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填空。
1.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
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_。
3.钟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______________。
2、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3分) “兮”是 结构,按部首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应先查 ,再查 。“葬我于高上之上兮,望我故乡” 中的“兮”的意思是 。
3、辨字组词
祖( ) 裁( ) 探( ) 谚( )
组( ) 栽( ) 深( ) 颜( )
4、词语检测。
(1)补充词语
雕( )画( ) 余音( )( ) ( )不安席
( )( )人口 不落( )( ) 和( )可亲
张( )李( ) ( )( )不安 ( )( )顿挫
(2)按要求填词语
写出ABAC式成语:( )( )
写出AABC式成语:( )( )
写出四个字中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 ( )
写出歌颂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 ) ( )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讲述了春秋时期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文中“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C. “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D. “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
【3】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B. “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C. “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 “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ù”,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织女家,
【1】《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涯”生动地表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话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奔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3】这两句诗使人想起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_________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是_______,“秋”是_______。
【2】这首散曲中描写的景物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
9、班门弄斧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1】文章中( )讥讽人们在李白墓前题诗。
A.鲁班
B.梅之涣
C.王之涣
【2】为什么人们认为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
A.鲁班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
B.鲁班舞弄斧子的技术无人能敌。
C.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无法吸引鲁班。
【3】下列词语中的“弄”与“班门弄斧”中“弄”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弄假成真
B.抱子弄孙
C.舞文弄墨
10、课内阅读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成了个“著名”作家,书店里在出版我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的戏剧。今天,当我被无数“表扬”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第一首诗”和它引起的小插曲。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 )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 )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
(1)为文中加点字写上正确的读音。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竭尽全力:
(3)文中“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什么?
(4)作者提到的“两种评价”有什么作用,结合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11、阅读《战地医院》,完成问题。
战地医院
周海亮
医院只是连成一片的几顶帐篷,卧在近郊的小树林里。城市已被空袭夷为平地。帐篷里满是伤兵。远处枪炮声连成一片,脆弱的防线随时可能被对方撕成碎片。不断有卡车停在帐篷外面,车厢打开,是一个挨一个的伤兵,全是重伤员
又一辆卡车刹住,抬下18个伤兵,只有6个人还有气息。医生和护士马上抢救。6个兵,死掉5个。最后一个兵被抬上手术台,他的髋骨以下,炸得血肉模糊。医生看那张稚气未脱的脸,感觉他还是一个孩子。
手术紧张地进行着。远处传来“嗒嗒嗒”的声音,医生知道,那是我们的防空炮火在吼叫,但是对敌人的高空轰炸机来说,那些炮火形同虚设,它们甚至连恐吓或者警告的作用都起不到。
警卫人员跑进来,要求医生和护士马上躲进狭窄阴暗的防空洞。“飞机就要来了,”他说,“它们会把这儿炸成粉末。”
医生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枚子弹。子弹夹在骨缝中,已经变了形。
“你救不了他……谁都救不了他……他终究会死……我们需要马上离开……”
医生从兵的身体里,取出一个弹片。弹片扔到搪瓷盘里,兀自跳跃,叮当有声。
“听我的,我们先躲一躲……”
医生停下手里的动作,他抬起头,看着来人。很多人已经撤进防空洞,帐篷里只剩9个人。他,来人,一名护士,手术台上喘息的士兵,5个已经死去的士兵。
一颗炮弹在另一个帐篷里炸开,一把变形的剪刀划破帐篷落到他的面前。医生拾起剪刀,扔开,继续他的手术。
“太危险了!快走啊,这是上级的命令!”警卫大声喊叫,
医生没有走。他坚持把手术做完。护士轻握着战士的手,又替医生擦去额上的汗珠。战士是在手术后死去的。战士在临死前咧开他的嘴巴。他的牙齿很白。他有两颗调皮的虎牙。
没有人能够挽救战士的生命。在战场上,死亡是一种必然,只有活着,才是一种偶然。
后来,医生被长官训斥。长官说:“空袭时必须躲进防空洞,这是命令,你不知道吗?”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你是前线唯一的医生,你的生命远比十个战士的生命重要百倍,你不知道吗?”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那个士兵虽然可怜,可是他身负重伤,即将死去。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医生,你不知道他终会死去吗?”
他说:“我知道。”
长官说:“你什么都知道,可是在那时,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件毫无意义的事呢?”
他说:“因为他还没有死去……他躺在手术台上,他还在喘息……我得让他知道,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我们,还有他的祖国,也没有将他抛弃。”
(选自《青年博览》2008年第18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填空。
【2】从小说第1自然段中概括帐篷外的环境,再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有装满重伤员的卡车停在帐篷外从这些环境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战士在临死前咧开他的嘴巴。”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战士临死前疼得龇牙咧嘴 B.战士临死前想感谢医生
C.战士临死前知道他没有被拋弃,欣慰地笑了 D.战士临死前想给家人留下遗言
【4】长官说:“你什么都知道,可是在那时,你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件毫无意义的事呢?”
(1)“那件毫无意义的事”是指:_______________。
(2)你同意长官的说法吗?简要写写你的理由。
___________
【5】“战争”题材的文章,作者在主题选择、人物刻画和描写方法上是可以多元的。本学期我们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请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它们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狼牙山五壮士》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写出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填空。
这段话描写了战士们痛击敌人时的表现,其中“满腔怒火”写的是人物的______,“把胳膊抢一个圈”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从对五壮士的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_。
【3】用文段中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画“ ”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那年,我在一家图书馆当管理员,可经常发生图书不翼而飞的事情。为防止这种偷书现象的继续发生,我在图书馆的墙上挂起了一块告示牌:凡偷窃书籍者,罚款200元。可偷书现象仍屡禁不止。
一次,朋友来看我,我向他诉苦。朋友看了一眼墙上的告示,笑着说:“凭你一双眼睛,怎么看守得过来呢?”
“但图书馆不可能再增加管理员。”我说。
“你可以借助读者啊,让读者帮助你参与管理。”
“读者?偷书的就是这些读者,让他们参与管理这怎么可能呢?”
“偷书的只是个别人,你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放到你的对立面,而应该换一种眼光,把他们看成你的朋友,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和你一起参与管理。”
朋友要我拿来纸和笔,写了一条新的告示:凡检举偷窃书籍者,奖励200元。新告示贴出后,图书馆再也没有出现丢失书籍的现象。
“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放到你的对立面,而应该换一种眼光,把他们看成你的朋友。”这句话让我终生受益。换一种眼光,不是与人为敌,而是与人为善,这样,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事事顺心起来。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内容,解释词语。
不翼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人为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大量采用了 描写方法?用“ ”画出来
【4】文中第一种眼光和另一种眼光是什么,它们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回放。(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文章主要围绕“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语来写的。“杰出”的意思是 ,这里主要指 。
(2)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没有出世”的意思是 ,文中外国报纸的意思是
,你从中体会到 。
(3)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4)“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通过这个方法詹天佑顺利地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难题。画一画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行进图,注意分别标清两次拉和推的火车头。
从中你体会到詹天佑是个 的人。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
1.我爱雏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经常回忆过去一些有趣的往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非常着急。(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例句,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并仿写句子。
例: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全校师生和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2)故宫,天坛,三峡工程都是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
(3)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4)早晨起来,我呼吸着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19、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晨风中,一株带露水的小草是风景;溪水中,_____________是风景;草地上,____________也是风景。
20、改成陈述句。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让我开口。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温暖
要求:(1)写一件表现人与人之间真诚关心帮助的事。 (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3)文章在4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