⑤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⑥在夏日的阳光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撑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着。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田野上做个追赶者。
⑦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赶到什么时候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他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1】关于文章的标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标题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标题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事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要追赶“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方法运用。
(一)穷人(节选)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晩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二)爱之链(节选)
这天傍晚,他驾车回家。在这个中西部的小社区里,要找一份工作是那样的难,可他一直没有放弃。冬天迫近,寒冷终于撞击家门了。
路上冷冷清清,除非离开这里,一般人们不走这条路。他的朋友大多已经远走他乡,他们要养家糊口,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他留了下来。这儿毕竟是他父母埋葬的地方,他生于斯,长于斯,熟悉这儿的一草一木。
天开始黑下来,还飘起了小雪,他得抓紧赶路。
他知道,他差点儿错过一个路边的老太太。他看得出老太太需要帮助。
于是,他将车开到老太太的小轿车前停下来。
【1】选文(一)的作者是__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_,他的文学作品还有《________》。
【2】用“ ”画出两个文段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从选文(一)的环境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 的主妇,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从选文(二)的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 。
【3】选文(一)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不包括(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外貌描写
D.动作描写
【4】选文(一)中画线句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桑娜的心中充满了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①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仿写句子)
例: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语言运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缩句)
______________
(2)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不好看。花生很有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做成了好几样花生食品。(先改为“把”字句,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语境,填写与“说”有关的词语但不要出现“说”字。
伯牙内心想着高山时弹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啊,我仿佛看到了巍峨高耸的大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锤子期__________________:“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响亮的叫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伴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特森老师摆摆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千上万的幼龟鱼贯而出地一起来到海滩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题目: 真了不起
提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能耐、有特长的人,请你围绕“了不起”选择一两件事,把人物的本领叙述出来,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