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小站。
(1)本学期,我欣赏了____谱写的《月光曲》,认识了被誉为“民族魂”的著名文学家____、在音乐上结为知音朋友的____和____,体会到了许多美好的情感。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该文讲述了蜀中的____喜爱戴嵩的斗牛画,但展出后被牧童指出两牛相斗会夹紧尾巴,最后得出“____,____”的生活总结。
2、读下面两段人物介绍,完成填空。
A.他在一个孤岛上生活了28年,与大自然及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B.他父母双亡,寄养在严厉而又疼爱他的波莉姨妈家,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序号 | 故事主人公 | 出自哪部作品 | 性格特点 |
A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B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3、按照要求完成字词练习。
“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一句中的“勉强”的“强”字在这儿的读音是___,这个字的部首是____。用部首查字法再查____画。读这个音时还可以组词:___。读另一个读音时可以组词___和___。它还有另一个音jiàng,可以组词______。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知音难觅:少选之间而______________,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_______________。”(《伯牙鼓琴》)。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_______________。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月光曲》)
(2)名句欣赏:《七律·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对长征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是描写月色,孟浩然用“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的羁旅之思;而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来表现他的喜悦之情;杜牧在《江南春》中这样描写江南的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3)名篇积累:______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_________________的西瓜(《少年闰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原》)。
5、认字标音。
直截了当( ) 劣诗( )
相辅相成( ) 竭尽( )
6、古诗文阅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用自己的话说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所蕴含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请再写出一句描写这个季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___,“苍龙”指的是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_________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 B. 忆秦娥
【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 ”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____)
(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____)
(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____)
(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____)
(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的时刻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看大家说:
“ ”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姐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揣摩一下江姐的内心世界,写在文中横线上。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江姐视死如归的精神。
B.“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是一个比喻句。
C.江姐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反动派要把江姐一个人转移走。
D.她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破镜子,说明她舍不得这些物品。
【4】“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人们为什么会有那样的举动?联系上下文,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单说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革命英雄的故事?用简练的语言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我代表我的祖国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坐在一起聚会。一个外国洋学生站起来,想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 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 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斩钉截铁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的时候,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中华民族争光的满腔热情,刻苦努力,争分夺秒。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第一年,他的画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在几次竞赛考试中,他都取得了第一名。
1924年,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美术界。
那个向他挑战的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1】给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单项选择题。
(1)联系上下文,找出对词语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歧视:平等的看待。
B.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充分利用时间。
C.斩钉截铁:比喻言行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拖沓
D.挑衅:借端生事,想要引起冲突。
(2)下列最能概括本文中心思想的选项是 ( )
A.说明了徐悲鸿刻苦学习,画展轰动了巴黎美术界。
B.说明那个像徐悲鸿挑战外国学生认输了。
C.赞扬了徐悲鸿刻苦学习、为国争光的精神。
D.赞扬了徐悲鸿成就斐然,是一名争气的画家。
【3】将下面句子换一种说法,保证意思不变。
那个向他挑战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一句平时积累的励志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kē),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 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孟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zàng)、筑坟、祭(jì)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器,咿咿(yī)唔唔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mǐn)、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孟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
于是,决定再搬家。这次孟子的家搬到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jū gōng)。有时,教师领着学生演习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学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bīn)彬有礼的儿童了。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彬彬有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三、四、五自然段加上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和感情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个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 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 。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个句子用 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 、 这两位朋友间的 。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
13、阅读理解。
(一)请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1、以上文段可以用 这个小标题概括。
2、用“——”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3、为什么当“我”说“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时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4、课内阅读。
我正要níng shì 他们时,zhòu rán 一惊,睁开眼,云jǐn 也已皱蹙(zú cù),凌乱,仿佛有谁zhì 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dǒu rán 起立,将整篇的影(yǐng yěng)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jī jǐ)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mí ní)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pāo pōu)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 常)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根据拼音把词语写在横线上。
【2】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3】“昏沉的夜”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写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怀念母亲。(扩句)
2.欢乐的首都人民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修改病句)
16、燕子从湖面掠过。(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根据例句的提示,补写句子,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例: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此时,路旁的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
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顽强拼搏,以3:2逆转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夺亚洲冠军!_______________
(4)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1)“减负”为孩子们赢得课外时间。“减负”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欣被授予评为南丁格尔奖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都为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的品质而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识无止境,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爸爸对我说:“我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你妈妈做饭,你来帮忙。”放学后,我应该这么跟妈妈说:_________。
20、小练笔
(1)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①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②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饿 厚 盼望 喜欢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用“弹琴”这个情境,就心情好这种状态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难忘的升旗仪式,趣味运动会,节日联欢会,课外小游戏……生活中,有许多令我们难忘的场面。请你选择一个场面,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写。
写场面时,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要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