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形近字组词
乳________ 嫩________ 摇________ 豪________ 漠________
浮________ 漱________ 谣________ 毫________ 摸________
2、重点词语理解
抬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不知不觉已到六年级,一路走来难免跌跌撞撞,可能有过jīng huāng( ),可能有过失败,但要相信所有挫折都是岁月kāng kǎi( )的馈赠,它将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jīng lì( )。
4、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__________,下面是__________,都种着__________的__________。
(2)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人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中国精神和大国担当,正如鲁迅在《学界的三魂》中所言“惟有_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这让我们更加坚信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通过写夏天来临时,各种____和____迅速生长的变化,极好地呈现了夏天这一季节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2.《盼》一文围绕“盼”字,真实地再现了“我”急切盼望_______,盼望______,盼望能够穿上妈妈送给自己的雨衣在雨中去上学的情景,表现了一个孩子急于______的心情。
6、课内阅读。
望大陆
葬我于( )之上兮,望我故乡;
( )不可见兮,永不( )。
葬我于( )之上兮,望我大陆;
( )不可见兮,只有( )。
( ),( );
山之上,国有殇!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望大陆》的作者是()
A.于右任 B.杜甫
3.本文以( )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充满着浓郁( )、期盼回归的眼睛。
4.想一想,诗人为什么在第一、二两小节写到要“望我大陆”“望我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阅读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湖楼望的是杭州西湖。
B.本诗描绘了在望湖楼看到的夏季暴雨奇景。
C.“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来骤去的动态。
D.“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了暴雨时的美丽景色。
(2)第一行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8、先补全诗句,再作答。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填空。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景从_____写到_____,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5】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平台。
(节选)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1】选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该篇课文选自小说《故乡》,作者是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1)希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穷无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深层含义是( )
A.“我”和朋友家里院子围墙都是四个角的,都很高。
B.“我”和朋友在院子里玩耍时,都喜欢看天空。
C.“我”和朋友生活空间狭窄,孤陋寡闻,没能像闰土那样见多识广。
【4】选文写到了“我”和闰土分离时的“哭”,你从这“哭”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联系全文内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给选文画“____”的句子中括号处加上标点符号,依次是:
( ) ( ) ( ) ( )
【2】请简要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的事例: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叙述的顺序是:先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再写_______,最后写_______。
【3】依照选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读选段②,填空。
(1)文中列举的可再生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人们保护利用可再生资源,就可以__________;如果人们随意破坏,就可能__________。
(3)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一是因为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
【3】根据课内外知识的了解,请列举出四种你所知道的生态灾难。
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这两段的内容,设计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千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当同牢房的同志听说江姐要转移时,她们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江姐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的句子有两层意思,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对题目“最后的时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江姐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B.光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
C.反动派最后疯狂的时刻。
D.即将获救的江姐在狱中最后的时刻。
【4】本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江姐?
13、类文阅读
善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聊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这么急吗?连让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我下到一楼时,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我说明原因,老人回去找了一会,终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个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客气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 ”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了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___________教室。上面儿子歪歪扭扭地填的词是“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 ”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了大半年,有一天打扫时,我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 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时,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从那以后,再遇到任何事,任何人,我都会警醒自己先听别人把话说完……
⑨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也就那么短短几秒钟。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在心中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作者李慧,选入时有删改)
【1】(梳理事例)默读短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善”的?其中哪几件事情是详写,哪几件事情是略写?照样子完成填空。
(1)QQ聊天,与朋友告别时,还没等“我”发出问候消息对方已经下线。(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B.生活中能够于细节处见精神
C.善于关注细节,人间真情无价 D.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做一个好人
【3】(理解句段)读句子,完成练习。
(1)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从对老人的______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老人对“我”的__________,表现出老人超凡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善”。
(2)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从那以后,再遇到任何事,任何人,我都会警醒自己先听别人把话说完……
从对“我”的_________描写中,能感受到“我”的___________。知错能改,其实这也是一种“善”。
我的发现:充分的细节描写使人感受到__________。
【4】(领悟写法)为什么选择这三件事情来写?为什么这三件事情有的详写,有的略写?这样安排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什么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能认真阅读短文,仔细作答。
卖镜子的人
从前,有个卖镜子的人,他卖各式各样的镜子:大的,小的,圆的,方的……他的镜子质量很好,他的口才也不错,生意做得很红火。但是,他忙于经营,连饮食起居、梳洗的时间都没有,外观逐渐邋遢(lā tā),自己(竟然 虽然)丝毫没有发觉。后来不知怎的,买镜子的人越来越少了,生意也越来越清淡。
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铺开摊子,好多人围过来看货,他就向大家宣传开了。
一位顾客手里拿着一面挑好的镜子,本(打算 计算)买,但端详了一下他的脸,忽然“扑哧”一笑,放下镜子,扭头就走了。
卖镜子的人不明白 拉住一位老人问 怎么 我的话错了吗 老人慢慢地说:“你的话倒是没错,不过,你拿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吧!”
卖镜子的人拿起镜子一照,(顿时 及时)羞得满脸通红。原来他每天只是胡乱擦洗了一下脸,从没拿镜子好好照过自己。他的脸啊,竟像唱戏的大花脸似的。
他终于懂得了:一个卖镜子的人,必须以自己清洁的脸,作为自己照镜子的最好证据。只有这样,(宣传 宣告)才会有说服力,不然,任凭有多好的口才也没用。此后,他很注意梳洗整容了,生意也一天天好转了起来。
【1】去掉括号里搭配不合适的词语。
【2】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从文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肮脏 ——( ) 糊涂 ——( )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清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短文先写卖镜子的人起初 ,但是由于 ,结果 。后来,在一位老人的提醒下,他终于明白了 。
【6】短文的中心是( )。
A.要让别人买自己的镜子,自己要先照照镜子。
B.要让别人相信自己,不仅靠口说,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表率。
C.要想生意好,要把自己的外貌衣着整理干净、整洁。
D.卖镜子的人之所以生意不好,是因为他不爱照镜子。
15、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运用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璧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以“奔跑在田野上”的情景为背景,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写句子。
心情好: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
(2)把自己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用列举的方式写下来,用上分号。
_____________。
(3)用夸张的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
20、姐姐对我说:“我昨天太急了,你不要怪我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庆祝伟大祖国成立之际,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祖国六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兴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各民族空前团结。此时此刻,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好吧,拿起你的笔,敞开心扉,任心绪驰骋,纵情高歌吧。请以“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或“祖国啊,妈妈”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要求联想丰富,文笔流畅,抒发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