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词中有美景;黑云翻墨未遮山,①____________;明月别枝惊鹊,②_______________;野旷天低树,③_______________。诗词中有情感,儿童相见不相识,④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水护田将绿绕,⑤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2)开卷有益:读《丁香结》,使我懂得了①____________的人生哲理;通过《伯牙鼓琴》,我明白了②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而学过《狼牙山五壮士》,我深深体会到了五壮士③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通过《桥》,我则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无数像④___________的老支书那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2、看拼音写词语。
yǎn hù nǐng kāi xuán yá yáo yè guàn zhù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ɡāo ɡē lǜ tǎn róu měi xuàn rǎn ɡōu lè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忘(______)所以 势不可(______) 不求甚(______)
德高(______)重 排山(______)海 全神(______)注
一(______)而散 斩钉(______)铁
1.同学们_________地听着老师讲新例题。
2.看到面试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他高兴得有点_________。
3.他说话办事_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4.我读小说向来_________,往往只关注紧张的情节,对文中的伏笔和细节都自觉略过了。
4、诗词、名言理解与运用。
①欣赏着西湖暴雨骤来的奇丽之景,苏轼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七律·长征》首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正所谓:“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bào yuàn yōu 1ù kuí wú miǎn qiǎng zhāng huáng
( ) ( ) ( ) ( ) ( )
jiè yì dǎ rǎo yǎn zòu bào qiàn dǎo méi
( ) ( ) ( ) ( ) ( )
6、完成下面练习。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九曲”的意思是___________,“自天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黄河汹涌澎湃,向前奔流的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小学将在国庆节开展毛泽东诗词赏析会,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两首诗词,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七律·长征 | 菩萨蛮·大柏地 |
, | 赤橙黄绿青蓝紫, |
。 | 谁持彩练当空舞?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雨后复斜阳,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关山阵阵苍。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当年鏖战急 |
, | 弹洞前村壁。 |
。 | 装点此关山 |
| 今朝更好看。 |
【1】请将《七律·长征》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彩练”指______________,“斜阳”指______________。
【3】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个事件?
事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七律·长征》是律诗,《菩萨蛮·大柏地》是词。( )
(2)“乌蒙磅礴走泥丸”表现了红军很傲慢,不可一世的态度。( )
(3)两首诗词都表达了革命者英勇顽强、乐观豪迈的情怀。( )
(4)两首诗词都描写出了红军长征时的艰难历程。( )
【5】从以上两首诗词中,任选一句用“ ”画出来,从文字内容想开去,把从这句诗中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从诗句中我仿佛看到了
8、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诗句补写完整。
【2】这两首诗的内容都写了:______,_______却不一样。选文《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____,选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色。
9、课内阅读
《范仲淹的故事》节选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__________”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__________。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__________,直到半夜才__________。据说,它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按原文填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填空。
范仲淹是__________杰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家。著名的《__________》就出自他的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被后人广为传诵。
10、课外阅读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悠闲――( ) 轻微――( ) 伟大――( ) 出现――(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默默无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5】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1】这几段话写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段话写了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鲁迅先生看似矛盾的言行中,你看出了他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森林中的“环保卫士”
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残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会被残留物所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达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蚯蚓吸取植物碎叶,经消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白蚁大多数聚居在森林中,靠吃死去树木的组织为生,因为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使细枝碎叶覆盖的面积扩大,又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细菌又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和合作。
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1】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B.蚯蚓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
C.白蚁胃中的原生质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D.真菌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2】文中画“ ”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和列数字
B.作比较和列数字
C.列数字和举例子
D.举例子和作比较
【3】按照文意写出下列两类土壤生物名称。
土壤动物:__________________;土壤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生物被称为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森林中的“环保卫士”分工协作,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请把缺失的环节补充出来。
蚯蚓在土壤中吸取植物碎叶→白蚁在森林中啃食死去的树木→_________→千足虫、螨、跳虫、土鳖咀嚼,磨碎被软化后的枯枝落叶形成碎粒→____________→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
【6】读了短文,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请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
②……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
【1】第①段中,行人加快走路的速度,而“我”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的手法,反映出“我”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2】“理直气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头一天,“我”不能理直气壮穿雨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次,“我”可以理直气壮穿雨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对天气的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你能试着写一段描写天气的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生活在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里,爸爸妈妈很关心我,尤其是妈妈。但是当我12岁的生日过后,我觉得妈妈变得不再关心我了。
市里举行朗读比赛,我想去报名,就征求妈妈的意见,可妈妈却说:“你自己决定吧!”我十分(失望 绝望),虽然妈妈说过自己的事自己决定,不要老问她,可我总想听听她的意见。
晚上,妈妈问我:“报名了吗?”
“嗯!”
什么时候比赛
过一个星期
好 你自己准备吧 我相信你会成功的 妈妈眼里露出(奖励 鼓励)的目光我却始终受不了妈妈用这句简练的话语来拒绝对我的辅导,委屈的泪水在我的眼里打转。
一个星期后,我冒着细雨来到考场,人好多啊!其中大部分是陪考人——那些一心企望自己的孩子上电视屏幕的家长。我在走廊尽头倚墙站着。我的旁边是一位和我同龄的女孩子,她的身边围了一大群人。
“12号!13号准备!”叫我了。我赶紧伸手去口袋拿准考证。蓦地,我摸到一张纸条,妈妈写的!“媛媛:当你踏进考场时,你就会明白妈妈不辅导你的用心了。(爱惜 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吧!祝你成功!”
我回头看了看“同龄人”:她父亲正在给她做示范,她母亲正在为她整衣裳,她爷爷正在为她拿矿泉水。
此时,我心里才感慨万千,雏鹰终需展翅高飞。妈妈,我理解您了,您是世界上最关心我的人。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2】给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用“ ”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排比句。
【4】给短文取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是一个好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星期天,我们都在一起复习功课。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她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
2.语文课上,彭万里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修改病句:
19、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20、学着用下面句子的表达手法,写一写你想象中的“风、雨、电”的样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1、梦想空间。(发挥想象写句子)
课文最后一句话中写道:“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